A. 离婚首套房个税填写是还是否
【法律分析】
个税婚后首套房扣税比例情况应当按照具体情况来填写,然后按照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誉迅枝纳税昌裤年度内不能变更。个人所得税填报问题,婚前财产现在离婚了,并且一个人还房贷扣个人所得税,可以税前扣除房贷部分,只要不涉及配偶个人信息及抵扣分摊就可以,而且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庆敏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B. 房贷抵扣个税夫妻两人一个人
个税房贷夫妻双方只能选择一方全额扣除,但是也可以选择双方平均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C. 共同购买住房后离婚了,住房为共同所有,离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还贷。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扣
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的APP上申请专项附加扣除,其中,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同时,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所谓的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夫妻双方可以约定,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其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选择了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十六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D. 夫妻婚后两套房子报个人所得税可以一人一套吗其中有套电梯房还在按揭离婚时
法律分析:如果夫妻双方,一方住在首套住房,并有贷款。同时另一方,在另一个城市为了工作租房居住。则夫妻双方只能选择一方进行扣除。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E. 个人所得税夫妻共同还房贷怎么填
法律分析:如夫妻双方婚前各自有一套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的,填写本栏。无此情形的,无须填写。
如夫妻婚后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买者按扣除标准100%扣除的,则购买者需填写本栏并选择否。另一方应当在同一月份变更相关信息、停止申报扣除。如夫妻婚后选择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的,则夫妻双方均需填写本栏并选择是。
房贷是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F. 配偶的房贷可以抵扣个税么
法律分析:可以。个税抵扣房贷就是将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起税前项进行抵扣。也就是说,每月的工资先扣去房贷利息再交税。其变化并不直接体现在还贷上,而是体现在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上。所谓的房贷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是指将房贷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第一步:
在推出个税新政策后,税务总局也推出了全新的个人所得税办税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下载个人所得税APP,通过APP进行申报。
第二步: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后,首先需要完成身份注册,注册后在APP首页就可以直接看到专项附加扣除,点击“住房贷款利息”。
第三步:
点击“住房贷款利息”后,会直接跳出提示页面,提示需要准备的相关证明资料,了解清楚后,点击“进入填报”。
第四步:
“进入填报”后,首先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确认个人的电子邮箱和联系地址,然后点击“下一步”。
第五步:
填写住房贷款的相关信息,比如当前处于什么阶段,贷款合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房屋地址在哪等等,填写完之后,再点击“下一步”。
第六步:
填写配偶信息,如果没有配偶的话这一步可以跳过
第七步:
选择自己的“扣除比例”,一般是100%自己扣除和50%跟配偶平均扣除两种模式。
第八步:
选完“扣除比例”后,就需要选择如何申报扣除,可以选择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或者是年度自行申报。一般选“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即可,也就是单位代为扣缴申报,单位在发工资时就会帮你自动进行申报扣除。
第九步:
选择完“扣缴义务人申报”后,再选择入职公司,最后“点击提交”即可。
当然,也可以直接带上相关的资料文件到附近的办税服务大厅填写纸质表单,然后交给企业财务人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G. 个人所得税夫妻房贷扣除比例是什么
法律分析:如果房贷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双方分别承担一半,也就是分别扣除50%;如果是由夫妻一方承担的,那么扣除个人所得税房贷的比例是100%。《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明确了专项附加扣除的原则和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扣除标准、扣除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切实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在设计具体制度时,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情况,力求体现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等专项附加扣除。是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之一。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十四条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