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夫妻公积金贷款后,可以同时提取公积金余额冲抵贷款吗
我们这里这种情况,首付后,凭贷款合同、身份证、结婚证的原件和复印件,由夫妻双方各自单位的公积金办理人员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全额取出双方各自的公积金余额,以后每满一年可以取出当年新增的公积金,一年最多提一次,直到贷款合同期满。但不知道西宁市是不是这种政策。
Ⅱ 夫妻一方公积金贷款 可以提取另一方公积金还贷款吗
一、夫妻双方用一方的公积金贷款,另一方的公积金可以提取的。婚后购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公积金贷款的,该房产属于夫妻共有财产,是符合公积金提取的要求的。
二、公积金提取步骤:
步骤一:首先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待单位对购房情况进行初审后,出具加盖了单位印鉴的《成都市职工购建房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申请表》
步骤二:持《购建房提取申请表》、身份证明及相关的购房证明资料到中心办理提取审核 步骤三:经中心审核后,由单位开具转账支票到公积金缴纳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三、如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偿还住房贷款时应提供:
所在单位填制并盖章的《成都市职工购建房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申请表》;
本人住房贷款合同原件;
还贷存折或还贷储蓄卡(须在存折上打印出或提供最近月份的还款记录);
配偶方提取时,还应提供结婚证或户口簿原件。
四、如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交房款时应提供:
所在单位填制并盖章的《成都市职工购建房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申请表》;
本人和开发商签订的经备案登记的购房合同原件;
房地产开发商收款账号、收款银行;
配偶方提取时还应提供结婚证或户口簿原件。
Ⅲ 夫妻两人都有公积金,用一方的贷款.另一方的可以取么
可以
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以下条件:
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
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
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抵冲;
在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职工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同时作销户处理。
住房公积金提取流程:
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审批)书;
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夫妻提取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由于哪种类型提取公积金按照相应的条件提供所需证明材料。
Ⅳ 可以提取配偶的公积金用来偿还贷款么
可以偿还住房贷款。,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4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离休、退休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出境定居的;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总结:该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职工应当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Ⅳ 夫妻共同公积金贷款怎么提取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流程如下:
1.职工凭提取证明文件,向所在单位提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申请,所在单位核实后,出具《提取申请书》一式二份。集中封存户职工到分中心或管理部申请开具《提取申请书》。
2.职工凭《提取申请书》及其他提取申请资料,到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分中心或管理部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分中心或管理部出具《提取通知书》,由职工签字确认提取金额。
3.职工当日持分中心或管理部审核确认的《提取申请书》一式二份及《提取通知书》一式三份,当日到建设银行办理支款手续。
4.职工将建设银行付款确认后的《提取通知书》一份退给单位,作为单位记账凭证。
提取条件
住房消费提取包括住房消费一次性提取和住房消费按月提取。
1.一次性提取:包括购买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销售(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私产住房、公有现住房和其他自有自住住房;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
2.按月提取:包括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支付配租或**招租补贴的经济租赁房房租。
非住房消费提取包括销户提取和按月提取。
1.销户提取:包括离、退休;农业户籍职工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定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一级或二级残疾)并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领取失业保险金;被判处刑罚、户口迁出本市、非本市户口职工离开本市并与所在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入集中封存户满两年或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满两年;到本市行政区域外工作并在当地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较原有提取政策,增加了农业户籍职工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和到本市行政区域外工作并在当地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两种原因的销户提取。
2.按月提取:包括被纳入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尿毒症、白血病、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风心二狭二闭、脑血管畸形、脑血管意外、坏死性肠梗阻、肝萎缩、严重复合性外伤、严重电击伤、各种癌性病变)住院治疗的。 较原有提取政策,增加了被纳入特困救助范围提取原因。
Ⅵ 夫妻双方都有公积金,想一方取出做首付,另一方做按揭贷款,可以怎样操作
您好!关于公积金提取情形,每个城市的规定各不相同。建议您咨询公积金管理中心客服热线,核实是否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屋首付。
以深圳为例,常见的公积金提取有以下几种情形:建造、翻建、大修本市范围内具有所有权的住房、购买具有所有权的住房、支付本市范围内住房租金、偿还本市范围内具有所有权的住房的贷款本息。其他的还有销户提取和非销户提取(非销户提取包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本人或者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
建议您咨询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客服:12329,核实是否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屋首付。
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应当满足的条件:
职工本人为公积金贷款申请人,配偶应当为共同申请人;父母在本市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可以为共同申请人。
除配偶、父母、子女外,职工购买的住房有其他权利人的,职工不能以该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
职工购买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住宅类)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的共同申请人在申请当月之前连续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补缴的月份不计入此6个月),且申请时属于正常缴存状态;(共同申请人参与额度计算的,也同样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只能作为共同申请人,但不参与额度计算)
2.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发生公积金贷款或者已经还清公积金贷款;申请人的父母作为共同申请人的,其父母双方均应当在本市未发生公积金贷款或者已经还清公积金贷款;
3.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的共同申请人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信用状况良好;
4.申请人已按规定支付购房首付款;
5.申请人提供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担保;
6.贷款申请符合国家、省和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要求;
7.符合公积金管委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如何办理公积金贷款:
(1)新建商品房(一手房)和保障房公积金贷款由受托银行相关网点受理柜台办理。
(2)存量商品房(二手房)公积金贷款由中心管理部(福田、龙岗、宝安)受理柜台办理。
能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受托银行有7家,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和平安银行。
公积金贷款要求贷款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到公积金贷款受理柜台办理,不接受他人代办。
新建商品房(一手房)现房和已备案的期房,职工可先通过公积金中心网站查询预售房源受理银行,再与银行网点联系办理。无需预约。
存量商品房(二手房)需先在公积金中心网上申报预约,再到中心管理部受理柜台办理公积金贷款。
商转公贷款需先在公积金中心网上申报预约,再到受托银行指定经办网点受理柜台办理公积金贷款。
若您仍有疑问,建议您咨询招行“客服在线”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Ⅶ 夫妻共同贷款,怎么提取公积金
根据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公积金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专门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1、已有住房且有房产证:持房产证(须是本人的)、公积金支取申请审批表(去公积金中心领取并拿回单位盖章且填写单位的公积金帐号;规模大的单位一般财务部门会存有这样的表格)、本人的身份证,到所在城市的公积金中心办理审核,然后到银行支取(公积金中心会告诉你是哪家银行)。
2、贷款购房:持购房合同、购房贷款合同、还款明细(银行打印的,最好事先咨询一下贷款行和公积金中心,需要多长时间的还款明细)、公积金支取申请审批表、本人身份证,到公积金中心办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房产是夫妻双方共同共有或者婚后贷款购房,又或者提取双方的公积金的话,还要提供夫妻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Ⅷ 夫妻一人提取公积金另一人用公积金贷款可以吗
符合条件就可以提取。
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以下条件:
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
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
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抵冲;
在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职工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同时作销户处理。
住房公积金提取流程:
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审批)书;
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夫妻提取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由于哪种类型提取公积金按照相应的条件提供所需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