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淮安住房公积金贷款男方最大年龄
理论上男的65岁退休,贷款年限加上你的年龄不能超过退休年龄。
而且公积金贷款最长时限是20年。
所以你你可以算一算了
B. 淮安公积金贷款最多能带多少
最近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上出的消息说,除了其他条件外,另一条规定夫妻一方交公积金的最多代15W,不知什么个情况?还想公积金还贷呢~~~~~~~麻烦了
C. 淮安公积金贷款条件有哪些
(一)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的共同申请人在申请当月之前在本市连续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及以上,申请时公积金账户属于正常缴存状态(账户封存、冻结及销户的为非正常缴存状态)。所有贷款申请人须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信用状况良好;
(二)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发生公积金贷款或者已经还清公积金贷款;申请人的父母一方作为共同申请人的,另一方也应当在本市未发生公积金贷款或者已经还清公积金贷款;
(三)申请人已按规定支付购房首付款;
(四)申请人同意提供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担保;
(五)贷款申请符合国家、省和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要求;
(六)符合公积金管委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其一,公积金不能直接用作购房首付。如果市民想要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需要先消费后提取,即先垫付首付款,然后再携带本人或者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已结婚的需要提供结婚证等证明材料,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取其公积金内的存储余额。
其二,公积金的提取总额不能超过房款总额。比如,一位市民贷款购买的房屋总价为20万元,而他的公积金存储余额有30万元,他只能提取20万元的公积金,剩余的10万元公积金不能提取。
其三,结清公积金贷款后可以再用公积金购房。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在婚后办理的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办理过公积金贷款,公积金中心系统上就会有相应记录,在上次贷款未还清前,夫妻双方不能再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
D. 夫妻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
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具体额度由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夫妻共同贷款额度比个人贷款高,此外还需要根据公积金缴纳情况进一步确定贷款额度。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八条
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中,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3,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3,单位代表占1/3。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应当由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人士担任。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九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拟订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
(三)确定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
(四)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
(五)审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六)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条
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县(市)不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前款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在有条件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其分支机构应当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核算。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
E. 夫妻双方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
各地政策不一,以当地实际公布为准。根据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倍数、贷款最高限额和贷款比例三个条件分别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贷额度。一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为50万元,申请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最高额度为8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房款总额的70%。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二)离休、退休的;(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四)出境定居的;(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F. 夫妻公积金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法律分析:1.夫妻双方必须都缴纳了公积金而且双方住房公积金账户中有一定的住房公积金金额;2.夫妻双方都必须缴纳住房公积金期限是1年以上;3.到目前为止夫妻双方都没有需要归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就是说没有贷款过住房公积金或者是已经还清之前贷款的公积金;4.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的房屋房产证上面必须都有夫妻双方的名字;5.夫妻双方共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时候需要提供夫妻双方结婚证明。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法律条件主要包括: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贷款偿还能力,个人信用状况良好;2、借款人及所在单位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至贷款时已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低于规定的时间,未发生或者已全部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3、具有合法的购房合同或协议,借款人应是购房合同约定的产权人,所购住房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单位集资建房、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住房。存量商品住房(二手房),职工建造、翻建、大修的自住住房等(不含商业用房、别墅、低密度住宅等);4、已交付的所购住房首付款不低于规定的比例;5、同意且能够以所购住房或公积金中心认可的其他房产作抵押,或以动产、权利作质押,购买新建商品房贷款的应由所购房屋售房单位提供阶段性贷款担保。
G. 淮安公积金贷款2万能贷到30万吗
贷款条件
1、借款人开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须满180天,并自申请公积金贷款之日起向前推算,按时、足额、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
2、本人或者其配偶、父母、子女在本市区域内购买商品房,且该购买行为发生在一年以内。
3、借款人无正在偿还的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及配偶信用良好,正在偿还的住房贷款不超过2笔(含)。
4、具有购买商品房的有关手续和规定比例的自筹资金,能够办理抵押。
5、借款人、抵押人必须满18周岁。
6、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注:借款人所在单位连续欠缴住房公积金超过65天(含65天)的不予贷款。
贷款额度
管理中心根据以下要求对借款人可贷款额度进行计算,并取最低值为借款人总贷款额度:
1、最高贷款额度规定
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单人最高贷款额度为45万元,双人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金州新区、保税区、旅顺口区单人最高贷款额度为33万元,双人最高贷款额度为58万元;普湾新区、长兴岛经济开发区、花园口经济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单人最高贷款额度为28万元,双人最高贷款额度为47万元。
2、个人及家庭最高可贷款额度规定
累计贷款额度不超过单人最高贷款额度、双人最高贷款额度及家庭最高贷款额度。
3、首付比例规定
① 首套房规定:自筹资金比例不得低于房款总额的30%,但建筑面积90平(含)以下的,自筹资金比例可降至20%。
② 二套房规定:自筹资金比例不得低于房款总额的60%。
4、按公式计算
①贷款额度=(借款人月缴存住房公积金基数×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月缴存住房公积金总额)×12×贷款期限
注:还贷能力系数为0.15。
②子女以自己名义为已退休父母购房申请贷款且不影响子女贷款额度的:贷款额度=退休月工资×还贷能力系数×12×贷款期限
③军(警)官作为辅助借款人参与贷款的:贷款额度=军(警)官月工资×还贷能力系数×12×贷款期限
5、两种方式选择
按照前四项规定计算出贷款额度后,借款人可按以下两种方式中选择本次实际可享受的贷款额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方式一 借款人选择不以现金方式提取使用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可享受按照前四项规定计算出的可贷款额度;
方式二 借款人选择以现金方式提取使用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其实际可享受的贷款额度为按照前四项规定计算出的可贷款额度扣减贷款时借款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含本次购房已提取额)。
注:夫妻凭该房屋已提取公积金的只能选择方式二计算可贷款额度。
以上计算仅供参考,实际贷款额度以前台计算为准。
贷款期限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期限为1~30年,且贷款期限加主借款人年龄不得超过规定年龄(男职工为65周岁,女职工为60周岁)。
H. 夫妻双方公积金最高可以贷款多少
目前,如果是首套房,夫妻双方缴存公积金的,较高额度为80万,二套房,夫妻双方缴存公积金的,较高额度为60万。需要注意的是,夫妻公积金贷款额度每个地区都不一样的。
公积金贷款额度:
1、借款人一人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较高贷款额度为30万元。
2、借款人及配偶均正常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较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
夫妻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夫妻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夫妻双方历史缴存公积金额+贷款申请之日起至退休之日止的缴存的公积金)×2。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律法规全书:含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