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0年个人在批小额贷款公司还可以吗
个人贷款的话是可以的,只要你符合贷款的条件,征信良好,没有不良记录,同时有还款能力就可以申请贷款。
B.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新规正式落地 试点AMC态度分化
“一个万亿蓝海市场正在被激活。”一位资管从业者如是说。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银行正在积极推动通知落实,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门最为积极。有业内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银行开始打包个贷不良,预计市场规模很快能够达到百亿级别,“长期来看,达到万亿规模不是问题”。
通知显示,首批参与试点的银行包括6大行和12家股份行,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试点机构包括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符合条件的地方AMC和5家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有从业人士透露,目前几家全国性AMC对接手个贷不良资产包的意愿并不强,态度比较被动,“一方面他们不缺这块业务,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没有太多个贷不良的处置经验。”该人士猜测,这或许也是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宽地方AMC收购限制的原因之一。
市场规模有多大?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6家国有大行个人贷款合计约27.9万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超四成。
此次未被纳入试点范畴的住房按揭贷一向是银行个人贷款的大头。但由于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较低,信用卡等个人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因此,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不良、信用卡不良与其他个人贷款不良基本呈现“三等分”的结构。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除工商银行未披露个人不良贷款明细结构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不良余额超450亿元,占比约35%;信用卡应收款余额达380亿元,占比接近30%。
去年国内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个贷不良率出现抬头,其中又以信用卡类贷款不良率攀升最为显著。尽管在第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已经开始出现拐点,但银行对个人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需求仍大大增加。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银行正在积极推动“通知”落实,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门最为积极。有业内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银行开始打包个贷不良,预计市场规模很快能够达到百亿级别,长期来看,达到万亿规模不是问题。
部分机构尚在观望
从银行这一供给端来看,对推进试点的需求毋庸置疑,可提供的资产包规模也颇为可观。但从收购端来看,各家参与试点的AMC积极性有所分化。
有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对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的存量需求就已经很大,增量需求还在增加,但是要完成资产包处置,还需要受让方有足够的承接能力。“特别是个贷资产比较特殊,如果受让方处置不好,还会影响银行声誉。”
而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银行不良资产包转让市场整体均存在一定的供求不匹配问题,此次纳入个贷批量转让试点的机构也并不多。扬海资产联合创始人张非凡透露,目前参与试点的AMC积极性也有高有低,“有的地方AMC积极性很高,看好这一市场机遇,也有不少机构觉得个贷不良业务是个脏活、苦活、累活,担心出力不讨好和声誉风险,还在保持观望”。
此外,一位不良资产从业人士还指出,当前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估值和处置环节仍存在不少疑问。据介绍,个人信贷类不良资产包的定价方式主要是采用统计模型,抽调历史数据进行估值,但这一方法需要具备完善的金融数据和复杂、科学的算法模式。该人士戏称,目前市场上的估值定价多是靠“拍脑袋”。
在处置环节,此次“通知”规定,批量受让个贷的AMC必须自行组建催收团队,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且不得二次转让。前述人士表示,个人信用类不良处置短期内很难仰仗司法系统,而能够在如上要求下完成个贷清收的达标机构恐怕不多。
“这是一个长期机制和制度建设,而不一定是要短期见效的事情。”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此次试点是为银行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但很难说在今年内对银行纾解不良资产压力产生多大影响。“当然现阶段看,探索除清收之外的不良处置方式,有利于银行体系风险的加速出清。”
正式通知“一收一放”
这一正式文件已经酝酿近半年。2020年6月,银保监会曾向业内下发征求意见稿,拟放开单户对公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落地的通知文件主要有如下两个变化:
一是纳入批量转让试点的个人不良贷款范围有所收缩。征求意见稿提及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已从试点范畴中剔除,此次通知仅提到“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并指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抵(质)押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等抵(质)押物清晰的个人贷款,应当以银行自行清收为主,原则上不纳入对外批量转让范围”。
二是地方AMC参与收购的限制有所放宽。通知指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受让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的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并且批量受让个人不良贷款由仅限本省辖区改为不受地域限制。
“个人信贷类不良具有数额小、数量大的特点,需要耗费银行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进行贷后保全,一直是银行的‘老大难’问题,这次也是迫切希望个人信贷类不良批量转让办法落地。”张非凡表示,与之相比,有抵押物的个人贷款目前处置流程较完善,司法机关配合度高,对银行来说处置难度较低。
王一峰也指出,具备抵质押物的不良贷款银行转让意愿较低,主要以自我清收为主,转让需求相对较少。
“加之住房这类抵质押物具有很强的属地特征,地方AMC等收购方很难跨地域对这类资产进行处理。”王一峰补充道,此次下发的通知文件对地方AMC的参与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放宽,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在当前整体需要较大范围进行风险化解的背景下,希望这一市场引进更多新机构、新主体参与不良处置。
亦有从业人士透露,“四大AMC对接手个贷不良资产包的意愿并不强,态度比较被动,一方面他们不缺这块业务,另一方面四大AMC本身也没有太多个贷不良的处置经验”。该人士猜测,这或许也是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宽地方AMC收购限制的原因之一。
C. 银行贷款可以转让吗
债务也是可以转让的,但是必须得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如果债权人没有同意的话,债务转让是不合法的。你与银行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你是债务人。你要转让你的债务,必须得到银行的认可,转让才有效。如银行认可的话,则你与银行、责务承受方签一份合同,你的债务就转移到你朋友的名下,否则转让无效。债务转让的方式也分为两种:完全转让和代偿。1、完全转让的话,债务责任就由接受债务的人完全负责,债务人变为接受债务的人,也由接受债务的人来负责偿还债务。2、代偿的话,是由接受债务的人来负责偿还债务,但是债务的主体仍然是原来的债务人,如果出现问题,诉讼的对方当事人仍然是原来的债务人。完全转让就是债务人和偿还方都发生了转移;而代偿是偿还方发生转移,但是债务人没有变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D. 银行有没有全力把个人贷款转给第三方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啊。按照担保法,债权人转让其所持有的债权要经过债务人同意。有的情况是在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上明确写明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人同意,但是即使这样也要通知债务人。私自转让债权对银行本身并没有保障。
建议还是多与银行沟通,了解真实情况。而且最好是到网点去找高级一点的主管或者经理沟通。不排除银行个别员工可能会有问题。
E. 个人贷款能否转让
个人贷款债权能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债务是以合同的性质进行约定的不得转让;在签订债务时债权当事人明确约定好的不能转让债务;法律规定的不能转让的不得转让。转让时必须要通知债权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F. 请问个人住房贷款LPR要不要接受统一批量转换,是在农行的房贷,原来办的是10年利率6点几的
如果剩下贷款期限超过10年,都有必要转换成LPR,因为长期来看,利率下行是趋势。你的只剩几年要还,转成LPR可能更加好一些。
你原先估计是利率4.9%的1.25倍,6.125%,在这次转变的时候,利率仍然不变,是4.65%+1.475%。下一年度利率是否升降由LPR变化决定,LPR升,你的利率也升,反之则降。
不转换,则采用固定利率,一直是6.125%。
目前,新发放的贷款已经参考LPR定价,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仍是基于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不能及时的反映市场利率变化,不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从2020年3月1日起,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原则上于2020年8月25日前完成。
G. 银保监会:单户对公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在即
据中国证券报6月17日报道,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在即。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此举将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预计下半年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节奏将加快。由于不良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犹存,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业、小微等领域的信用风险。
据了解,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强调,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行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近期监管部门已向相关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与此同时,《通知》强调严禁在转让合同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条款等,杜绝虚假出表、虚假转让、逃废债务等行为,不得违规向债务关联人进行利益输送、转移资产。
此外,据此前报道,5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8.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元,较年初增速7.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6万亿元,同比增长为4.4%。
2020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2.3%。赔款与给付支出3031亿元,同比下降8.7%。保单件数高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新增保单件数109亿件,同比增长72.1%。
不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34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3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1万亿元。
H. 个人贷款 为什么不得进行批量转让
目前,规定个人贷款(包括向个人发放的购房贷款、购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信用卡透支、其他消费贷款等以个人为借款主体的各类贷款)不得批量转让。但个人贷款的特点就是金额相对小,笔数多,如果通过转让途径进行处置,以达到不良资产出表的目的,只能进行批量转让。另外,目前个人不良贷款中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近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该类贷款,在授信时普遍采用创新的联保、互保模式,大多无抵、质押物,受经济周期下行的影响,不良问题连续爆发,而且在短时期内采取常规清收手段回收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无法进行转让,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以及利润指标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有的商业银行通过等量置换的方式,通过发放小企业贷款置换“个人经营性贷款”,改变贷款的性质,以符合批量转让的条件,但这样做需要债务人配合,而且合规性风险极大,可能会面临监管机构的严厉惩处。
I. 个人不良贷款可以转让了,包括的范围有哪些
个人不良贷款可以转让了!包括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经营贷等……
1、从银行角度讲,此举有助于拓宽个人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2、从资产公司角度讲,在银行不良资产出货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也可以拓宽资产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渠道。
但对于试点之后的处置效果以及收益率等,尚不好判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个人不良资产转让“破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意味着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将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这对市场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便于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梁斯谈到,首单业务落地后,将对个人不良资产的定价和转让后的盘活问题带来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后续定价曲线的建立、流动性管理等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