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对象 > 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形势

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形势

发布时间:2022-06-17 21:38:48

Ⅰ 6大银行个人房贷余额增加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9年末,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5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36%。在2019年六大行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近四成。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客户仍是银行积极争取的资源,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导向下,将重点支持居民首套住房贷款需求;预计全国房贷利率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短期内下调空间有限。
个人房贷业务竞争激烈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1.46万亿元。从贷款余额看,截至2019年末,建行和工行个人住房贷款均突破5万亿元大关,分别为5.31万亿元和5.17万亿元。从新增量看,2019年,工行、建行和农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均逾5000亿元。其中,工行增量最大,为5763.18亿元。从增速看,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邮储银行增速最快,达19.9%。
各家银行对于个人房贷客户的“抢夺”可谓激烈。在个人贷款业务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分量举足轻重。据统计,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贷款和垫款合计新增6.39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39.56%。
何以成为“香饽饽”
个人房贷业务为何受到银行青睐?优秀的资产质量是关键因素,从2019年银行年报可窥一斑。截至2019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0.24%,与上年末持平。工行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个人贷款不良额、不良率连续三年“双降”,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末,农业银行个人住房类不良贷款率为0.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2020年,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是银行相对希望争取的业务,但在监管政策要求下,增长通常会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贷款增长尤其是开发贷增长有限。近期不少省市出台政策,缓解开发企业流动性困难,比如在土地出让和商品房预售环节放宽要求等,对开发企业的经营压力起到直接纾困效果。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相关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预计在今年企业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在个人房贷领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贷款需求将逐步恢复
尽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该行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平稳,主要得益于前期积累需求的释放。“国家会继续出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举措。3月,我们已看到住房贷款申请量、客流量有了明显恢复。”
夏丹表示,对于原本具备购房吸引力的城市,不论开发贷还是按揭贷需求,都随着工地停工和楼盘停售受到一定阻碍,开发和购房需求没有消失,那么对贷款需求的影响多为时点的推迟。若疫情防控进展不出现反复,在复工陆续推进和线下售楼恢复之下,开发贷和按揭贷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基本与LPR水平保持一致。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预计,未来全国房贷利率整体水平会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疫情影响正在减弱,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监管部门对短期内下调5年期LPR偏谨慎,即使房贷利率继续下降,其短期下调空间也较为有限。

Ⅱ 楼市大事件!央行、银保监会联手发文,48万亿房贷市场迎巨变

关乎楼市的又一大事来了!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这是继前不久监管部门出台“三道红线”房企融资新规后,房地产金融政策再出重磅新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通知》规定,央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所在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特点,以本通知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为基准,在增减2.5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合理确定辖区内适用于相应档次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央行、银保监会将对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确定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同时,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

央行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有关意见,并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届时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统计范围。

新增房贷增速将受影响

实际上,今年以来,就有一些银行进一步放缓了新增房企开发贷增速。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了解到,有银行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还有银行部分区域性分行因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央行数据显示,2020 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 48.83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2.8%,比上季末低 0.3 个百分点,连续 26 个月回 落;前三季度增加 4.42 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 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 6.8 个百分点。

曾刚表示,从分档设计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水平看,预计超出上限的银行不会太多,总体看对存量房地产贷款来说,调整的压力较小。但《通知》的主要影响是未来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增速会受限,例如,前几年个人房贷增速显著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对于接近上限或已经超标的银行来相关贷款的新增投放增速会放缓。

央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2019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相关指标设定充分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采取了分类分档、差别化过渡期、区域调节机制等多种机制安排。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央行、银保监会将要求其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指标对存量房贷的调整压力并不大,因为只要银行保持现有房贷余额不变,随着分母的贷款余额总规模不断提升,该指标自然会下降。但对于接近上限的银行来说,该指标就会影响其新增房贷投放规模,这意味着未来部分银行的新增房贷增速和个贷增速不能超过平均贷款增速,否则相关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曾刚称。

银行需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

当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央行、银保监会将密切监测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对异常增长的,将督促采取措施及时予以校正。

具体来看,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稳妥有序整改过渡,充分考虑不同银行的情况不同,《通知》提出,业务调整过渡期结束后因客观原因未能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经央行、银保监会或当地央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评估后认为合理的,可适当延长业务调整过渡期。

“对于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要求其合理选择业务调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规模,确保调整节奏相对平稳、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个别调降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上述负责人称。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已出台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已正式印发《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约从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尽职调查、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合作机构监督、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等七个方面对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出自律要求,同时也对银行开展的关于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业务的做出了自律要求。

针对公约出台的背景,北京市银行业协会表示,目前北京地区会员银行开展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自北京市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涉及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调控政策,但各家会员银行对政策的理解不尽相同,造成部分银行在政策执行尺度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二是,近年来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交易的市场占比逐年提升,房地产中介机构在二手房交易中成为关键环节,个别银行为争揽客户而向中介“返点”、“返费”的现象死灰复燃。

在统一房贷政策尺度方面,《公约》规定:住房贷款记录不区分本市、非本市;月供收入比不超过50%;对首付款资金来源进行实质性审核,不得使用“首付贷”等金融产品加杠杆、挪用其他个人类贷款资金或信用卡融资用于支付首付款;涉及一手房的个人住房贷款其所购房屋必须是主体结构已封顶的住房;必须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在涉及“返点”、“返费”问题方面,《公约》规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中介机构(含关联机构)及工作人员支付或变相支付财物从而获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并明确规定:支付或变相支付佣金、介绍费或其他性质类似的费用;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服务,或出租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设备;替其支付、承担应当由其自己承担的支出或费用;以超出正常价格或不合理方式等使用其提供的服务;租用其办公场所或渠道(含线上、线下)向购房客户营销本行业务等方式均在禁止范围之内。

据了解,此次《公约》的出台得到了业内银行的广泛支持,目前北京地区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43家银行均已签署公约承诺函。部分银行表示,《公约》的出台有助于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竞争回归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上来,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返点”、“返费”和放松政策执行尺度的市场竞争局面。

Ⅲ 监管升级额度告急,房贷利率上涨周期来了

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11个月不变后,房贷利率上涨周期来了。

这在珠三角、长三角热点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近期,广州地区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大行纷纷将首套房贷利率升至LPR基础上浮65个基点,涨至5.3%,1个月前利率还是5.2%。惠州地区一家国有商业大行支行则将二套房贷利率涨至6.7%,接近7%。

“房贷利率暂无变化,但额度确实比较紧张,不排除后期会上调利率。”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工作人员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这背后是涉房资金监管的持续升级。就在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为银行涉房贷款设置了两道“红线”,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最近,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还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针对经营贷的专项排查。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21家上市银行中,在个人按揭贷投放上,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青岛银行均已超过监管“红线”。这意味着房贷收缩是必然的结果。

多家“超标”银行负责人在业绩会上表态,要压降涉及房贷的增速。“对于建设银行而言,房贷集中度新规的过渡期相对充裕,存量超标部分会逐年消化,有序降低房地产相关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

部分银行房贷已触红线

去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分为5档,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包括地方城商行等。

三档银行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第一档)40%、32.5%;(第二档)27.5%、20%;(第三档)22.5%、17.5%。

从上市银行2020年财报来看,形势仍较为严峻。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0年末,第一档中的6家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在红线之下,但其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一指标超过39%,逼近40%的红线。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均超过32.5%的红线,分别为34.73%、34%。工商银行(30.8%)、农业银行(30.8%)、中国银行(31.15%)个人按揭贷占比均超过30%,与监管上线32.5%相差不远。

距离“红线”较远的是交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仅28.07%,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仅22.12%。

在第二档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末,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3.12%和34.5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5.35%和26.55%,均超过27.5%和20%的上限。中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超过20%,房地产贷款占比(26.91%)逼近27.5%的上限。浦发银行房地产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6.37%、18.73%,亦双双逼近“红线”。

民生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为24.7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13.37%)则低于上限较多。“2021年民生银行将严格控制公司客户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和新增,把房地产贷款新增资源绝大部分配置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领域,以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贷款内部结构,保证新增房地产贷款的安全性。”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第三档城商行中,截至2020年末,青岛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为405.88亿元,占贷款总额19.63%;房地产业贷款为209.7亿元,占贷款总额10.1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已超出17.5%的监管“红线”。此外,郑州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15.11%,接近“红线”。

按照规定,房贷占比指标超出上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银行有2年调整期。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4年。“超标”银行要在过渡期内完成调整。

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快相关涉房贷款调整力度,在贷款投向上严格把关。

“存量超标的部分我们会逐渐消化。”吕家进表示,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表示,招行将根据涉房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加大调整力度。

兴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将主动适应更加严格和精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按照监管部门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方案稳健投放房地产信贷业务。

即便是距“红线”较远的银行,也在房贷投放上显得更为谨慎。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从房地产上限管理的政策来看,对交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今年将严格按照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坚决落实监管部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房地产贷款占比将保持基本稳定。

信贷监管持续加码

在严格的比例控制之下,市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房贷利率变得水涨船高。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其监测的60个城市3月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34%,二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62%,分别较2月提高2个和3个基点。其中,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马鞍山、嘉兴等长三角城市及开封、洛阳等中原区域城市的首套房、二套房贷款利率均有所上升。成都、惠州等热点城市利率水平较高,首套房贷款利率已达6%以上。

另一方面,涉房资金监管仍在升级。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接着,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发文,联合开展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加强联合惩戒,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并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

“国家近期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进行严查,短期内可能会形成信贷审批更加谨慎的氛围,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可能会有所放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表示。

“今年上半年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较去年会有减少,但幅度不会太大。当前,监管和总行更为关注的是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也是今年多家银行的工作重点。”华北地区一位国有商业大行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称,如果监管对目前的经营贷、消费贷进行穿透,可能会监测出有部分流入楼市的贷款。如果把这部分算成房地产贷款,可能会对目前的数据造成影响。

这类贷款恐怕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楼市炒作的助推不容小觑。

据北京银保监局消息,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

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

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也对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核查,核查金额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自查发现的涉嫌违规资金总额超过6亿元。

近日,网友爆料的“102份炒房材料”将深圳“经营贷炒房”的遮羞布扯下,直指“代持人”通过招募“股东”、“合伙人”集资投资房产,或利用银行经营贷、信用贷炒房。深圳究竟有多少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最终情况有待监管进一步调查。

“今年新增信贷投向上会‘有保有压’,‘压’主要指向房地产金融,城投平台的融资环境也会有所收紧,既可为重点支持领域腾挪更多的信贷资源,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Ⅳ 11家A股银行房贷集中度“越红线” 多地按揭贷款额度收紧

房地产贷款新规的落地在个人按揭贷款市场掀起阵阵波澜。
日前,每经记者走访沪深两地,发现多家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收紧。
“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
“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
“3月(放款)可能是最快的了,今年的形势特别严峻,总体上央行会压降房贷的额度。”
有银行工作人员提及,房贷新规落地后,其所在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
那么新规之下,哪些银行房地产贷款超标?有多少房地产贷款恐将“挤出”市场?新规是否会对普通购房者贷款买房产生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37家上市银行截至去年6月末的个人住房贷款(按揭贷款)、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发现其中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占比越过“红线”。
多少银行“超标”?近三成!
9家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8家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
近年来,“房住不炒”已成为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而到了2020年的最后一天,人民银行联手银保监会放出大招,出台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
在《通知》中,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根据不同银行的资产规模及机构类型,分成5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
具体来看,第一档也就是中资大型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6家国有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这7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房地产贷款包含了银行公司贷款中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后发现,截至2020年6月末,37家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占比越过“红线”,比例达到29.73%。具体来看,9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8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6家银行两项贷款占比均“超标”。

在第一档的中资大型银行中,6家国有大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重均未越过红线,但是有两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略微超出了新规所划定的指标,分别是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这两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分别为34.03%和33.64%,分别超过32.5%的红线1.53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
在第二档的中型中资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这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两项指标在2020年6月末均双双超标,其中,招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占比分别为24.74%和33.24%,分别超出了监管上限4.74个和5.74个百分点。
而兴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占比则分别为25.73%和33.73%,超出了5.73个和6.23个百分点。另外,浦发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也略微超过了红线0.43个百分点。
在第三档的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中,郑州银行、青岛银行等四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双双“超标”。
值得注意的,监管部门对于集中度红线指标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弹性空间,《通知》规定,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在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基准上增减2.5个百分点。
杭州银行所在的第三档银行机构所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红线”分别为22.5%和17.5%,若监管以增减2.5个百分点范围内确定上限(即房地产贷款占比20%~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15%~20%),那么从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杭州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指标在红线范围内,存在未超标可能。
未来多少房地产贷款资金将被挤出?
静态测算恐近万亿
《通知》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留出了业务调整的过渡期,规定了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也就是到2022年12月31日,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实施之日起4年,也就是到2024年年末。
不考虑监管对第三、四、五档银行的贷款集中度适当增减2.5个百分点的要求,如果我们以2020年6月末的数据来看,便可以静态测算新规之下,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超标的总量,这也可以粗略估算在监管对业务调整的要求之下,未来银行将压降的贷款资金。
据统计,37家上市银行有11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或个人住房贷款是超标的,经过计算,这11家银行的贷款超标总量达到了9519亿元。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夏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这些银行存在缩减房地产贷款规模的压力,但由于政策“不急转弯”,给予了2~4年的过渡期,并且还可以据实适度延长,总体来说调整压力并不算大。粗略估算年均需要压降的存量总规模大概是房地产贷款2000亿、个人住房贷款3000亿,影响并不算大。
她进一步指出,具体来看,超过红线的银行中,大型银行超出幅度很小,只有部分中型银行和城商行超出点数较多,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替代”,适当增配风险收益率与房地产贷款类似的信贷产品,适当加大信用卡等个贷产品发放力度;
二是“分子做减法”,进行逾期和不良房地产贷款的催收和压降,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加大存量贷款流转;
三是“分母做加法”,支持实体经济,扩大其他领域的贷款。
近8000亿个人住房贷款需压降
调查:已有多家银行收紧按揭贷款额度
据记者统计,37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了监管所划红线。

从总的压降规模来看,记者通过静态测算得知,未来银行为调整业务合规,恐将会压降7903亿元左右的个人住房贷款。
银行将减少近8000亿的个人住房贷款资金,这让一些按揭贷款购房者担心是否会对个人申请住房贷款产生影响?未来申请住房贷款会不会更难了呢?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认为《通知》对普通购房者影响比较有限。他向记者表示,目前按揭贷款是银行较为优质的资产,购房者也可以转向其他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较低的银行申请贷款。
夏丹对记者表示,银行对还款中无异常的个人住房贷款不会去压降,居民正常的新申请住房贷款需求也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刚需特别是首套刚需仍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
不过,贷款个人的资质审核和贷款获批流程可能更加严格,放款时间有拉长的可能。尤其是政策出台于岁末年初,往往是银行信贷额度“回血”、大力投放新增以及上年末积压贷款的节点,短期内新增个人房贷季节性激增的特征可能有所平滑。此外,局部随着信贷资源供给减少,贷款价格也可能有所提高。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上海、深圳两地个人住房贷款情况,发现多家银行额度收紧,甚者在上海地区有股份行表示放款时间无限期。
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房贷新规出来以后,其所在的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没办法确保时效。“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招行深圳一分支机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客户如果现在办理,预计在3月份放款。
类似地,兴业银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员表示:“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如果是二套房可能会快一点,但是现在额度也很紧张,什么时候放款我们也不好说。”
记者从浦发银行上海一支行了解到,该行每个月对房贷会控额,目前从受理到放款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月。“这是最起码的时间了,跟以前差不多,我们还好一些,本来就一直在控(额度),现在有些银行(放款)要三、四个月。”
额度之后是价格。据羊城晚报报道,有房地产中介业务人士表示,已收到工行、建行的调价通知,称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升至“LPR+55个基点”;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升至“LPR+75个基点”。这一调价信息也从广州的工农中建四大行相关工作人员处得到印证。
哪些超标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有压力?
郑州银行新增贷款70%依赖地产
对于超标的11家银行,虽然本次监管给予了2~4年过渡期调整,但从部分银行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结构来看,未来仍面临调整压力。
从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结构来看,11家银行中仍有9家新增房地产贷款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超过央行规定的占比上限。具体来看,招商银行、郑州银行等五家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与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高于上限;青岛银行、兴业银行、青岛农商行这三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厦门银行仅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

总体来看,11家“超标”银行中,有3家2020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在各项新增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超50%,有5家占比介于30%~50%之间。
国有大行中,建行和邮储银行两项贷款占比均未超标。
股份行中,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半年涉房贷款分别占新增贷款总额的49.31%、37.76%、33.1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6.72%、25.54%、18.07%。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房贷投放受限对招商银行的经营客观上有一定影响,因为按揭贷款目前是商业银行的优质业务品种,虽然收益率不高,但不良率很低、资本消耗又非常少(按50%折算风险资产)。不过,招商银行零售产品线丰富,消费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可能接替按揭贷款,成为未来几年新增零售贷款的主力。
中小银行中,值得关注的是,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杭州银行上半年涉房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具体看来,郑州银行占比最高为71.9%、青岛农商行为52.96%、杭州银行51.88%。
分析上述三家银行上半年新增贷款结构发现,郑州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高达49.22%,也意味着该行上半年新增贷款一半来源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青岛农商行、杭州银行则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
此外,青岛银行、厦门银行上半年涉房贷款分别占新增贷款总额的25.29%、9.32%,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占11.72%、20.38%。
未超标银行能否高枕无忧?
江苏银行新增贷款超半数为房地产贷款
那么,余额占比未超标的银行未来是否可以高枕无忧?每经记者注意到,静态来看,截至2020年6月末,有26家上市银行未超监管规定上限。若单从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结构看,有10家银行“超标”。

例如,股份行中,平安银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38.77%,华夏银行这一占比为30.75%,两家银行均超出监管规定27.5%的上限。而中信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5.4%,超监管规定的20%。
此外,7家中小银行新增贷款也存在“超标”现象。如,渝农商行、长沙银行、张家港行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分别为19.22%、17.56%、14.27%,对应上限分别为17.5%、17.5%、12.5%。贵阳银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36.37%,超监管规定的22.5%。
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江阴银行两项贷款均“超标”。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占比在26家未超标银行中最高,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贷款分别占新增贷款的29.36%、56.97%,远高于监管规定的20%和27.5%上限。
需要关注的是,单从上半年新增贷款结构来看,也有部分银行将接近“超标”的边缘。例如,中行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36.86%,接近监管规定的40%。东吴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国有大行在调整过程中,会继续将信贷资源向小微贷款倾斜,借此同时满足房贷管控政策及鼓励小微信贷投放的导向。
其次,股份行中浙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这一占比分别为26.93%、26.82%、26.42%,接近监管规定27.5%。
与此同时,未超标银行中也不乏房地产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比较小的。比如,无锡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在10%~15%之间。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这一占比在10%以下。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对无调整压力的机构来说,整体将保持现有水平,未来房地产贷款增长空间有限。《通知》规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体现了监管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的意图。
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有何变化?
增速持续回落
分析了37家上市银行贷款结构数据后,再来看看全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规模又有何变化。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近一年时间我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
具体来看,2019年末至2020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为44.41万亿元,46.16万亿元,47.40万亿元,48.83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8%,13.9%,13.1%,12.8%。
此外,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9%、28.81%、28.69%、28.83%。
再看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量数据,2020年一季度增加1.75万亿元,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分别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24.6%、24.7%、27.2%。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均低于去年同期。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增加1.82万亿元,上半年增加 3.21万亿元,前三季度4.59万亿元。
以单个季度增量来看,2019年四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每季度增加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分别为1.12万亿元、1.75万亿元、1.24万亿元、1.43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35.22%、24.65%、24.85%、34.29%。
此外,2020前三季度,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央行报告显示,2019年末至202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22万亿元,11.89万亿元,11.97万亿元,12.1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1%,9.6%,8.5%,8.2%。同期,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0.07万亿元,31.15万亿元,32.36万亿元,33.5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15.9%,15.7%,15.7%。

Ⅳ “房住不炒”进一步明确 房贷利率今年难降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5年期以上LPR为4.65%,连续9个月未动。与此同时,根据贝壳研究院最新房贷报告显示,开年多地房贷利率在底部微升。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春节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房贷放款周期加速拉长;另一方面,在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之下,央行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预计未来房贷利率总体触底。考虑到局部市场过热,不排除采用差别化房贷利率工具进行调节,房贷利率难有下降空间。
“房住不炒”信号进一步明确
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为1年期LPR3.85%,5年期以上LPR4.65%。这也意味着,自2020年5月起,LPR连续9个月保持稳定。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MLF利率持续未变,表明当下的利率水平是与经济运行基本相适宜,货币政策没有继续宽松的必要,在经济企稳回温的预期之下,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序退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修复延续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相交织、国内物价水平有望整体保持温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很小,LPR报价基础有望保持稳定。
在LPR保持稳定的同时,“房住不炒”信号也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建部方面也表示,将完善政策协同机制,建立住房与土地、金融联动机制,加强住宅用地管理,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在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之下,央行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购房信贷环境宽松触底。”许小乐说。
银行房贷投放略有“收紧”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银行房贷投放也略显“收紧”之势。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房地产金融监管新政,明确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两道红线。“新规至今已实施半月有余,在信贷‘开门红’的影响下,年初银行个人房贷投放暂未受到较大影响,个人住房按揭额度较为充足。”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但长期来看,银行今年的房贷投放总规模有收紧预期,或将加大区域性房贷额度差异化调整,压降利率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城市房贷额度。
一位大行房贷业务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并未针对这一新规出台具体的举措,但是整体房贷额度已经有所收紧。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0年以来,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供需两旺”。未来,银行房地产广义贷款的增量空间将下降,从而带动存量增速也下降。未来,银行房地产广义贷款增速将向银行整体贷款的平均增速收敛。尤其一些中小银行出于经济回报、风险考核和资本节约的原因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积极性较高。在新政影响下,预计中小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量增速将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规背景下,房贷放款周期已有明显延长。贝壳研究院1月房贷报告显示,重点监测的36个城市房贷平均放款周期已自去年9月开始经历“五连升”达到53天,较上月再度延长5天,回到去年4月水平。
具体来看,36城中超8成平均房贷放款周期环比拉长。廊坊、哈尔滨、宁波、南通等城市,环比延长10天以上。珠三角方面,虽然局部城市放款周期在年初有所缓和,但惠州、东莞、佛山、中山等放款周期高达2个月以上。
房贷利率现触底迹象
研究数据显示,在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之下,房贷利率也现触底迹象。“如果5年期LPR不调整,房贷利率的主要下行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
贝壳研究院报告也显示,2021年1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36个城市的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23%,二套房贷利率为5.52%,环比均微增1个基点,且从2020年12月开始已经连续两个月上升。
具体来看,1月36城房贷利率环比普遍平稳,房贷利率提升的城市主要是珠三角部分城市,例如,东莞从去年底的首套房贷利率5.25%上调至5.45%,二套房贷利率则从5.45%上调至5.65%;中山方面首套房贷利率从去年底的5.05%上调至5.15%,二套房贷从此前的5.25%上调至5.35%。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在房贷上涨的城市中,除中山外,杭州和哈尔滨涨幅较大,均上涨4个基点。而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下降的数量有所增加,且环比降幅差异缩小,都在1-5个基点之间。“2021年开年房贷利率走势与2019年、2020年类似,且不同于2017、2018年的房贷大幅增长的走势情况,侧面反映了全国房贷利率大幅变动的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期。”李万赋表示。
沈昕还表示,从2020年四季度来看,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不再持续下行,住户部门加杠杆明显得到控制。她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持续小幅下降,利率持续下行会对刺激居民贷款购房产生一定作用,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自3月创下阶段性低点以来,连续半年震荡上行。但2020年四季度,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小幅下行,说明下半年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后,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贷款增长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许小乐表示,预计房贷利率总体触底。考虑到局部市场过热,不排除采用差别化房贷利率工具进行调节的可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对房地产贷款的比例控制将影响到房贷额度,房地产贷款投放边际收紧可能会推高涉房利率。但整体看,房地产贷款对银行来说仍然属于相对优质资产,尤其按揭贷款等不仅安全性高,风险权重也相对较低,对银行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业务争夺点。整体看,规模控制会影响房地产信贷投放,涉房利率或将小幅上行,但预计幅度不会太大。

Ⅵ 全国多地个人住房贷款涨价、政策收紧

近段时间,广州、深圳等地多家银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同时出现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等情况。房贷利率上调意味着什么?未来房贷是否会继续“涨价”?个人房贷申请是否会变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多地房贷利率迎来上调

记者了解到,5月份,广州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房贷利率迎来又一次上调,目前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5.4%,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5.6%,较1月份分别上调了35个基点。

“今年以来,广州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房贷利率已经三次上调,股份制银行也不定期进行利率上调跟进。”广州市黄埔区某中介机构负责人介绍。

在深圳,自建行深圳市分行5月初上调房贷利率后,多家银行也相继跟进。记者了解到,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深圳分行均已调整房贷利率,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5.1%,二套房贷款利率上调35个基点至5.6%。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2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20日至5月18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环比上涨2个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1%,环比上涨2个基点。

热点地区房贷为何纷纷“涨价”?专家表示,房贷利率上调是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趋紧的体现。近期在部分房价涨幅明显的地区,包括房贷政策在内的楼市调控政策普遍收紧。

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加大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监管趋严,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态度趋于谨慎。

“因城施策,适度上调房贷利率,有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单边上涨趋势,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由于前期银行普遍追逐热点城市的房贷份额,导致这些地区房贷利率较低,此次适当上调是回归正常利率水平。“比如,深圳银行业集体上调房贷利率后,利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贷政策收紧,购房者怎么看?

住房信贷政策既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又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

对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上调意味着买房成本的增加。以深圳为例,按照贷款300万元、年限30年、通过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房贷利率上调后,首次购房家庭的总利息增加约10万元,每月还款增加200多元。

不过,相比贷款利率的提高,不少购房者更担心的是贷款额度的紧张、放贷门槛的提高。

房贷“涨价”的同时,部分地区银行房贷额度进一步收紧,放款周期也在拉长。广州的多家银行房贷业务经理以及中介机构均表示,目前二手房贷款的放款周期长达四个月的不在少数,三个月放款已经是“乐观估计”。

相比广州、深圳,上海的房贷利率保持稳定,但放款周期也在拉长。刚刚在上海买房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即便是开发商合作的银行,审批和放款速度都很慢。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表示,5月份的贷款额度已经用完,6月份才能拿到额度。

贷款审核也更加严格。打算购房的广州王女士,本来想借家里兄妹的钱用作首付款,发现已经被银行“拒之门外”。“目前只有父母、配偶和子女的钱可以用作首付款,而且需要给出清晰的来源。其他亲朋好友的钱,都不可以作为首付款。”王女士说。

专家表示,利率提高、额度紧张、放款变慢对刚需群体产生的影响难以避免。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从楼市调控角度看,房贷政策收紧有助于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从长远看有利于购房者。

房贷“涨价”是否会继续?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严监管背景下,房地产信贷面临进一步收紧的压力。

“下一步在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或房贷利率相对较低的地区,房贷利率小幅上涨可能会成为趋势。”董希淼表示。

李宇嘉表示,热点城市房贷利率反弹周期已开始,主要影响因素有房价上涨情况、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情况以及信贷资源的分配调整。

2021年开始,国家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超过集中度要求。专家表示,虽然相关银行房贷体量大,腾挪空间较大,整改时间宽裕,但也会采取措施适当控制房贷的增长。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今年的信贷资源将突出对高端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

房贷政策与百姓息息相关,既要有助于防范风险、抑制泡沫,也应支持居民合理的购房融资需求。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要求银行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此次房贷利率上调中,二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大于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也体现出这一政策导向。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应在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坚持“有保有压”,保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适度发展,尽可能不“误伤”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特别是对首套房贷需求,应留足额度,并给予相对优惠的利率政策。

Ⅶ 10 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这次公布的数据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这是央行首次将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单月发布。以往个人住房贷款数据都是出现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

同时,10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也大幅增长,11月初的贷款投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什么?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首次单独发布个人住房贷款单月数据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对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的调控措施,对居民房贷和全部房地产贷款有了红线要求。因此从5月开始,房地产各项贷款开始持续回落,影响了整个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这点其实不难发现,今年中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都传出了二手房停贷的消息,不少银行都表示对二手房房贷提出了限制。这也对楼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少买房人都担心买了房而无法贷款,从而推迟了买房计划。

针对与个人贷款发放问题,央行表示这是由于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因此通过限制贷款投放来抑制房价上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张波表示,“通过总量层面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全面的融资精准化监管,在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可以更好保障房贷资金合规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这些地区房价恢复平稳后,贷款也将回归正常。

而从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10月贷款余额的增速确实有所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信贷政策已经开始放松?

信贷政策是否开始放松?

其实,在前不久,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开始下调房贷利率的消息出现后,就有不少人猜测房贷政策是否已经开始放松。不过当时,业内人士表示,个别银行贷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交易下降让银行有空间化解此前积压的房贷,放款有所提速。但这种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房贷将全面松动。

那此次公布的10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数据,是否能表明房贷开始放松了呢?其实不然,由于贷款余额显示的是存量,并不能代表新增房贷的数据,所以也不能就认为是多放了1000亿的贷款。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开数据,主要在近期房地产融资收紧、市场悲观的背景下,传递正面信号,用有力数据维稳,提醒购房人房地产市场的信用情况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购房意愿。

总体来看,对于房地产未来的调控目标将以“稳”为主。在十月中旬召开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在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体金融风险水平。

Ⅷ 房贷新规与信贷变局:普惠成硬指标,房企债务置换有新花样

对银行来说,2021年开门红筹备从2020年10月就已开始,而个人住房贷款和房企贷款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属重点优质业务,1月本该开闸冲刺阶段,突遭收紧,必然对整个开门红格局造成影响。
房企融资“三条红线”后,房地产贷款新规又给银行设置了两条红线。
2020年12月31日,A股收市后,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条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指一家银行全部房地产类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企业房贷)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第二条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比重。这意味着,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
根据国盛证券研报,从2020年中报披露数据统计来看,共有13家银行不同程度“踩线”。时点恰逢2021年信贷开门红季,冲还是不冲?怎么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摸底,房地产贷款新规对一线从业人来说颇为突然,虽然银行内部政策调整仍未完成,且新规给了2-4年过渡期,但影响已经显现,2021年的信贷开门红,注定不同寻常。
“踩线”行压力不小
据国盛证券研报指出,上述13家“踩线”上市银行,压降压力较大主要是中小银行。
央行、银保监会在上述管理制度中将银行分为5个档次,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第五档为村镇银行。
据国盛证券统计,第一档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1%、36.73%、39.19%、33.64%,超出上限32.5%;建行、中行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41.72%和50.01%,超出上限40%。第二档银行中,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25.49%、20.83%、26.93%,超出上限20%;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4.25%、28.06%、28.73%、35.30%,超出上限27.5%;第三档银行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踩线”。
按照该统计,大行中,中行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压力较大,股份行中,招行和兴业压力不小。
某大行西南地区对公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行总体来说对房企贷款早有压缩,审批一直很严格,新规对大行或是利好。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新规主要针对增量,该区域分行新增不多,压力不大。此外,新规对股份行有了控制,竞争不会像过去那样无序。该地此前做开发贷较猛的银行有招行、浙商和本地一家城商行,此外中信、光大也进入较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相较大行,股份行普遍审批更快,对不少房企吸引力较大。对本身增量不多、控额较紧的大行来说,新规对后续业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是利好,但对踩线的大行来说,控规模的压力也不小。
华北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对公对私规模都受影响,该区域分行没有踩线是因已四年基本没有发展房企业务,其所在二级分行今年新项目只有四个,现在集中审批后,额度几乎用尽。而三四线城市地方地产商受“三条红线”管控影响较大,对房贷冲击也较大。
招行华南某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确实收紧了房地产贷款,其中对公收缩更紧,但消化存量压力不算太大。同业来看,他指出中信近几年在房地产贷款业务发力较猛,按揭和对公都增速较快,从消化“订单”角度看,压力更大。
踩刹车的开门红
对银行来说,2021年开门红筹备从2020年10月就已开始,而个人住房贷款和房企贷款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属重点优质业务,1月本该开闸冲刺阶段,突遭收紧,必然对整个开门红格局造成影响。
多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对新规的新政尚未具体落地,贷款审批前置条件依然延续以往,但在控规模,直接表现为,开门红涉房贷款不冲了,转变最明显的是按揭。
华南某房地产中介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负责的几个楼盘有100多个客户,2020年12月按揭贷款已审批通过等待放款。本以为进入2021年,额度会宽松许多,没想到几家房贷大行的支行长都表示额度非常紧张,现在很多开发商排队找银行要额度,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某“踩线”股份行二级分行零售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地产贷款新规颁布得很突然,令他们措手不及。1月正是冲刺开门红的关键时期,这20多天过得却是极其忐忑。
该人士表示,政策出台后,行内此前对于“冲不冲”按揭尚无明确政策,作为一线业务人士,只能冲一下、停一下,不敢不做,也不敢做太多,直至一周前,全行按揭业务全面进入暂停放款阶段。
提到开门红,该人士更是无奈,新规对其所在部门冲击巨大,零售贷款主要包含按揭、消费贷和信用贷款,但零售贷款结构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其所在分行区域房贷一直是大头,消费贷现在基本全面线上化,信用贷款受制于该地实业基础较差,小微企业主信用贷款占比一直不高,“新规之后,我们的开门红基本‘血崩’,已经考虑转岗了。”
对房地产开发贷等对公业务板块来说,新规的心理冲击比个贷小很多,严控规模早非一朝一夕。但此次新规因明确规定了房地产贷款业务占比,直接受控的就是增量。
一位西南大行对公信贷业务人士表示,对开门红来说,银行比拼的并非谁动作快,而是谁的储备多,这些为了冲刺开门红而早早储备的项目,在控规模的趋势下如今成了负担。别说再冲新项目,储备项目如何消化都可能是问题。
另一位华北大行对公信贷业务人士表示,短时间内,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将受到极大限制,监管更希望银行资金进入实体领域和小微企业,三条红线+两条红线会导致大量中小开发商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对于当地房企来说,他们回款周期在1年左右,这样会使高负债的房企和近年拿地迅猛的高杠杆房企以及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企将变得非常艰难。
“如果银行停贷抽贷,导致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也并非各方乐见的结果,所以今年的开门红,房地产贷款主要是‘吃老本’,对于头部企业的需求,分行层面还是在限额内尽量满足。”他进一步表示。
超万亿房企债务将到期
房企融资进一步受阻、现金流趋紧已注定。根据贝壳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称,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并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新规叠加偿债压力,将使房企迎来现金流最紧张的时段。
已露端倪的是,房企通过债务置换缓解债务压力自救。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和银行在尝试救助房企,甚至采取更为升级的“置换”手段。
前述华北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企续贷现在已收紧,审批放款均放缓。但上周开始,其所在省已有几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和房企合作,试图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置换房企到期债务,以缓解房企现金流紧张状况。
具体来看,明面上看,地方政府没有出面主导,银行与项目方洽谈时,对方也不会提政府背书,但银行是看着政府背景才对接。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一个项目,是由当地城投公司和当地头部房企交叉控股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投资某医院搬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级,该分行审批额度占比超2/3,银行会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分批拨款,但项目公司拿到贷款后,有空间操作进行再投资,主要用途就是置换房企的非银债务。
“因为监管部门对于银行债务审查会非常严格,但对非银短期债,还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通常城投公司在项目公司成立之前,已经筹措到项目资金,通过成立项目公司并拿到项目贷款,就有了‘置换’旧债的资金,并将债务从房企转移到了城投公司。房企通过这种方式置换短期债务,目的就是不碰三条红线,维持现有份额。”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而银行和政府平台之所以默许这种操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帮助房企活下去。“房企拿到置换的资金并非盲目扩张或继续乱投资,只为活下去。在多个地市,这样的试点解决方案正在铺开。对银行和地方政府平台来说,这样的方式或许存在风险,但还款来源是新项目,地产公司在新的医疗城和轻轨周边都囤积了地块,新项目一方面可以‘置换’旧债,另一方面也将有望带动周边地产升值,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改善房企现金流。”该人士直言,该方法对于现阶段缓解房企燃眉之急确有“疗效”。
普惠指标成“红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从2021开门红政策指标看,普惠贷款已成考核重中之重,2021年大概率仍将高速增长。
上市银行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国有行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26万亿,约占整个银行业的31%,相比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已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某大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地产新规后,开门红指标有所调整,普惠成为红线指标,完不成普惠,其他业务都要按比例打折,即即使别的指标均已完成,只要普惠没完成,得分都要打七折,所以基层业务人员都优先完成普惠指标。
某贷款中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1月普惠贷款开门红政策较2020年更为优惠,抵押贷款最低利率从之前的3.95%下调至3.85%,但门槛方面没有进一步变化。在该人士看来,在当前的LPR利率下,3.85%的利率对于银行来说几乎是底价,近期办理普惠贷款的客户很多,预测一季度普惠贷款各行增量不少。
前述大行人士表示,省政府为鼓励普惠贷款,尤其是纯信用普惠贷款和科创企业密集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当地省政府推行了科技贷,由科技厅提供70%的担保,农户贷,农业局联合工会提供部分担保。但对大行来说,对企业资质的审核依然严格,这些客户获得审批的前提是入选科技型企业产品库,符合政策的小微企业将获得更多优惠。
“但对很多基层业务人员来说,虽然政策优惠很多,行内额度充裕,但小微企业受制于当地经济情况,尤其民营经济不算发达的区域,符合政策的优质小微企业有限。完成指标、获得更多增量有难度。”该人士表示。

Ⅸ 央行重磅发声!涉及房贷、降准等问题 注意这几点

4月14日,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并回应房地产金融、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

央行表示,数据显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详解一季度产业贷款投放结构特点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数据被更多披露。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亿元,这是统计上的高点。

其中,3月末,全部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币贷款的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9万亿元,同比少增4215亿元。

阮健弘表示, 从产业贷款投放的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二是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3月末,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7%,明显快于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

三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所回落。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

四是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3月末,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预计未来信贷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人民银行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市场关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否受近期疫情影响出现信贷投放收缩的问题,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国。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阮健弘表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 规模总计2400亿

按照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4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两项新专项再贷款进行了介绍。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通过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该工具支持企业的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支持范围按照科技部和工信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该工具适用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为1.75%。

在操作方式上,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期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在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央行将通过该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型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该工具推出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LPR大致持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也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银行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情况,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也就是说,每1000笔个人住房贷款大约只有3笔暂时处于不能正常还款的状态。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这与有些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公积金贷款余额约7万亿元,两项合计超过46万亿元,对应大约1亿笔贷款。

邹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邹澜称。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

此外,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多城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邹澜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采用了“全国-城市-银行”三层定价机制。

具体来说,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的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标准。银行则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状况,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按揭贷款利率的具体加点数值。

因此,邹澜强调,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个人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地方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稳妥有序推动企业申设金控公司

自《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近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控公司设立许可已获批,目前还有三家已受理企业。央行宏观审慎局局长李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要目的是全面持续掌握整体经营状况,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人民银行正按程序开展审批工作,并稳妥有序推动其他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李斌 强调,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监管初衷,在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过程中重点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非金融企业应实质控制两类及以上金融机构,且所控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资产规模符合规定情形。

二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资质要合规,大股东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规范、投资资金真实合法。

三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应当简单、清晰、可穿透,能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

四是组织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等制度有效,确保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以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风险隔离机制、充足的资本水平等。

李斌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推动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以申设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机,摸清家底,推动金融与实业有效隔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实现对金融板块股权的集中管理。

“这有利于提升后续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形成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风险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斌称。

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做好宏观和微观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前面。

2021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8-D级)316家,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33家,现有31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24家全国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孙天琦表示,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金融会随着经济周期起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因此,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经济下行期过度悲观。

在金融风险化解举措方面,孙天琦透露,央行针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监管评级和早期纠正机制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对评级良好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指标早发现、早预警,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有潜在风险苗头问题、个别指标出现异常的银行共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孙天琦称。

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孙天琦表示,要安好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推动落实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孙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此外,针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孙天琦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在常规金融风险处置中,主要由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依法依职责投入,不涉及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使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依法依职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后仍有缺口的,经批准后,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进行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突破100,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备受市场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在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企业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展望未来,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阅读全文

与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形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做假流水贷款违法吗 浏览:186
无工作能贷款的平台 浏览:238
银行小额贷款怎么样 浏览:989
骗取本人向银行抵押贷款 浏览:633
农行官网查不到贷款信息 浏览:421
光大银行商业贷款不要流水吗 浏览:882
贷款买房必须要半年流水么 浏览:122
深圳第三方房产抵押贷款 浏览:693
干金融贷款工作怎么样 浏览:866
个人做抵押贷款违法 浏览:755
不动产抵押贷款可以分期吗 浏览:846
网上贷款资金冻结需要我继续还款合同吗 浏览:400
建行房屋装修贷款利率多少 浏览:132
上海大学生无息贷款 浏览:812
贷款电销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浏览:38
工作不满一年可以贷款买楼吗 浏览:112
被冒用身份申请小额贷款 浏览:843
房屋贷款银行抵押的是什么意思 浏览:76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2019 浏览:812
小额贷款影响事业单位录取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