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州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算
苏州公积金贷款分为首次和二次,具体如下: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细则》
第十条 首次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额度为借款申请人(含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共同借款申请人)个人账户余额之和×10(倍);
第二次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额度为借款申请人(含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共同借款申请人)个人账户余额之和×6(倍)。
个人账户余额之和不足1万元的,按1万元计算;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其可贷额度可上浮最多不超过3万元。
第十一条 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额度还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超过贷款最高限额。
1.首次办理公积金贷款。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申请人中有两人(含)以上共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70万元;仅借款申请人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45万元。
2.第二次办理公积金贷款。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申请人中有两人(含)以上共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50万元;仅借款申请人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含)以内的普通住房,且住房总价不超过110万元的,贷款最高限额为住房总价的80%。
(二)不超过住房总价与已支付首付款的差额。
(三)月还款额(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的本金和利息),应不超过借款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共同借款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之和的50%。
第八条、第十一条中所述住房总价包括在购房合同(协议)中载明并计入住房总价的精装修金额、阁楼等价款。
(1)苏州公积金夫妻贷款多少扩展阅读:
苏州市公积金贷款年限: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细则》
第十三条 公积金贷款期限以年为单位,贷款期限加借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时的年龄之和不得超出其法定退休年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住房的贷款年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二)存量成套住房、建造住房、翻建住房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且存量成套住房的贷款期限不得超出所购住房的剩余使用年限。
⑵ 苏州住房公积金夫妻共45000可以贷款
摘要 您好 亲 (1)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申请人中有两人(含)以上共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70万元;
⑶ 苏州公积金贷款政策
苏州公积金贷款分个人申请和夫妻申请,但所有的公积金贷款必须满足个人银行流水要大于月供的2.1倍,才能放贷,公积金对流水审查比较严格,商业贷比较宽松,所以大部分人公积金贷款很难贷下来,都是用商业贷。
苏州公积金可贷额度计算公式为:
借款申请人个人账户余额之和*10倍,但能贷70万。如果以个人名义申请能贷45万。
注:余额之和不足1万的按1万计算
第二次使用公积金贷款
首付比例不低于50%
利率上浮1.1倍,按目前基准利率3.25上浮1.1倍为3.575
家庭能贷50万;个人能贷30万
可贷额度计算公式:借款人个人账户余额之和*6倍
⑷ 苏州公积金贷款多可以贷多少,知道的告诉下
家庭贷款限额70万元,个人贷款限额45万元
具体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要根据还贷能力、公积金贷款房价成数、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和贷款最高限额四个条件来确定,四个条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贷数额。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还贷能力计算的贷款额度:【(借款人月工资总额+借款人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使用配偶额度的,【(夫妻双方月工资总额+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夫妻双方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其中还贷能力系数为40%,月工资总额=公积金月缴额÷(单位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
按照房屋价格计算的贷款额度:贷款额度=房屋价格×贷款成数。其中贷款成数根据购建修房屋的不同类型和房贷套数来确定;
按照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计算的贷款额度,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为职工及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之和)的1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的按2万计算;
按照贷款最高限额计算的贷款额度,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40万元;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60万元。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申请贷款时本人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申请贷款时本人或其配偶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限额70万元。
⑸ 苏州住房公积金最多能贷多少
以下是苏州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相关规定:
1、公积金贷款上限最高45万。 借款人及配偶均按规定正常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一年以上的,最高贷款额度为45万元。
2、借款人单方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35万元。
3、具体额度还需遵循以缴定贷原则,实际可贷额度计算公式为:夫妻双方计缴住房公积金月工资之和乘以12个月乘以实际可贷年限乘以0.5的申贷系数,最高不可超过45万。
1、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2、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较快、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保障。
3、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有效地建立和形成有房职工帮助无房职工的机制和渠道,而住房公积金在资金方面为无房职工提供了帮助,体现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互助性。
4、每一个城镇在职职工自参加工作之日起至退休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这一段时间内,都必须缴纳个人住房公积金;职工所在单位也应按规定为职工补助缴存住房公积金。
⑹ 苏州园区用公积金贷款买房能贷到款吗夫妻双方一起最多能贷多少
登录苏州园区公积金网站查询,首先确定的是苏州大市范围内可以贷款的。
⑺ 在苏州夫妻双方用公积金最高可贷多少
苏州这边,购买新建普通住房的,贷款年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核定标准如下: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应当同时符合下列限额标准,取最小的一种为最高限额: 1、不得高于按照还款能力确定的贷款限额,其计算公式为:借款申请人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的工资基数×35%(规定比例)×12(月)×贷款年限(年); 2、不得高于按照房屋总价款×贷款规定的比例; 3、不得高于最高贷款额度(个人不超过30万,夫妻同为买受人,都交公积金俩人不超过50万)
⑻ 苏州住房公积金最多贷款多少
我是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工
目前,我中心贷款政策为:
新房:
个人最高30万,家庭(夫妻\子女等2人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最高50万
二手房:个人最高21万,家庭最高35万
如果你是单身的话可以考虑组合贷款,30万公积金+20万商业
但是要出具收入证明及工资明细,我不知道你能开多少的证明
以你提供的资料,我计算出你的贷款年限为:16-30年,贷30万
具体的要知道你的公积金帐号才可以
⑼ 苏州 夫妻2人公积金贷款疑问
我是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工
首先,和你解释下,我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是一家单位,无隶属关系,政策各不相同,因此,我只能从我中心的政策层面给你部分解答。
1、职工夫妻一方在园区工作,一方在市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只能选择一方办理贷款。在市区办理公积金贷款的,按一个人缴存的政策办理,即,公积金贷款额度,新房30万,二手房21万。
额度不足的,可以办理组合贷款,但需提供收入证明。并需到我中心大厅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进行额度测算。由担保公司确定您的组合贷款中商业部分的最高额度。
2、在市区办理公积金贷款的,不算2套房(但是商业银行如何认定需具体咨询)
3、无论您使用什么形式的住房贷款,都可以提取您的公积金用于还贷。
4、建议您到我中心吴中管理部进行具体咨询。
地址:吴中区天灵路98号
(因为您交在吴中区,按规定,由吴中管理部受理)
⑽ 苏州公积金贷款能贷多少
如您在苏州市的中国银行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额度规定如下: 1、不超过贷款最高限额。
首次办理公积金贷款。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申请人中有两人(含)以上共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70万元;仅借款申请人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45万元。
第二次办理公积金贷款。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申请人中有两人(含)以上共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50万元;仅借款申请人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
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含)以内的普通住房,且住房总价不超过110万元的,贷款最高限额为住房总价的80%。
2、不超过住房总价(包括在购房合同(协议)中载明并计入住房总价的精装修金额、阁楼等价款)与已支付首付款的差额。
3、月还款额(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的本金和利息),应不超过借款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共同借款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之和的50%。
请您办理时详询公积金贷款业务经办网点或者咨询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
如有疑问,请继续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欢迎下载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或关注“中国银行微银行”办理业务。
中国银行在线客服:https://95566.boc.cn/ZIM/
手机银行下载:http://www.bankofchina.com/ebanking/service/cs1/201009/t20100921_1151946.html
在线申请贷款:https://ebsnew.boc.cn/boc15/loginPreLoan.html?locale=zh&v=20180518020405613
国家助学贷款:https://ebsnew.boc.cn/boc15/studentLoan.html?locale=zh&v=20180518020405613
在线申请信用卡:http://www.boc.cn/ebanking/online/201310/t20131024_25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