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能否上市融资
你把问题,问清楚一点。是要把
小额贷款公司
和
融资担保公司
在交易所上市?还是他们公司能不能做上市
融资公司
的业务。
前者可以,后者不行,上市,不管哪种公司,反正不是犯罪公司都能上市。
后者,要看公司的
职能
和工商局批的工商执照,还有看
负责人
。但是,
小额贷款
基本
行业
范围已经确定的,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操作,不涉及什么
资本
操作的。
当然,如果你有公司想要上市,我们
深圳
汇业
融资服务有限公司能帮到你的。
B. 禁止金融房地产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这是为什么
禁止金融房地产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这是为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许多的家庭总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人们的满意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我们可以看出 ,经济的稳定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的重要的 ,经济的稳定可以促进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 ,所以党和国家一定会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的好,必须有一个创新的能力 ,让员工培养一个创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它的价值 ,让他的价值为公司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才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 。任何企业虽然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我们应该做到 经济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企业 。为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想要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一定要有创新发展的能力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大家 。
C.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真正原因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经理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并且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同时上交所发布了《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所以蚂蚁集团暂缓了A股上市。
D. 政策为什么不允许金融类企业借壳上市
根据融资最新新规,金融资产不能通过借壳上市,为此中介机构在最初设计方案之时,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规避借壳上市。绿专资本特此整理了有关金融资产规避借壳上市的几个案例,供大家借鉴。
据绿专资本了解,2016年版重组新规规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为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等5大指标之一发生变动100%以上即构成借壳,而且对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年限也做出了限制,5年内发生变动都构成借壳,在这之外,还规定了一条万金油的条款: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也构成借壳
此外,在今年2月17日再融资新规也出台了,对重组配融产生很大的影响。
绿专资本表示,所有的金融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而上市是其开启补充资本金大门的不二法则。无论是银行巨无霸,还是中小型券商,抑或是期货、信托等细分市场的主体,或者是金控平台,都朝着资本市场前仆后继。除了IPO,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而实现上市也是很多金融企业的选择。
绿专资本称银行上市是清一色的IPO,共历两波上市潮,一次是2010年前,尤以2007年为甚,以四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为主;2016年迎来城商行的上市热潮,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和江阴银行等均通过IPO登陆资本市场。
除此之外,绿专资本表示券商也大抵是两波上市潮,除了IPO,2010年前的券商上市基本是借股改的东风,以吸收合并的方式重组上市公司,如长江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国海证券;而近两年来的“类借壳”案例,有些则需要经过巧妙地安排,如华创证券、江海证券、国盛证券、安信证券、华鑫证券。瑞达、南华等期货企业也现身排队行列。
但是,金融资产并不能借壳上市。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之后再无金融企业借壳的新规。
于是,谋求上市的金融企业寻求通过曲线方式来达成目的,在操作手法上一般通过与实际控制人的既有上市平台进行资产重组,从而规避借壳(表1、表2)。这些案例囊括了国企混改、地方金控平台战略上市、信托企业重上市等。
案例
1.越秀金控:“百货+地方金控平台”双主业运行
越秀金控是第一个地方金控平台曲线上市的案例,同时也是广州国企改革典范。本案交易亮点在于:
其一,“两步走”的方案,先将广州证券67%股权与其他金融资产打包装入上市公司,实现多牌照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再收购广州证券剩余33%股权。
其二,选择国资委旗下原有上市平台,既避免了上市公司控股权发生改变,维持双主业经营从而保持了原有上市公司的主业,同时也规避了重大资产管理办法的严苛要求。
其三,国内首个金控平台上市,给其他地方国企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其中华菱钢铁于2017年2月获得重组批文,交易后将形成“金融+节能发电”的双主业模式,整合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企业.
E. 蚂蚁金融为什么没有上市成功
2020年11月3日晚间,上交所突然公告,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上交所认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且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决定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花呗、借呗是蚂蚁金服的主要盈利来源。央行11月2日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目前目前蚂蚁在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远低于30%。因此蚂蚁金服需要重新估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p2p理财公司为什么不能在国内上市
现在国内已经禁止p2p上市新三板新四版了,所以没办法哦
G. 贷款公司,从事证券投机的公司,都可以上市吗
理论上可以,不过在A股估计通不过审查,在香港肯定可以
H. 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原因,深度解读是什么
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原因是不符合国家最新的金融监管政策。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有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提高对贷款的资本要求和加强对跨省贷款业务的管控。上海证券交易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中也提到,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的变化会对蚂蚁集团产生重大影响,而蚂蚁集团没有向投资者披露这些信息。
在担心贷款违约风险不断上升以及经济受到疫情影响后资产质量变化的背景下,北京已对银行越来越多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或蚂蚁金服之类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发放贷款感到不安。监管机构已经对过度利用蚂蚁金服技术平台发放消费贷款的银行进行了严格审查,作为遏制金融行业风险行动的一部分。
(8)贷款公司为什么不能上市扩展阅读
与蚂蚁金服业务相关新政策:
1、贷款业务不得跨省
蚂蚁作为网络金融科技公司,借贷无国界,全世界的人都能在网上完成借贷。但此次管理办法一出,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都不能跨省进行业务。地理范围缩小,借贷业务受限。
2、自然人小额贷款不得超过30万
贷款金额不能无限制是对网贷平台的限制,更是对贷款人的限制和保护。作为金融科技平台,蚂蚁出技术判断贷款人信用及还款能力,而对接的360家金融机构是真正负责出钱的。无限制额度的贷款对蚂蚁没有太多风险,但对于后端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是有风险的。
另外,监管机构无从判断蚂蚁的科技平台甄别贷款人的准确性,或者贷款人如果是恶意骗贷,通过良好信用获得系统贷款,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
3、5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权
蚂蚁金服以及排着队要上市的这些网络贷款公司都不能上市拿到钱就直接走了,该做的还得继续做,该配合的要配合。
4、一次性实缴10亿或50亿注册资金
对于要上市的网络贷款公司,必须得有实缴的真金白银押在这里以免不靠谱的公司出现问题。
5、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原本,类似蚂蚁金服这样的网络贷款平台不需要资金,只需要出技术和系统就可以做贷款业务,它的服务对象其实是金融机构和银行。或者只需要以很低的比例出资比如1-2%就能与金融机构和银行共享同样比例的贷款利息。
比如,一个用户向蚂蚁借呗借款10万,同样的贷款利息3%的收益情况下,银行要出10万,蚂蚁只需要很少的出资,甚至不出钱就能共享3%的收益。运营成本极低,这也是互联网技术边际成本的典型代表。
但此次管理办法规定,蚂蚁花呗要拿到这3%的收益,甚至不要收益,只是促成这笔贷款业务,也必须出3万块钱。凡是参与贷款业务的相关机构都要承担风险,而不是蚂蚁金服背后的金融机构和银行来承担。
6、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过去,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可以是自身资金的1倍以上,而现在,相当于你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最多不能多过1倍。
以往自有资金不够了,还有一条路是将贷款作为债权,打包后做成标准化债权卖掉(资产证券化),一家原本只能贷10亿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转圈,甚至能做到上千亿的生意。这次管理办法规定,这种模式下也最多只能转4圈,即最多能做40亿,进一步限制了网络小贷公司的生意规模。
所以,蚂蚁金服这样的网络贷款公司可操作的资金空间被盖上了天花板,这也规避了网络小贷无限放贷带来的金融风险。
I. 为什么资产负债率过低不允许公司上市
为什么上市是很多公司业绩变脸和下坡路开始,老板的道德和管理水平非常关键。
用个不是十分准确的比喻,很多企业上市在金融的特点,就是相当于把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赚的一次性的变成原始股东可以短期兑现了。
这种一夜暴富的特点,让股东有上市造假和美化数据的冲动,这也是很多公司一上市就变脸的直接原因。
另一种原因,就是有股权的骨干员工失去工作激情和动力,用金子做成翅膀的鸟儿因为太重飞不起来;因为工资收入和他的财富已经不成比例,干好干坏对其人生财富没有太多差别。
最后一种原因,就是对新员工没有吸引力。没有上市的公司,还可以讲讲梦想,给点期权。可是上市后,股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难以再大幅上升的,期权就是废纸,不得不给现金激励,这会大为提升公司成本。这也就是有的公司一上市完成圈钱后,产品就没有原来那么性价比的原因,因为员工成本提升了。
而当前的资本市场却沦为“上市公司、承销商与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屠杀投资者的杀戮场。上市初期,各方就联合通过制造迷雾伪造出远超企业真实价值的畸高估值,吸引投资者高位买入,未来几年都深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