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向企业借款的合同是否有效
政府向企业借款的合同符合下列法定条件就是有效的:借款合同行为主体意思表示真实;借款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借款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 乡镇府以我公司名义贷款靠谱吗
我认为以你公司的名义办理贷款并不靠谱,既然不是你们公司自己申请的贷款,就不要让别人通过你公司名义办理贷款,这样有可能要承担还款的义务。
3. 他人的公司法人用我公司名义去贷款 会有什么风险
1、他人的公司法人用自己公司名义去贷款的风险是一旦由借壳公司在银行办理贷款,从法律角度说,该公司就要承担贷款的使用和偿还责任,并且此类贷款不具备真实性,故还要承担骗贷责任,以金融诈骗论处。其结果是你公司既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2、公司法人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依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组织。
3、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 、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4. 政府向企业借款是否合法
当政府缺少足够的抵押物,不能获得银行贷款时,向有实力的企业借款,手续合法,并支付利息,这是一种信用借款,从理论上讲是合法的。事实上,政府向企业借款都有某种交易,赚钱不容易,企业也不是傻瓜,政府也不会让企业吃亏。
5. 朋友想借用我自己公司名义贷款,抵押他自己的房产获得贷款,请问对我有什么风险有什么办法免责
如果他自己有房产的话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名义贷款,可能没有用公司名义贷的多。如果用你公司的名义贷款,如果发生欠息或者本金还不上都是你公司承担主要责任,并且会影响公司的征信,以后公司在办理很多业务都会有影响,或者犹豫征信有问题而直接办不了。贷款人就是主要责任人,很难免责的。
6. 以公司的名义贷款需要那些条件和手续资料
不同银行关于企业贷款需要的条件及要求不一样。以下为平安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条件供您参考:
1、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本人及其家人无不良信用记录,当前贷款无逾期;
2、 应具有我行允许辖属范围内的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并在当地有固定住所;
3、 家庭净资产不低于50万元(家庭净资产包括家庭金融净资产、家庭实物净资产(动产和房产));
4、 企业实际经营2年(含)以上,经营稳定;需要有行业从业经验不低于3年;
5、 企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
要求,当前贷款无逾期;
6、 我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体详情建议您联系当地平安银行网点小微客户经理咨询。
应答时间:2021-03-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政府可以为企业贷款作担保吗
法律分析:不可以,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百八十三条 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8. 政府借款给企业合法吗
合法。政府做为组织根据《合同法》借款给企业是合法的,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完成相应的规定就是合法的。
《合同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计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条。
订立原则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5、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干扰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