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额贷款公司取什么名字好
鸿道 投资有限 公司,鑫 融资 产管理有限公司,淼运小额 贷款有限公司。
2. 西游记镇元大仙的真实实力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所以敬天“礼上还当”,敬“天地”可能取其和谐。他在道家的位置与玉清、上清、太清平列,或者在“三清候补”之级。从他门下出去的散仙不计其数,身边尚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2)黑河市鸿道贷款公司扩展阅读:
唐僧一行路经时,镇元子正好应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去讲“混元道果”。去时,带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对留守的清风、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二弟子得知师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镇元子解释说:“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偷食人参果,推倒果树,不认错道歉,师徒一行就悄悄开溜;被镇元大仙追上询问,又以谎言搪塞。镇元大仙施手段,连人带马捉去,又特意安排与马草料,以“唐三藏做大不尊”之名,欲用皮鞭打之。并解释:“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
孙悟空见状,急承担责任,要求替打,大仙笑道:“这泼猴倒言语膂烈。这等便先打他”。打完,又要打唐僧,孙悟空又求替打,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
当夜孙悟空作法,以柳树之根替身,使一行人逃脱。次日早,大仙得知,夸奖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又说:“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遂又追上将四人一马捉拿回观。
3. 格力和美的历史的不同
1、产业调整中,三大家电巨头的不同并购路径
2015年家电行业遇冷,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12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 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4%。而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电中仅洗衣机实现微增长,零售额增幅约1.8%。
中国白电三大格力、美的、海尔的营收均出现下滑。根据三家公司2015年年报:
海尔2015年总营收为897.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6.75亿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总营收为9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23.14亿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总营收下降1384.41亿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反而上升15.14%,达1091.13亿。
而在空调市场收到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格力所收到的影响最为显著,总营收下降接近30%,但净利率上升2.37%达12.55%,明显领先其他两家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家电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但国内家电市场整合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未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国际整合或者产业转型和升级上。进入2016年,海尔、美的、格力相继发布并购方案,其并购标的背后隐含的未来发展战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尔收购GE家电
交易方案
预案时间:2016年1月16日;
标的公司: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
标的作价: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4.44亿元);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上市公司自筹资金,及通过申请并购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并购贷款金额不超过交易对价的 60%;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3年417,401.74万元,2014年5,337,54.10万元,2015年4,300,76.05万元;
标的过去3年净利润:2015年-5,795百万美元,2014年15,345百万美元 2014年13,355百万美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已实现并表。
1.2 美的连续收购东芝家电、库卡集团、意大利Clivet
美的集团上半年公布的跨境并购除了最受关注的收购德国库卡,还有收购日本东芝家电,和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交易方案
草案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标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拟接受要约的股东所持有的库卡集团股份(最低意图持股比例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欧元/股的价格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标的作价:若库卡集团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东全部接受要约,收购总价约292 亿元人民币;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银团借款和自有资金;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 2015年1,270,673万元,2014年1,050,222万元,2013年531,746 万元;
标的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6年1-3月21.1百万欧元,2015年86.8百万欧元,2014年68.1百万欧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尚需通过美国CFIUS和DDTC的审查,前述政府审批最迟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购珠海银隆
交易方案
标的:珠海银隆100%股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15.57元/股的价格发行83,493.90万股,合计作价130亿元;新发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2.19%;
标的历史净利润:2014年度扣费归母净利润-2.65亿元,2015年度扭亏为盈,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016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业绩承诺:2016年-2018年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
募集配套资金:15.57元/股的价格,锁价发行不超过62,263.29万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96.94亿元;
募资用途:拟全部用于珠海银隆的建设投资项目;
认购方:格力集团、银通投资集团、珠海拓金、珠海融腾、中信证券、孙国华、招财鸿道、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
交易进程:股东大会募集配套融资相关等议案未能获得通过,目前正在着手修改方案。
2、不同并购选择带来的收益与其背后的驱动力
2.1 海尔和格力并购获得显著成效
海尔和美的的海外并购都给其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并表业绩:
海尔收购GE家电的交易于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电贡献收入143.5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3.17亿元。
美的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的交易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并东芝家电增加主营业务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增加归母净利润1970.2万元人民币。
美的和海尔的并购都已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格力的并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碍。
2.2 格力电器并购受阻,公司股权架构成为最大的诱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中关于募集配套融资的部分全部被否。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股权摊薄问题。
小汪@并购汪在《格力百亿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东? | 小汪天天见》一文中总结过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三大诉求,除了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外,剩余两大诉求均与格力电器的股权架构息息相关:
格力股权分散,面临“野蛮人”入侵压力,存在巩固控制权需求
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仅18.22%,2015年曾面临险资入侵,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均曾大幅买进。主要竞争对手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电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层希望通过交易提高对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电器管理层和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在公司发展上曾经产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一直希望能够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
反观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则并不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电器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青岛海尔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美的集团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的创立时间相近,发展过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为国资背景。但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股权架构,出现如今这样迥异的并购路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3、复盘股权变动历史:从格力困境到美的、海尔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权架构隐含的内忧外患
格力集团创立于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区发展经济总公司,而目前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珠海海利空调厂。
格力电器很快发展为国内空调销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个发展期间,一直伴随着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两件事将双方的矛盾逐渐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电器成功树立品牌后,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授权给旗下其他子公司,生产同质化产品,与格力电器争抢市场份额,引发了格力电器方面的不满。2001年时任总经理朱江洪曾提议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类似子公司,但遭拒绝。直到2004年,双方才达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团曾经试图将格力电器出售给国际空调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开利。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管理层直至开利准备前往格力电器进行尽调,才得知格力电器将被出售。当时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朱江洪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对于将企业转让给外资公司十分担忧”。
但2005-2006年适逢国企改制,按照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意见中的规定,格力集团在改制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一年后转让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围以内,使得收购最终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东的高压之下,格力电器未能如美的、海尔一样借国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国资控制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基础。
同时,由于格力集团在股权分置一年后开始逐渐减持套现,最终目前作为控股股东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权,给公司留下了股权分散的隐患。
3.2 美的、海尔:艰难MBO解决公司产权问题
美的集团:国内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资创办的塑料瓶盖生产厂,1980年开始生产风扇,此后相继注册“美的”商标和进入空调行业,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进行事业部制改造,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创始人何享健一直对公司产权问题可能对公司未来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于是在2000年推动美的管理层和工会组织共同组建了美托投资。
美托投资于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价格协议受让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价格再次协议受让。两次收购共计获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资约3.21亿元。最终美托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美的管理层完成了对美的集团的MBO,美的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权架构的“初始版本”。
青岛海尔:持续数年的股权激励和“MBO”之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张瑞敏作为厂长接手时,这家工厂已经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张瑞敏接手后严格进行品控,还留下了因冰箱质量不过关下令员工亲手“砸冰箱”的美谈。
此后海尔凭借出色的品控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发展成为冰箱企业龙头,1997年总营收就突破百亿,同时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尔一直致力于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谓“MBO”也引发了著名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论战,后来被总结为“郎顾之争”。但海尔在论战中始终保持足够的低调和沉默,并表示公司的属性是“集体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权激励和“MBO”措施,将管理层对海尔的控制权提升到目前的情况。
4、从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成为世界500强之一,中国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4.1 美的与海尔的发展史上,并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4年-2005年相继收购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等家电企业。同时开始就通过收购美泰克国际投资,间接控制另一家电巨头荣事达50.5%的股权,将公司业务向冰箱等领域拓展,并于2008年完成对荣事达的整体收购,同年收购另一国内冰箱龙头企业华菱集团,并购洗衣机龙头企业小天鹅。
海尔集团则从一开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鱼”的理论,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相继并购红星电器和菜阳家电等数十家公司。同时很早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从2002年开始就和日本三洋电器合作,此后分三次收购了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家电业务,进行逐步整合消化。还在2012年收购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 & Paykel。
4.2 格力电器发展史少有“并购身影”,资本结构差异导致处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的历史上少有“并购”这一关键词的出现,此前最为著名的一次“并购”是差点被格力集团卖给美国开利。此次130亿收购珠海银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
小汪@并购汪查阅三者2016年三季报发现,美的集团账面货币资金为185.84亿元,青岛海尔账面货币资金为198.67亿元,而格力电器的账面货币资金高达972.34亿元人民币。然而在并购的表现上,前二者在举债收购国际产业龙头,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格力则在发行股份收购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司控制权方面的“外忧内患”。
这样的情形,固然和企业家个人管理风格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但其中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也绝对无法忽视。美的和海尔在艰难的“MBO”过程中虽然面临了诸多争议,但确实解决了企业产权问题给公司带来的隐患。而格力电器管理层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则难免使公司的发展受到掣肘,最终造成了如今格力电器与其他两者截然不同的处境。
然而即便在不断跟控股股东进行博弈,面临了诸多的“外忧内患”,格力电器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认地十分出色。
格力电器从当初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500强之一。而兜兜转转,当初差点收购了格力的美国开利,其旗下拉美业务则被格力电器的最有利竞争者美的集团收入囊中。
4. 贷款公司取什么名字好
贷款公司取名字没有什么限制的吧,你可以取一些听起来比较顺的名字最好再能符合一些和气生财的意思的那种
5. 王国庆何许人也
王国庆何许人也?补充做个介绍:“是22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大约三年前,一位陕西媒体的朋友给我打电话:
“王国庆出版了一套《国庆商法》。”
“谁?”
“王国庆,就是丹尼尔的老板!”
对方有点意外,好像我这个陕西出去的人怎么能不知道丹尼尔。
“哦。知道,一个房产开发商。”
陕西的官员、商人大都喜欢做些风花雪月捻字吟诗的事情,我一点也不奇怪。
随后我该干嘛干嘛,连上网查阅都懒得:“好好的做自己的企业,赚该赚能赚的钱去,弄那点虚头巴脑的书有意思吗?”
过了一段时间,陕西一位朋友来北京,聊天中,说:“王国庆出了一套《国庆商法》,你们杂志应该关注一下。非常有深度。”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王国庆有深度,还是《国庆商法》有深度。
我应承,说,好。
只是,回来后诸事近在眼前,不了了之。
在一个有点无聊的下午,怎么就突然想起了丹尼尔和王国庆。
于是,上网查。
新浪上面有王国庆的博客。
点击率不高,开博两年多了,不到3万。
“要弄动静怎么就不下点功夫呢?”我想。
我们杂志一个话题几天就能把新浪的博客点击率给整到30多万上去。
看看无妨。
结果就看进去了。
一个下午,四周寂静,文字跳动。
采访了那么多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能像王国庆这样,一笔一笔地告诉你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连其中玩的小把戏小聪明都告诉你了。时间、地点、当事人,等等,清清爽爽。
“1989年抢购前后,我在银行当信贷员,34.5元的工资,我每个月最大的本事之一,就是换一条“小黄鱼”——五块钱夹在那个新新的书里边。看到我们当年的农友、同学摇身一变,有的人居然是身家百万。”
他的脸在明亮的灯光下棱角分明,说话语速较快,面带招牌式微笑, “我怎么想都不平衡。”
后来朋友们就成立了公司,希望让王国庆利用银行的资源给他们贷款。“我说很简单,咱们朋友一场、农友一场,你卖录像机,我给你贷100万以内易如反掌,但是你不能把我的饭碗给我砸了。我现在马上实行军管,我给你派一个出纳,没有我的命令一分钱转不成,你们进货得带我去,我得知道你们怎么进的货,你的经营都得经过我,我是不是总经理的总经理,你能答应这个条件就可以。至于赚到了钱了要求不高,老同学,弄个录像机,我只有500块钱,我管你多少钱进的。”
王国庆想知道这些人是怎么赚的钱,就跟着到了广州:“我一看原来如此。就跟农民拉架子车卖菜一模一样。”钱就是这么赚来的,实在让他有点是百感交集。“我学了7个专业,下过乡,抗过枪,自认为长的也对得起观众,8岁当班长,我只要下海,一定比他们强。从那时候我就按捺不住这么一颗躁动的心、蠢蠢欲动,那一天我一定要下海。”
王国庆说自己后来卖“丹尼福根”就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今天坦白地讲,什么广告意识、营销理念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种直觉,歪打正着。”
王国庆说自己涉足房地产,是源于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一个三分地的故事。有个同事在端履门柳巷有个三分地的老宅,想把它卖了,想卖个28万元,让王国庆找个买主。当时下海当了银行劳动服务公司经理的王国庆一点不犹豫:“你老哥现在发了点儿小财,给你弄块儿‘自留地’,另外给你发5万块钱红包。”
结果,等于用了33万最高的市价买了这三分地,盖了600㎡的建筑。“一般而言,从银行出来的,都想有一份自己的资产。”
他在实践中摸索,被启蒙。
幸福来得太快,所以不幸也就跟着来了:“你们今天看到的丹尼尔总部,因为政策变化的原因,拆迁安置的700多户,变成了2290多户,直接亏损1个亿!”
初生的牛犊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那时候压根儿不知道房地产开发是怎么回事,又接收了东西窑坊108亩的土地安置,两个难点的建设项目。”
残酷的市场很现实。
也许,上帝钟情于最心诚的人,“我们当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有强烈地社会责任心,也有丹尼尔当家人的要强之心。总之,在这么一个复杂的背景之下,出现了一个奇迹,我们把中山门的人异地安置到东西窑坊,政治经济学的级差地租变成了丹尼尔人盘活存量、弥补亏损的利器。”
世事就这样奇妙。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又会打开另外一扇门。很多不可逆转的选择就要开始了,很多门会轻轻地锁上或者关上,轻微的“咔嗒”声要几年后才能听到。
王国庆发现,政治经济学里面的级差地租概念,自己被动地、无意地利用了:“这个地方是300万的地价,东西窑坊是80万,一个级差地租的概念,一个月的搬迁就为丹尼尔公司降低了6000万的成本。占30多亩地的老百姓被异地安置到东西窑坊,这叫不得已而为之。”
他想,这房地产开发能不能再置换一下呢?这一想,“想成了至少一个亿的财富变到了丹尼尔名下,今天都是过去完成时。”
他一再说,钱是想出来的。“我们的永乐路小区,大家没有人知道,一个灵感带来了1000万的纯利润。”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说王国庆告诉你,他曾经吃过一个非但免费而且是倒找钱的午餐你们相信吗?可能不信。可王国庆却说:“只要你掌握了存量的奥秘就如同你们掌握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财富的咒语,就会不尽财源滚滚来。”
丹尼尔有一个康复路商城,有上千个商铺,每年租金收入就有好几千万。这栋大楼建筑面积四万平米,按正常增量投入的思路,时间得2-3年,资金得六千万人民币,当然还得支付利息。
“我伸个指头,你们知道丹尼尔人用了多少钱完成了它的投资吗?智力测验:六。多少?对了,有人知道是60万元。”
60万搭了一个大棚,占地15亩,无意当中盘活了康复路的商品资源的存量。“60万搭一个大棚当然可以,你稍微有点儿智慧的话,800张钢丝床可以不付钱,先拿来再说。那么,一张钢丝床收一万押金,800张,一个月就收了800万,然后从后往前盖,正常的资金的投入的过程就变成了“投资、经营、回收、建设”四步并举,半年收回全部投资,押金由摊位出来的3万涨到了10万。5000多万元,就这么变戏法似的收回来了。”
从这儿开始,丹尼尔自觉的不自觉的就开始走入了一条盘活存量的康庄大道。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
丹尼尔的大厅里面,就铭刻着这样的一句话,常常让到访者奇怪而印象深刻。
他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在中国现阶段,抛开群众的、社会的、每一种道德的、道义上的要求于不顾,唯利是图,这个企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就是说企业时刻想到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这就形成了丹尼尔企业的商场是穷人的商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丹尼尔的房产是穷人的住房,是比经济适用房还“经济”的住房。其实,反过来我们看,企业一旦完成了原始积累,就要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任何时候都要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对丹尼尔的一些做法也就不奇怪了。丹尼尔确立并提出了“三百工程”,建一百所希望小学,开发一百个产业项目,带领一百万民众脱贫。到今天为止,已兴建了43所希望小学,兼并了三个中型国有企业,为两千名职工补贴六千万元解决了住房。
“丹尼尔永远研究的都是普遍规律,都是在别人认为是包袱里面发现了黄金(1233.00,0.10,0.01%)。”
他喜欢问别人:“丹尼尔是干什么的?”随后又自己揭晓答案:“丹尼尔不是房地产公司,丹尼尔也不是商贸公司,丹尼尔是丛林中的秃鹰,专吃腐肉,是经营存量的。”
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场合,大声地说:“你将存量给我,我把财富还你。”
每一次听他的演讲,总感觉有一种强大的责任感从那个面带招牌式微笑,手动身不动的人的内心深处流露出来。
“《存量论》是中国最具指导意义的应用学经济理论,这就是我的观点。我是这个理论的发明人、创始人,也是它的践行者。”
“存量无处不在”,“偌大的中国到处是存量。”
他告诉别人,自己实际上是个总马仔。所以,介绍自己时,说:“王国庆何许人也?我可以告诉大家,补充做个介绍:是22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经常在白天一番光芒四射的热舞之后,晚上又回归到了从蝶到蛹的淡泊与宁静,在这个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夜晚,做一些思考。
他开始撰写《国庆商法》,撰写《存量论》,:“商者,国之根基,民之生计,强国富民之大事也;当立鸿鹄之志,去燕雀之心……”
他说,介绍自己是“22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不是我妄自尊大,而是道出了我的志向,经商或许是我人生匆匆的一个旅途,志不在此。”
他崇尚鲁迅,毫不掩饰。“?我想不弃商而从文,把丹尼尔走过的艰苦岁月,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代热血男儿、热血女儿所走过的艰苦岁月,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感悟。把曾经取得的成功的喜悦变成大家的喜悦。”
他把经商搞企业作为实践、作为生活,这个实践是自己的和其他企业正在从事的生产和经营,“所以我的志向不在于此”。
他想竭尽全力打造一片英雄诞生的土壤,“能不能不要满足于自己当英雄”。
他到各大院校演讲,高喊:“同学们,以及未来的粉丝、粉带们,大家好!”
“我已经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是高处不胜寒,已经没有退路了。”
无语。我知道,他让自己没有退路的后面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再后面,将是“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
《中国商人》: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负担,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想了解一下王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王国庆:丹尼尔确定了自己的企业精神: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丹尼尔的大厅里面,就铭刻着这样的一句话。
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呢?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在中国现阶段,抛开群众的、社会的、每一种道德的、道义上的要求于不顾,唯利是图,这个企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第一;第二,在13亿人口的中国,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我们陕西,“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就是说企业时刻想到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这就形成了丹尼尔企业的商场是穷人的商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丹尼尔的房产是穷人的住房,是比经济适用房还“经济”的住房。其实,反过来我们看,企业一旦完成了原始积累,就要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任何时候都要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十年没有拿过银行的贷款。这单凭着一种情结,一种抱负,显然是不行的,丹尼尔为什么有办法呢?所以,我们说为祖国立业,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赚钱盈利不是丹尼尔企业的全部,是它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们确立了、研究了、总结了一个系统操作的这么个办法,我们把它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就是存量的理论。我们继而发现在偌大的中国、偌大的西部,亏损的企业、搁浅的企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才比比皆是,我们能不能做一只丛林的秃鹰?专吃腐肉,秉着管理会计的一个核心思想,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让这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科学的配置。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在这种理论的武装下,丹尼尔由当年的三千块钱的启动资金,发展成二三十亿元净资产的大企业;由过去的单一的项目,到上百万平方米房地产批量的开发,成为丹尼尔企业的一个龙头,拉动丹尼尔这个经济之舟在高歌猛进中前进;同时形成了丹尼尔企业的基石:康复路市场有几千个商户,每年有二三十亿元的营业额,有好几千万元的纯收入,成为丹尼尔企业大厦永远屹立坚固的基石。
以重组作为一个手段,从城市到农村,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黑河古道都有了丹尼尔的身影,在这个基础上,丹尼尔确立并提出了“三百工程”,建一百所希望小学,开发一百个产业项目,带领一百万民众脱贫。到今天为止,已兴建了43所希望小学,兼并了三个中型国有企业,为两千名职工补贴六千万元解决了住房。
我觉得,要说谈企业,首先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这种思想,同时要有方法,要培育,要凝聚一批人,不再庸俗的为了高薪,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了能够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
《中国商人》:我们都知道,房地产开发是个大投入,大产出,同时也是大风险的行业,但为什么丹尼尔企业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呢?而且,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存量经营理论。这方面,请王总谈谈存量经营的经验和体会。
王国庆:1993年,丹尼尔在房地产开发市场中还是一个新兵,凭着一种直觉,接收了中山门里83亩地的一个安置项目,其实在这个项目之前,首先接的是108亩的东西窑坊,这两个项目可以互补,为什么要重温这段历史呢?
以我们当年的论证,重组这个项目一千八百万的银行贷款,接受了城外的东西窑坊,有可能获取数千万的巨额利润,但是没想到项目的启动资金,因为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同时处置的这个要求,更多的老百姓选择了货币安置,资金缺口三千万人民币。一个企业尽管有相应的自筹资金,但对这三千万元的缺口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怎么办?这时,我觉得我已经走到了地狱的门口,银行不可能急你所急,给你救死扶伤,给你出上这笔钱,那么自有资金又不足。生死关头,我们选择了担当重大的社会责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奇迹,什么奇迹呢?
就是城里占地83亩的中山门项目,只要为某个金融机构拆迁一个23亩的土地项目,银行立刻拨给你三千万,我们当时一测算,项目不赢利,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我们就定下了这个项目。我们万万想不到,因为安置政策的调整,因为古城城墙对附近建筑的限高,导致原来摸底的790户,增加到安置2290户,所有的中山门地区拆迁完、安置完直接亏损1.07亿,所有的建筑已经不够安置老百姓的住房。这就是天塌了。这个印象就是“生命不息,印象永存”,那么怎么办?
数学里面负负得正。不得已而为之,把这个项目中间40%左右的、30亩地上居住的老百姓异地安置到城外的项目,无意当中利用了级差地租。一个月完成了拆迁安置,一个月将中山门的地价由300万元降到80万元。那么30多亩地,一亩地200多万元的差价,使我们在一个月内弥补了6000万元的巨额亏损,同时,自己施工,自己组织,到1998年底之前,尽最大的努力,不是我一个人,在所有丹尼尔员工的努力之下出现了奇迹,弥补了1.07亿元的的巨额亏损。
那么我就在想,能不能有效地配置这些生产资料,在咱们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其实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经济王国的“歌德巴赫”猜想。我们把城外二环路上有252名职工的纺织器材厂全部并购,一个职工一套住房,这是一种社会的责任。职工干了一辈子,大家希望能够安居而乐业。按道理讲这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并购重组本身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却之不恭的。我们就提出个要求,一个理念:一个职工一套住房,这是你的权益,而不是你的义务。我们也万万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收入现金1200万元,职工交的差价款。那个工厂三分之一的土地没有了,我们送给了职工。显然按照正常的思路,正常的开发,这个项目是亏损的。如果是为了盈利最大化,任何人不会选择这样去做,企业不是政府,也不是民政局。
但是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利用极差地租,这就是个巨大的存量资源,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城市发展,让丹尼尔也能赚到足够的钱,各得其所。丹尼尔的实践证明这个不仅有,而且完全存在。所以,我们又把城里解放路上的500万元一亩土地的、寸土寸金的地方,30亩地上的老百姓,这样一个项目拆迁安置完。我要说明的是这仍然是搁浅的、没人愿意开发的项目,直接拆迁安置,企业凶多吉少。我们把它接过来,把这里的群众异地安置到城外的纺织器材厂,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如愿地搬进了新居。你会发现,丹尼尔这极差地租一夜之间置换了1.5亿元的纯利润,那就意味着存量重组大有可为。
丹尼尔已经在改变房地产发展的历史,你更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在所有人的概念当中大投入、大风险的房地产已经变成了无投入,负投入,没有风险。老百姓得到了安置,城市建设得到了发展。我们准备了一些相应的流动资金,我们欣慰的是竟然未动分文,企业获得了爆炸性的资产发展、财富积累,实际上这就实现了经济学的一句很经典的、实际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经典的话,今天变成了丹尼尔的金融观,“用最小的资本博得最大的资本量”。所以继而形成了丹尼尔的经营思想,“少投入,多产出”,以尽量少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永远考虑尽量大范围的、经济的、社会的效益产出,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歌德巴赫”猜想,所以,这件事我记忆犹新。
我记得《左传》有言,人生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
我讲立言。生产尽可能多的物美价廉的物质、精神产品,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也尽可能尝试这么去做,安置尽可能多的下岗职工,足额地交纳税款,都是责任。但我更想做的是,要立言。我感觉到我们很多的企业、企业家们在陕西这个特殊的土地上,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他们很多的时候豪情万丈地去开发一个力不从心的大项目,却已经是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喜庆的典礼也许就是他未来葬礼的序曲。我们怎么样通过自己的经验的总结,教训的汲取,以及其他的企业的成败,把它总结出来,让更多的人避免这种挫折的过程,尽快地找到一条径直的通道,这也是一种责任。所以说,我就有了想法,用了一千个不眠之夜,写了《商法》,我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中国商人》:现在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或着企业家也有一些困惑,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层次,出现原地踏步,或徘徊不前,或倒退的局面,面临突破,突破口在那里,有人形象地提出一个拐点问题,丹尼尔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呢?
王国庆:我已经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是高处不胜寒,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我想这个拐点在哪里?第一个到今天为止,丹尼尔发展的历史,是王国庆的英雄奋斗史,我自认为比较优秀,要从优秀到卓越,卓越大敌就是优秀,就是你自己,能不能不要满足于自己当英雄,竭尽全力打造一片英雄诞生的土壤。
第二个,不要再把朴素的个人的情怀、感性的举动和我们千变万化、危机四伏的市场简单地划个等号,那么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完善已经确立的丹尼尔企业宪章,丹尼尔的基本法,丹尼尔的员工权益法等等,这么一来,还要面临一个新的转折,就是要赋予劳动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不要满足于工资薪金的所得,要开创一个劳动所有制的时代,让有能力的人,有资历的人享有这个项目带来的直接收益,对他量化股权,所以这些东西需要严格的、严谨的、法律的条款来约束。
丹尼尔走了十几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丹尼尔永远研究的都是普遍规律,永远没有跟别人,联系哪个银行、利用哪个关系,都是在别人认为是包袱里面发现了黄金。数学里面有个大数法则。其实,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政府的理念现在也是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增量货币的投入,招商引资,存量闲置资产的统筹配置都是要结合起来。丹尼尔究竟是干什么的?有人说,丹尼尔是房地产公司,开发了一百多万平方米。还有一百多万平方米正在开发;有人说,丹尼尔是商贸公司,有西安最大的康复路批发市场,那是旺铺的“爷爷奶奶”,也不是;有人说,丹尼尔搞了个“天锡楼”,重振了民族产品的辉煌,它仍然不是产业。丹尼尔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其实,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也是越来越多的丹尼尔人的追求。丹尼尔就是培养人才,兼而开发房地产,我们这就把人才的理念提高到一个尽可能高的高度,因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所有财富的源泉,但是,它需要制度,体系去保障,需要一个导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