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员工挪用资金罪应如何处罚
一、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272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概念
挪用资金罪(刑法第272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犯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现金、银行存款、信用卡等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或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董事、监事、经理、部门负责人、一般职员,即全体职员。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外派公务员、国企及国企外派的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员工),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已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四、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有两种:一般的挪用本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挪用本单位资金的犯罪行为。挪用行为符合上述犯罪构成四个要件,就属于犯罪;达不到上述要件、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按一般违法违纪行为处理。
(二)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和时象不同。
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财物的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和财物,既包货币形态的资金和有价证券等,也包括实物形态的公司财产,如物资、设备等。
2、在客观表现不同。
挪用资金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的行为方式是挪用,即未经合法批准或许可而擅自挪归自己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是侵占,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并不要求“数额较大”即可构成犯罪;职务侵占罪只有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
3、在主观上不同。
挪用资金罪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但并不企图永久非法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非法取得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而并非暂时使用,而是企图归己不还。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挪用本单位资金后,确属犯罪故意发生转变,不再想退还,而是企图永久非法占为己有,在客观上有能力退还而不退还的,直接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三)挪用资金后又退还资金是否定罪
挪用单位资金的行为特征符合上述要件,即构成犯罪,应依法定罪处罚;司法实践中,多数挪用人在案发后、检察院起诉前陆续退还挪用的资金,或全退或退半,退还多少仅作为酌情从轻量刑的情节,并不免罪;不退还的部分若归自己使用的,会被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因此,同一人被以挪用资金、职务侵占两罪同时处罚的,大有人在。
五、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额较大指5000到20000元以上;数额巨大指50000到10万元以上。
B. 员工挪用公司的钱可以民事起诉吗
1、公司员工挪用单位资金在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情况下,应当向警方报警,通过司法机关对资金进行追缴。
2、如果构不成犯罪,可以按民事案件起诉。
3、各省市对此罪立案量刑标准不同,请再查询犯罪所在地标准为准。
法律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 法发[1995]23号)
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
实施《决定》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依照《决定》第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 公司员工私自挪用了公司货款怎么处理
公司员工私自挪用公司货款的行为涉嫌非法侵占罪以及挪用资金罪,公司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同时还可以开除该名员工,终止双方劳动关系,并要求该名员工根据其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赔偿。
法律分析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的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若是公司员工侵占公司财物金额超过五千元的,只要在法定追诉期内,都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即如果该员工构成非法侵占罪名的,作案所得财物金额比较大的,其刑罚除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外,还可以对其处以相应罚金;若是金额特别的巨大,其刑罚则是十年有期徒刑起步。但如果是以挪用公款罪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其法律责任则是根据其挪用的金额以及归还时间、用途等因素来决定,即员工挪用公司的资金在三万以上、超过了三个月没有归还或者将该笔资金用到了非法活动中的,其刑罚应当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是拘役;而若是挪用的资金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可以视作数额特别的巨大,若挪用资金的员工不能退还的,则判处的刑罚应该为三年到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朋友向银行贷款和人合伙开了家公司,但是合伙人在合伙期间挪用了贷款,后因挪用贷款无力偿还被银行起诉
如果他挪使用公司款项用于个人购买土地,有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你可以试着到公安报案。
但鉴于对方在公司的特殊身份,如果公安不认定为刑事犯罪,你可以考虑以公司管理者侵犯公司和股东利益为由到法院起诉。
E. 贷款资金被信贷员挪用,怎么处理,信用社
这是犯法行为,你可以去法院起诉,他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会判刑的。
F. 我的贷款被银行挪用给第三人,第三人一直在还利息,现在还不起了,银行又把我告上法院,我如何维权
你需要证明你的贷款被银行挪用给第三人了 如果没有相关的证明文件 合同上签的是你的字 也没有什么贷款他人使用协议等 那就很难维权了
第三人既然没有你们单位的授权,为什么可以去取钱呢 他偷了公司的印鉴和密码
先确定一下是第三人的问题还是银行的问题
我还是很奇怪 没有单位的预留印鉴 个人如何去银行提取公司的钱 哪怕有银行主任的帮助 流程上就不可能 根据你的情况 该银行主任属于 挪用资金罪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资金罪)
七、将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修改为:“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挪用资金罪)
G. 公司员工挪用公款怎样才能起诉他
公司员工挪用单位资金在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情况下,应当向警方报警,通过司法机关对资金进行追缴。
如果构不成犯罪,可以按民事案件起诉。
各省市对此罪立案量刑标准不同,请再查询犯罪所在地标准为准
根据《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
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7)公司贷款资金挪用起诉状扩展阅读
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
根据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挪用公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4月6日通过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也包括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
所谓“进行非法活动”,既指进行犯罪活动,也包括进行违法活动。
从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看,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制定立案标准的时候,考虑到,如果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还是应当体现刑法的谦抑性,不应当按照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应当是危害行为达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行为。基于这种认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立案标准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数额达到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检察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类型的挪用公款立案,不受挪用时间的限制。对于为达到这个数额标准的,不应当作为犯罪处理,可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刑法将挪用公款罪区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规定,每一种情况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危害性。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相对于进行非法活动来讲,其社会危害性显然要小的多,所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制定立案标准的时候,将进行营利活动类型的挪用公款立案条件规定为1万元至3万元以上。
所谓“进行营利活动”,是指将挪用的公款用于投资、经营等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至于该投资、经营活动是否真的营利则不是法律所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亏损,该种行为的性质仍然是营利活动。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这种情形的挪用公款罪主要是指,将挪用的公款用于个人生活、消费或者享乐。对这种类型的挪用公款行为立案侦查需要掌握两点:一是挪用数额达到1万元至3万元以上;二是挪用时间超过3个月未还,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立案。
所谓“超过3个月未还”是指被司法机关、主管部门发现前已超过3个月未还。如果行为人在3个月内全部归还本息的,一般不按犯罪处理,可由主管部门按照违反财经纪律处理。
如果在案发前,行为人已经将挪用的公款本息归还,但归还的时间超过了3个月,仍然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考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挪用公款犯罪立案标准规定一定的数额幅度是一个特例,这主要是考虑该种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管理秩序,相对于贪污等犯罪来讲其危害性要小一些。
同时也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对挪用公款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程度、社会感受程度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各地已有一些标准,事实上存在着差别。因此,立案标准,既对不同类型的挪用公款行为规定了不同的立案数额。
时间标准,又规定各省级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的立案标准幅度内,自行规定本省范围内掌握的立案数额标准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尊重各地的实际情况,给各地一个选择的余地。
H. 借款给公司被财务挪用,公安立案财务个人非法集资,去公安报案公司非法集资不立案,去法院起诉公司不受理
借款给公司被财务挪用,公安机关不能立财务个人非法集资案件,如果数额较大,公安机关应当以涉嫌挪用资金罪立案侦查。不能直接去法院起诉个人。
这就需要先有公安部门把相关情况确认好了后才可以到法院呢!
I. 挪用公司资金1.6万元,起诉的话会判多久
挪用资金是指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首先他的金额很小(目前未还的只有1万)
第二,写了借条之后,性质已经改变了,变成了借款了(民事借贷关系)
所以不构成挪用资金罪,不会判刑,甚至,根本不会立案
无论是否去自首,这些钱都是要偿还的,
所以你还是劝他积极面对,他的老板也是比较讲道理的,没必要自觉难堪。
犯了错必须弥补的,现在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何必给自己增加一个犯罪前科呢?
J. 私自挪用公司资金怎么处理
可以按照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如单位无此类规定,且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可以法院起诉该员工”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