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学生借校园贷2万滚成20万,这种贷款抓住了学生哪些心理弱点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据调查,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校园贷款为何屡禁不止,又是什么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说到头来,还是大学生的虚荣心和过分消费。
近年来,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学生因还不上欠款辍学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Ⅱ 大学生网络借贷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有消费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上可能会有一点点攀比的思想,所以在买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想买一些更好的。但是目前大学生没有能力,所以就会瘦一些。网络借贷的影响。去透支自己的信用去买一些东西 。
然后,大学生目前存在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也许自己的室友有什么东西,自己也像,有什么东西大家都有,什么东西自己也想有什么东西。因此在这样的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大家买什么东西都会一块儿去买,所以这就会造成一些没有那么多生活费的大学生去进行一些借贷的消费 。
最后,贷款的门槛比较低,所以大学生很轻易的就能够来贷款。这样的话也是会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于贷款的滥用,也就会造成大学生网络消费贷的一些泛滥。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应该好好学习,消费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不要消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
Ⅲ 如何看待大学生网贷
大学生网贷的消极作用。
首先,使大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胀。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依靠父母供应,他们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这时候,部分大学生会被网贷信息吸引。进行网贷更助长了他们的攀比和享受心理。
其次,过度的超前消费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不少人消费欠理性,甚至负债累累,影响学业。
另外,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同时也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网贷。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非理性消费。
来源:蒲公英娃娃时代
Ⅳ 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蔽扒轮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此侍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宏信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Ⅳ 家长怎样杜绝孩子在大学借贷
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在学校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其次,要跟孩子说,社会上(包括大学校园)的高息借贷是非法的,杜绝孩子在大学借贷。 参见案例: 近日有一则新闻震惊了社会,就是一名大学生因为身欠举债,无力偿还而最后跳楼自杀,于是小编将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分析一番,对于这类案例的分析,想知道的朋友们,就必须看看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文章。本篇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的文章由管理资料下载站分享提供。 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视频网签,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形容校园的信贷市场再合适不过。2004年9月,金诚信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此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实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正因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校园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
Ⅵ 对大学生校园贷款看法作文
思路: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正文:
一、校园网贷的现状
自从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网络借贷平台就瞄准大学生市场,校园贷的发展极其迅猛。再加上,2009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近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信用卡的适用对象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从此之后,信用卡在校园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大学生市场出现了暂时的空白,校园贷抓住机会,迅速占领。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度,我国共有网贷平台数量1438家,累计交易额多达千亿,涉及的领域和对象都十分广泛。除此之外,《2015年大学生分析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了60%的学生选择了分期消费。这些数量庞大的校园网贷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二是个人对个人网络贷款,主要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二、校园网贷的危害
(一)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众多,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他们会刻意向大学生隐瞒或提高实际的还款利息,还会以各种理由强迫大学生缴纳各种额外的费用,比如咨询费、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等,这些造成大学生大笔的财物损失。
(二)网贷平台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考虑大学生的收入情况、借款的使用去向、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问题,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
(三)网贷平台催收还款的方式十分粗暴简单,不文明,如发威胁短信、威胁电话、散播学生消息等,不仅泄露了大学生个人信息,也损害了大学生的名誉,给借款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自杀的悲剧。
(四)校园网贷的借款对象为大学生,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偿还债款的能力,因此,容易将网贷的风险和危害转嫁给家庭,增加大学生父母及家庭的负担。
(五)在一些案件中,大学生在无力偿还贷款,又不敢告知父母、学校的情况下,会极力鼓吹同学朋友也走上网贷之路,造成更大范围的受害者,借款大学生也极易采取从多个网贷平台贷款取东墙补西墙、抢劫、盗窃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资金,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校园网贷盛行的原因
实际上,校园网贷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的角色还是“恶魔”的角色,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校园网贷乱象的产生,决不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
(一)网贷平台
校园网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假借校园网贷的名义,实则做着高利贷的生意。在网贷平台上大,学生不需要与借款方见面、签合同,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分证、银行卡等信息即可,借款要求少,也不需要证明材料,其门槛很低,而且发放现金的速度快,还对学校和家长保密,这很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要求。再者,网贷平台以低利息、分期付款的宣传手段误导和诱导大学生,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网贷的陷阱当中。
(二)学生本身
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优越,对金钱数额没有很具体的概念,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对家庭情况、还贷能力的盲目乐观等因素,让他们容易形成爱攀比、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购买能力都比较高,比如电子产品、学习资料、生活用品、聚会应酬、奢饰品等需求,但是资金来源又比较低。总体来说,大学生就是想花敢花,却又没钱花。这时候,网络贷款的便捷和低门槛就为他们的超前消费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家长
很多家长认为子女已经成年,对子女过于放心,对子女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问题,没有及时的关心和了解。对于子女不理性消费形成的“意外账单”,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和关爱,也是不忍心让子女因此背负上信用污点,多数家长会选择为孩子造成的后果买单。而家长对校园网贷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间接助长了网贷平台的不合理放贷行为,形成“校园高利贷”。
Ⅶ 学生贷款被骗案例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大学规模扩大,学费飙升,助学贷款激增。高昂的学费和贷款让大量美国学生和家庭不堪重负,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
学生们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里拍照。新华社
教育欺诈
柯林斯学院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扩张的高峰期,它有105所学校,注册学生超过11万人。多年来,这家营利性教育机构面临着虚假宣传、违规招生、教育质量差等各种罪名。
2014年底,柯林斯的入学率大幅下降,大量校区关闭,数万名学生被“退学”。2013年,时任加州总检察长的哈里斯起诉柯林斯,认为他用违背良心的手法为低收入者、单身母亲和退伍军人等弱势群体谋利。2015年,美国教育部认定柯林斯虚假宣传,包括开“空头支票”向学生承诺工作机会,谎称其不同学校之间可以互换学分,伪造就业率等。同年5月,柯林斯宣布破产。
2015年2月,15名曾就读柯林斯的学生公开抗议,拒绝继续偿还联邦学生贷款,并要求美国教育部免除所有前柯林斯学生和其他被学校欺骗的学生的贷款。抗议活动得到了大量柯林斯前学生的响应,规模逐渐扩大到数万人。
在学生抗议带来的舆论压力下,美国教育部启动了“借款人保护免贷”计划,申请闷扒免除学生贷款。根据这一程序,根据官网,如果借款人认为其所在学校涉嫌误导学生或有其他不当行为,或者能够证明学校违反了与贷款和教育服务相关的法律,可以申请贷款豁免。
4月20日,一辆警车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Preriview农业与机械大学发生火灾的宿舍楼前。新华社发(老程悦摄)
冰山一角
柯林斯案只是美国学生贷款乱象的冰山一角。冰山之下,美国学生贷款的数额和负债人数的庞大,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就在不断被刷新。
美国助学贷款分为联邦助学贷款和私人助学贷款。前者由联邦政府资助,后者由银行、国家机构和学校等贷款人资助。统计显示,联邦助学贷款占全国助学贷款的90%以上。
为什么学生越借越多?据美国媒体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补贴高等教育开支的思路从学费补贴转变为日益复杂的联邦和私人贷款网络,一些贷款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大量发放贷款。与此同时,美国大学学费飙升,许多家庭不得不贷款。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大学学费的增长率是通货膨胀的4倍,是家庭收入的8倍。
高昂的学费和贷款让大量学生和家长不堪重负。摩根大通研究所2020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助学贷款为很多人带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大量借款人忍痛还贷,他们大多是低收入者、老年人、黑人等经济弱势群体。
这个时候的确很为难,但是说实话,一个老师能像学生家长借钱,品行应该也不会很好,这个时候只能蜿蜒拒绝,不留余地的拒绝,如果担心孩子因此受到影响,我觉得应该跟学校相关领导反映。
那些蹲在马路边写粉笔字借钱的女学生,可不是真正的学生,她们的真实身份让许多人瞧不起。有人说他们是骗子,更多人认为她们不值得可怜。
在繁华城市的街头,在公园的门口,有时总不免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身穿校服的女子蹲在路边,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头总是埋的很低,长发几乎把脸给盖住了。身上洁白色的校服与蓝色的裤子显得很显眼。
脚上穿一双白色的学生运动衡罩枯鞋,后背上还背着一个书包,她两手交叉在胸前,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在她蹲着的路面上,用白色的粉笔写着:钱包丢了,回不了家,求助八元坐车,谢谢!有的人的理由是“遇难求助两元,吃烧饼和筹坐车”??
这些人的打扮都有相似点,身上穿着的都是学生的衣服,有时是校服,有时是一套学生T恤,都穿着学生鞋,背着一个书包。求助的理由大同小异,大体上是遇到了困难,需要求助几块钱帮忙度过难关。
任由前面人来人往,这名“女学生”就是不抬头,偶尔有几个热心人上去询问一番,女学生一问三不答。有的人看她蹲了半天,觉得楚楚可怜,就给她几块钱,这些人大约觉得几块钱不是大事,能帮助一个人,算是做了一件好咐洞事,让自己心里开心。
于是只要有人给了钱,后来的人就会紧跟着不约而同地给钱。每次有人给她钱,女孩都会说声:谢谢!
只是这样的情景看多了,在公园门口看到,能在公交车站附近也能看到,在闹市场也会看到,大众心里不免就产生怀疑,哪有那么多落难的女学生?
这些人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个热心人决定做一个追踪,她细心蹲下来,跟女孩交流,问她是哪里人?今年多少岁了,在哪读书?如果真的需要帮忙,她可以提供救助。
无论热心人如何询问,女孩就是一言不发。热心人依然不愿放弃,她跟女孩说:真的遇到困难了,我可以联系有关部门的救助站,你可以到那儿住几天,吃穿方面不用愁。要不你就说一下家里父母的电话,我帮忙联系。
女孩依然摇摇头,被问急了,她站起来转身就走,热心人跟了好一段,她很快就消失在商场人流中。不过第二天又在另一个地方遇见了这位女孩。
如果是真的需要救助的学生,在这个社会,她们完全可以去找警察叔叔,找有关部门解决,而不是蹲在路边请求路人帮忙。再说现在的女大学生有谁会缺几块钱?
女大学生在外读书,大部分人的家人都会给予金钱上的资助,许多人都有手机,纵然是手机丢了,也可以跟周围的人借一下,打个电话,绝不会沦落到街头求助的境地。
因此,这些乞讨的女学生身份很少是真实的。这时热心人才知道她不是真的遇到困难,很有可能就是以此为生,是专业的乞丐。有人送给他们一个称呼,叫做职业乞丐。她们蹲在路边扮惨,目的其实是乞讨钱财。
所谓的钱包丢了,没有钱坐车回家,这些都是她们编造出来的乞讨理由。其实她们并没有遇到这些困难,能够自行解决食宿的问题,因此,她们拒绝有关部门的临时救助。
有人很不明白,为什么年纪轻轻不去劳动而选择当一名乞丐呢?
其实许多人不明白,别看她们一天蹲在街头,好像没什么人帮助似的,其实这些人的收入都不少,有的甚至超过了白领,月入一万是不成问题的。有的人还买上了房子、车子。
她们把乞讨当做一种职业,每天按时上下班,专门蹲守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公园门口,市场门口,车站等。有人流的地方,总会有些热心肠的人,他们每人施舍5块,十块,一天中,如果有三四十人帮忙了,她们就可以收入几百元。
这比起坐在工厂里干活,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的工人来说,收益是很可观的。所以她们宁愿抛弃自尊,蹲在街头,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她们主要瞄准的是一些带小孩的家长、老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还有小孩这些群体,这些人往往缺乏分辨力,有一定的同情心,对偶尔出现的需要帮助的人,总会慷慨解囊。
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些好吃懒做,他们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进入工厂又吃不了苦,到大公司工作又做不来。于是放下自尊,出来乞讨。有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组织,租借残疾儿童进行乞讨卖艺,总之,手段五花八门。
乞丐的由来
其实乞丐并不是当今社会独有的产物,乞丐这个行业是从春秋时期开始产生的。乞丐们的祖师爷是楚国人伍子胥,当年,伍子胥一家被奸臣陷害,惨遭杀戮,他被迫流落街头,流亡他国,一路上靠乞讨为生。
后来乞讨到了吴国,他想请吴王帮他报仇,吴王看到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随口就说出了乞丐二字,意思是乞讨的老头,从那时开始,乞丐这个词语便流传到现在。
后来,在宋朝时期,由于国家货币政策的改变,使得不少豪门大户因此没落成了乞丐。到了清朝末期,一些旗人的小贵族,因为家道的中落,不种地,不纳娘,没有谋生的手段,也只能上街乞讨。
来到了建国初期,当时百废俱兴,遇上天灾之年,许多人被迫离乡背井,挨家挨户乞讨。记得小时候做坏事时,父母总会哄我们说:安徽人来了,他们是要来拐孩子的。
那时候我们对乞丐的印象极坏,觉得他们不仅讨钱讨饭吃,还有很有可能会用一个布袋把小孩给拐走。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现在,当乞丐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职业乞丐们是个意外,他们宁愿放弃自尊和脸面,光天化日乞讨,让人们很不屑。
该如何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根源上去改变。她们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真的要改一改了。当今社会,只要够勤劳,只要愿意干,总不会被饿死。人们的善良应该用在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而不是被这些扮惨的人所诓骗。
对于这些有组织的职业乞丐,有关部门最好联合起来整顿取缔,因为这样的组织很有可能存在违法行为,比如有的人为了能骗取他人的同情心,拐卖小孩,把小孩打成残疾,再让孩子去乞讨,从中谋取利益。
原本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众人的好心多次被诓骗,以后许多人会变得冷漠。因为狼来了,喊多了,等到真正狼来的时候,就没有人再重视。
作为普通的民众,要看情况而定,明显看出对方是假的孕妇、学生,我们不要再帮助她们,当她们蹲一天没收获,自然就会收敛。如果每个月都能收入过万,她们是很难收手的,不少人不会断绝这条财路。
庆幸的是,现在都是数字支付时代,行人身上的现金不多,再让他们掏出十元、五元去帮助这些人已经不大可能了。虽然这些乞讨人士也与时俱进,在她们的面前摆了一张微信支付的二维码,不过我看真正会扫码给她们钱的人已经不多。
写在最后:
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谋取个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很可耻的。希望这些职业乞讨人能尽早醒悟过来,靠自己的双手去谋生,跑快递、当外卖小哥这些职业虽辛苦,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能养活自己,还能获得世人的尊重。
人活着不仅为了生存,还需要一定的尊严!
Ⅷ 触目惊心!这些“套路”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懵懵懂懂的你
是否会为了不必要的追求
选择“校园贷”?
小荆来带你看看其中的套路
教你如何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视频中的例子
只是众多套路搜桐中的一种
并且 现实中的案例
往往比这要残酷许多
……
高利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 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 24%-36% 的,发了不给予强制保护。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 36%,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2017 年 3 月,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 800 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 20 万元。
案例分析:以月息 "0.99%" 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 " 低息 " 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滞纳金等,超过 36% 变为非法高利贷。
安全提示:了解高利贷的评判标准,注意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坚决抵制高息贷或高利贷平台,误入陷阱时要及时报警。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 " 以贷还债 " 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2016 年 3 月,某大学生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 10 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 60 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 " 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掘笑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还款压力问题。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因 " 多头贷 " 极易产生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加强抵制 " 不良校园贷 " 的同时,尽量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平台进行借款。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6 年上半年,某大学生受诱惑驱使从事 " 刷单 " 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帮 " 刷单 " 买手机返佣金,手机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此种诈骗与以往刷单兼职诈骗如出一辙。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典型 " 贷款购物 " 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 " 好心人 " 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不法放贷主体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某大学生通过网络联系向他人借款 3000 元,月息 270 元。对方要求该大学生提供全身裸体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该大学生按要求提供后,对方以照片和视频不像同一人为由拒绝放款,并向该大学生及其家人勒索 1000 元,否则将裸照发至网上。该大学生心理造成极大压力,被迫休学。
案例分析:" 裸条贷 " 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安全提示: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 " 培训贷 " 实为 " 校园贷 " 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2017 年 4 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 培训课程费 " 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 " 即分期 " 贷款,致使 270 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安全提示:树立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连环贷
主要指在借款平台借款,还不起贷款的学生,为还款到其他借款平台借款,形成连环贷。
典型案例:某大学生通过 "51 短借 " 网贷平台向陈某借款 2000 元,周息 30%,自收到借款后一周还清,本息共计 2600 元。因到期无钱还款,非法校园贷放款人遂让该大学生通过 " 今借到 " 等平台借款还债。2 个月内,该大学生分别从 "51 短借 "" 今借到 " 和 " 速速借 " 等平台借款本息高达 11 万余元。
案例分析:利用学生的虚荣心和不愿向亲朋好友告知的心理,诱使其连环贷款。
安全提示判漏含:一旦不能偿还贷款,切勿连环借贷放大债务。
创业贷
以创业组织为名,让学生分发校园贷传单、成为校园贷代理、发展下线,寻找目标并抽取分成。
典型案例:某大二学生郑某向同校学生王某借款 2000 元。王某以创业为名,游说郑某当他的代理人,每发展一个同学就能拿 1000 元提成。此后 2 个月,郑某发展了 20 多个下线,下线又继续发展下线,按照逐层提成的方式获利 5 万余元。后被公安机关以诈骗罪立案拘留。
案例分析:不法分子借助 " 校园贷 " 平台,利用传销方式进行逐级敛财,涉案学生同时是受害人。
安全提示:在校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对欠贷不还的严重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发现涉嫌 " 传销 " 犯罪时要及时报警。
借条贷
对借钱应急的学生,以自己需要还款保障为由,忽悠学生开出远超过借款金额的借条。
典型案例:某大学生借款 5 万元,对方要求扣除 2000 元上门费和 8000 元中介费,实际到手 4 万元,按照对方要求打了 9 万元的借条。对方告知,若按时还款无需按借条还。随后因为一次次的借新还旧,最终却背上了超 100 万元的负债。
案例分析:利用学生资金需求的急迫性和缺乏法律意识,诱骗其开出远超其实际借款金额的借条。
安全提示:借条是借款的重要凭证,要坚决抵制签署与实际借款金额不一致的借条。在借款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保存相关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逾期贷
为收取逾期费,有的非法放贷主体会故意让借款者违约,比如还款时借故到外地,让借款人无法联系。或是设置苛刻的违约条款,比如 " 逾期还款 " 的时限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一旦逾期,借款人的债务就翻着倍地往上涨。
典型案例:某大一学生在借贷平台上借款 2000 元,约定通过该平台 APP 进行还款,如果逾期每日支付本金千分之五的违约金。但当其在 APP 还款时,经常会出现无法登录、无法充值还款等问题,最终导致其除本金外,3 个月的逾期费高达 6000 元。
案例分析:此类案件一般起借金额小、期限短,学生一般不会太敏感,但会规定较高的违约金,利用各种手段使借款人违约。
安全提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还款,如果无法按时还款,要及时与贷款人联系并保留主动还款的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看完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
想必大伙也是唏嘘不已
如过你遇到这种情况
也不要害怕 冷静应对
毕竟还有小荆无时不刻
守护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