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联网消费金融京东白条案例分析
他所说的“丢脸”是,他先后6次冒名顶替通过了JD.COM白条的面签审核,获得了超过3万元的白条信用额度,最终因犯诈骗罪被判刑,成为不法网络的一员。
在这波“消费金融加杠杆”的浪潮中,JD.COM白条打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年轻人不留白。对于许多95后的年轻人来说,比如刘学,他们陷入了“JD”。COM白条诈骗案”,留下犯罪记录和生活污点。
“做一单没问题”
2018年1月,直到被带到看守所,罗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这一切都发生在近一年前和同学出去玩的那两天。
罗阳在湖南东部的一个小镇浏阳上完初中后,在省会长沙的一所五年制专科学校学习。因为“实在听不懂老师讲课”,他选择了中途离开,去了一家4s店当汽修学徒,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2017年3月下旬,初中同学胡亮突然发出了去外省旅游的邀请。我和罗阳胡亮接唯唯搜触不多。他对胡的印象是,他在一家餐馆做过服务员和厨师。前年过年的时候认识的,感觉他挺有钱的,好像在搞什么JD.COM欠条,反正就是买卖东西。胡亮有一个女朋友王丽,在贵州上大学。他租房住在王丽学校附近。另外他喜欢打游戏,给游戏充了四五万。
这次外省之行的目的地是河南郑州的一所大学。胡亮承诺负责路费和在洛阳的住宿,并返还1000元。到时候只要他“帮一点小忙”,就可以拿着身份证拍个照,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了。
罗阳有点激动。“帮朋友一个忙。”
当胡亮给罗阳打电话时,罗阳正开着声音和另一个初中同学何军玩游戏。高中毕业后,何军就读于某高校,2016年,本科毕业。他在湖南某本科高校读销售专业。
“他们说去郑州玩,我也很想去,因为我喜欢旅游,没去过郑州。”何军对报纸说。那时候,他只想和他们一起玩。当胡亮说他只负责罗阳的住宿费用时,他立即表示要自费和他们一起去。“刚开学,家里就给我生活费了。”何军说。
罗阳记得,2017年3月27日,他和老板请了两天假,和何军一起坐火车去了郑州某大学。两个19岁的少年完全没有想到,这次旅行会让他们的命运与犯罪相交。
罗阳、何军见到胡亮和他的女朋友,四个年轻人有说有笑,心情很好。在郑州某大学宿舍楼下,胡亮拿出两张身份证,告诉罗阳,他已经联系了JD.COM公司的面签官,然后就可以拿着身份证拍照了。
罗阳也不是没有犹豫。“我问,(被冒名顶替的人)会不会来找我。他(胡亮)说,别急,到时候你会找到的。你打死我,我也帮你还钱,你不负责。”罗阳论文说,他当时想到的最坏的后果就是——身份证上的大学生来找他还钱。
何军也被递了一张身份证。胡亮答应按照500元的订单付给他。“他们都劝我做单,说我不瘫(注:指‘不爽快指历’)。这种事我怕什么?我觉得(朋友之间)玩得开心,做一单也没问题。”
校园白条
罗阳和何军各自拿着另一个人的身份证,走进了JD.COM面签官的宿舍。3354的面签官是大学生。
2014年,JD.COM白条上线,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重要分水岭。当时,JD.COM白条、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明星产品相继推出。次年,“微山前贷”诞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张。消费突飞猛进。
2019年1月18日,《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在由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主办的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正式发布
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已从2009年的4家增加到23家。这23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传统商业银行、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以蚂蚁花呗、JD.COM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网络小贷牌照。
2015年6月,时任JD.COM消费金融高级总监的徐凌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有望从1000亿快速推进到万亿,而JD.COM白质帮助白质用户月消费能力提升超过100%。2017年“双11”后,徐凌和秦朔有过一次对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消费浪潮,分期消费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消费者深受启发。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分期就是把自己的消费杠杆化,变现。近年来,它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几经判断,2016年起,JD.COM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本科生申请及学分方式,——。无需绑定信用卡或银行卡,只需填写真实的学籍信息和联系方式,通过JD.COM公司面签,即可获得最高15000元的信用额度。对于非在校大学生,还是需要提供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绑定的银行卡。起初大学生面对面面试是由JD.COM公司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的,很快就改为各高校招聘的非全日制大学生面对面面试。
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生孙天池论证了JD.COM白条的法律性质,并撰写了《灰色白条》,广为流传。孙天池说,他不太明白JD.COM为什么采取“非常低调和传统”的“面签”方式。“大学生就算没有信用卡,基本都有银行卡。通过银行卡绑定或者人脸识别,完全可以规避非实名认证的风险。”
JD.COM白条经营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现在看来,当时的面签确实不合适。因为互联网讲究效率,所以考虑到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签到更方便。”
胡亮有一个网恋学生王某,是湖南湘潭一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2016年,他在JD.COM某商场用白条开通了支付,很快发现JD.COM的白条使用存在漏洞。通过Xuexin.com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真实的学籍信息。面签可以称之为冒名顶替。如果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真的可以“打白条”购物。不容易查出账期长。所以,
他“操盘”,组织人员搜集大学生身份证,找人冒充真实大学生开通白条,买东西销赃获利。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起诉书显示,汪某团伙由2名主犯、7名从犯组成,分工明确。
罗阳和何军此次冒名去见京东面签官,便是充当了冒充他人这颗关键棋子。之前,汪某的人已经将申请白条的大学生资料提交,京东官方自动弹出对应学校面签官联系方式,并由胡良联系好面签时间。
“没钱了,得去面个签”
实际上,在找罗阳和何军之前,胡良已经找过不少熟人。比如另一名初中同学刘学。2016年,胡良找过来时,刘学正在湖南某医卫学校读大专。
“他(胡良)说,你缺钱用吗?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你拿身份证录个视频,什么都不要你干,给你200块。”刘学说,胡良当场塞了400块钱给他,还向他介绍了京东白条:“就是专门给大学生贷款的,你大专生不行,要本科生。”
“我当时正值青春期,在交女朋友,确实缺钱。”刘学说,他记得前三次冒充他人面签,都是视频面签。大约在2016年上半年,当时他还没有满18岁。“胡良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是别人的身份证号、学校、课程、父母联系方式等信息。藏在摄像头后面念就可以了。视频那头都是些叔叔阿姨,应该是京东公司的员工。”
刘学说,最开始做面签,他很害怕,但在胡良“传销式洗脑”下,他做了3次视频面签后,带着更多担忧又做了3次校园面签,总共冒充了6人。
校园面签大约在2016年下半年,他跟随胡良去了重庆、成都、桂林三地的本科院校。“胡良说带我出去玩,在路上,他说我们没钱用了,得去面个签。”他们花三天多时间,在三个省的三所学校完成三次面签。
有一次,他问胡良,我每次去面签,你获得多少额度?胡回答他,6000-8000元吧,随后补充,“我上面还有人”。
胡良上面的人就是汪某。胡良供述,他也曾帮汪某冒充他人进行过面签。后来,他不再亲自冒充他人面签,而是另找人来冒充。
刘学和罗阳也曾好奇过,胡良等人是怎么弄到这些被冒充的大学生身份证的。后来胡良告诉他们,首先,他们会通过QQ购买身份证,卖家在其QQ空间内展示大量的身份证图片。这些身份证标价500元,可讲价。
然后,他们登录学信网——一个专门查询学历学籍的网站,全称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该网站通过手机号即可注册登录,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相关信息。在孙天驰看来,学信网本身并无问题,“这就是个开放式的网站,比如,方便招聘机构了解应聘者的学历背景”。
但对汪某等人来说,这个网站也很“好用”。电话卡实名制后,不容易办。他们找到了一种能生成电话号码的虚拟网站,用这种临时电话号码注册登录学信网。因为学信网需要验证,这个虚拟网站充十块钱可以接收100次验证码短信。
登录学信网后,他们再对照卖家QQ空间的身份证号,一一登录查实,确认为在读本科生,则买下这张身份证,并申请开通京东白条。
“很精准,不浪费一毛钱。”罗阳说。
了解到这些“猫腻”,在做完最后一单后,刘学表示他不再做了,也劝胡良不要“走火入魔”。但两人为此大吵一架。
“他(胡良)说,你不做,多的是人做。我弟弟做,我朋友做。你有钱,放在面前的钱不赚。”刘学回忆说。
“一点都不像,但面签都通过了”
见到京东面签官之前,罗阳和何军还是很紧张。
“这身份证是东北的,他们讲东北话,我一口湖南‘塑料’普通话,会不会穿帮啊。”罗阳对澎湃新闻说,当时他问胡良,胡安慰道,“视频面签有可能通不过,校园面签100%通过。”
刘学说,他最开始搞视频面签时,也有点害怕,“胡良说‘你和这个人鼻子像,你和这个人眼睛真像’。其实,一点都不像,但面签都通过了。”
罗阳和何军最后的面签也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
两人均向澎湃新闻证实以下信息:面签官见到他俩后,并未多说话,直接接过两人递来的身份证,用一台类似银行大堂经理拿的平板面签机器,将身份证正反面拍照,然后又让他们各自持被冒用的身份证在胸前再拍一张,完全没有细看身份证上的照片。整个面签过程仅两三分钟。
拍完之后,面签官“还指着自己手上的机器说,你们把这个拿到班上去,让同学都开通白条,然后我给你们分成”,“听说面签官每通过一个白条申请,可以得5元提成。”罗阳说。
在郑州的另一所大学,罗阳还面签了一次,“速度更快,面签官让我在操场等他,因为他还要去上体育课。他跑过来,说,是你吧,照完相就走了。”
刘学说,他记得去见一位面签官时,“(胡良)拿出100块钱,说你带上去。”而他见到这位面签官并将现金递过去时,“他说了句,‘你太客气了’,然后就接了。”此前一次,他还带过奶茶给面签官喝。
罗阳和何军面签之后几分钟内,胡良的手机就接到了“恭喜面签通过”的短信。罗阳的2次面签,获得了1.4万元的白条额度,何军获得了6000元。
罗阳了解到,胡良有十几部专门用来接收验证信息的老年人手机,有几部智能手机,下载了京东金融App,专门用于申请白条及下单购物。。
郑州的事办完,四个年轻人买了机票,直接飞到了辽宁大连——胡良的女朋友王丽也有任务在身,她此次要冒充大连一所大学的女大学生面签。罗阳记得,王丽获得的白条额度是1.2万元。
王丽有时候需要帮王良整理下单数据,并利用在偏远地区读书的便利接收在京东上购买的包裹。
到达大连后,罗阳、何军的白条额度已经下单购买了手机、电话手表、空气净化器等物品。这些物品的收货地址正好填写为大连某酒店。然后,再从大连寄到了汪某学校所在的湖南湘潭。
判决书显示,罗阳和何军申领的白条额度均花得只剩8.3元和58元。除了电子产品,胡良还购买巧克力等零食。
在大连的第二天,罗阳有事,决定先坐飞机回来。“(胡良)他说没钱了,买飞机票的钱还是我自己出的。”其他人则留在大连玩了几天。
2017年3月29日凌晨,罗阳从黄花机场再打车回到老家浏阳,彻底结束了这次跨省游。但他没想到,他的这次冒名行动已经被京东公司注意到了。
不到一年,警察来抓他了。
京东白条主页广告语:年轻不留白,任性花钱,先付后还。
“小算盘”与“大生意”
长沙警方的侦查显示,汪某、胡良等人“操盘”的,是一个利用京东白条审核漏洞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
法院最终认定,自2017年1月至6月,该作案团伙共冒用141人身份进行面签激活,骗取赊购额度在京东商城购买手机等商品,造成京东公司损失近百万元。
这只是依附消费金融进行欺诈、套现的网络黑产的一小拨人。京东金融公关部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称,数字金融欺诈已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隐蔽化、跨区域等新特征,对传统的反欺诈手段形成极大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体量和发展潜力逐步放大,其暴露的风险隐患也与日俱增。据统计,2017年黑产从业人员超150 万,涉及年产值达千亿级别。
京东金融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面对猖獗的网络黑产,配合警方进行打击也成了他们的必要工作。截至2018年底,京东金融配合各地警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贷款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各类案件8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500余人,避免财产损失数十亿元。
京东白条运营部工作人坦承,企业风险自担,实在要不回来的只能作为“坏账”处理掉,在运营中,“信用风险还是可控的,最大的风险正是欺诈风险”。
对于像本案中这样的,因身份证被盗用而受到损失的用户,京东金融可免除用户还款责任。但他们同时表示,这样的损失,京东承受得起,“京东白条的坏账率和资损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其实相对于几千万白条用户、几百亿的白条金额来说,这些刑事案件造成的损失是很低的”。
澎湃新闻注意到,京东白条现已关闭了白条面签审核通道,在校大学生除填写学籍信息外,必须绑定银行借记卡才能开通白条。
前述《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称,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行业人士预测的“万亿蓝海”正成为现实。
“说到底,对于企业来说,这不过是一门生意。”作为办理过多起重大金融诈骗案的专业刑辩律师,罗阳的辩护人刘洪认为,打击金融欺诈犯罪只能治标,而将各类消费金融企业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升风控能力,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才是根本之策。
澎湃新闻注意到,京东白条主页一句醒目的广告语是:年轻不留白,任性花钱,先付后还。而刘洪认为,“消费加杠杆,年轻不留白”正是京东白条的生存逻辑。
2018年2月13日,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获得取保候审的罗阳、何军走出了看守所。然而,诈骗犯的标签已经刻进他们的人生履历中:在退赃2万元后,罗阳获拘役4个月,宣告缓刑6个月,何军判罚金刑2000元。
对于案件当事人,人生污点已无法洗白。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胡良、刘学、罗阳、何军、王丽均为化名。)
这余额是无法提出的,那个只是额度,使用了之后才可以还款。京东白条后台风控系统会根据购物习惯、信用状况、收货地址稳定程度等等,结合多种因素和数据去“识别”用户,然后迅速给出“白条”是否可激活的评定结果。
② 有人说女大学生借钱买苹果手机,就像当年卖肾买手机一样你怎么看
上学时期是学习知识的时间段,要把心思都用在专业学习上,不要有攀比心态,这是浮夸,虚伪负能量的表现。如果出身寒门的话和别人比的不是吃,穿,戴,手机,包包等这些表面东西,应该比的是知识,修养,节操,只有学好知识,才是你通向未来幸福的法宝。
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实基础,而不是一味的追求 时尚 ,同学之间攀比。很多事情都是根据个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情况而决定的,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追求时代节奏,赶时髦,也是无可非议的,要是借钱买苹果手机,应该是没有必要,国产的手机不也很好吗,价格还便宜。
几年前,南方小青年为了买苹果手机,用在黑市卖掉一个肾的代价去换取一部苹果手机,后来身体状况一落千里,值得吗?也有的用校园借贷的方式,最后还不淸贷款而自杀,这又何必呢。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知识?
黑龙江寒门学子赵桂宁,由于家庭困难,为了赚足清华大学的学费,而去工地搬砖赚学费的事迹,为什么不能深思自己。
无论什么事,都要考虑自身条件,如果好好的学习知识,毕业后有个好工作,用什么样的手机没有,为什么要急于借钱去买苹果手机呢。以上为个人观点。
看需要,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
谢谢师友邀请!学生应比学习,比孝敬父母,比人格品格。若"比"虚荣(不管男生女生)早晚吃亏。
个人观点谨供参考。
你好!很高兴地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对于"女大学生借钱买苹果手机",以及"当年卖肾买苹果手机"这种现象,反映出这类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扭曲的。这类女大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爱慕虚荣,盲目攀比,她们不顾家庭的实际状况,一味消费,不惜借钱买苹果手机,对于这种行为,本人是极不赞成的。大学生本应该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可这样的女大学生本末倒置,是不取的。
大学要多宣传一些好的典范,教育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思想上铲除这种虚荣的根源,就不会发生借钱买苹果手机以及卖肾买苹果手机的行为!
都是虚伪荣心攀比心理在作祟!借巨款买手机和卖肾买手机没啥曲别的!只是一个是咎由自取自力更生,另一个是利用暖昧关系借鸡下蛋。总的来说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欠人家的迟早要还的!
首先卖肾,借钱,这两个词就说明是本身的资金并不足以购买。
所以以下我的回答都是基于这个基本条件来回答。
一.购买目的
无非就是认为手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也是在大学时代也会有这种想法,当时看见同学有一个好手机就感觉特牛,这种思想在大学很正常。越是潮流,越是昂贵的东西就在大学生中越吃香。有人曾经研究过,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大学是潮流最明显的体现地。
二.行为对错与否
毫无疑问这种采取不正当手段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肯定不对的。有些时候这种后果也会很严重,甚至把一个家庭拖下深渊。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在网上借网贷去挥霍,自己又没能力还钱,到了还款日,那能咋办呢?最简单的不就是再去找另外一个网贷地,来补这个窟窿吗。日积月累,当时他借的是几千块,后来被网贷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把家里父母辛辛苦苦几十年的买房钱拿去还款,甚至还不够。唉。搞得家里父母都快不认了。
总结一下就是这种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非法透支是万万不可的。害人害己。有消费欲望我觉得是好事,能让自己有努力的动力。但是呢,以家破人亡或者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的消费。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人因为爱虚荣一生深陷泥潭?其实一点意义没有,把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无论环境怎么变干事儿创业才是人间正道,总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人生就就很悲哀?我是个普遍老兵,今年又是多事之年,国家面临严重挑战与安全威胁,西方就是看中了青年一代的浮躁、崇洋才有机会敢于挑战中国的底线,我以为花钱买中国手机就爱国主义精神在家庭生活的具体体现……我爱你中国,从我做起!!!
那肯定不一样,借的钱可以还,但是身体 健康 是还不了的,
首先,大学生借钱买苹果,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我一个只上过初中的人,我都不会干这么傻的事情,我买手机最多花我一个月的1/3的钱。
③ 女大学生裸贷:太想买新手机。她值得同情吗
这就是鱼饵,让你上钩,别在讨论了,就向当年林测渠禁烟一样,到了该禁的时候了,全社会都搞放货了,国不乱了,那要银行干啥?不要在怪孩子了,套路太深成年人都上当,还孩子能辨清,严打,严禁,给社会一个交待,给民安心!
④ 综艺《今日说法》开播至今,哪一个案件最令人深刻怎么评价
综艺《今日说法》主要以我们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讲述一些法治理念,让更多的社会人员明白普法知识的重要性,懂得知法,守法。所以不论是节目讲诉哪一个案件,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也值得我们去看。因此,从播出一来,就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不过开播至今,最让人深刻的案件还是被套的年轻人,也就是校园贷。
而这期节目通过事件内容、情景再现、采访者的叙述、目击者的亲身经历与心理活动、以及警方的调查,再加上专家的说与法、理与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案情分析,讲述了关于贷款的欺诈性。通过如此深入的分析与讲诉也让我们对贷款有了更高的警惕,所以对于这期的节目,我觉得很有价值,值得很多人去关注。
⑤ 大学生怎么分期买iphone
1 参与电商推出的大学生分期付款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利息普遍比较高,比如原价5000左右的手机,最后还完可能要付近6000元,并不是很经济划算;
2 还有一些大学生贷款平台,向那些平台贷到钱然后去实体店购买手机,然后分期还清就可以了,这些去官网了解更秦楚;
3 建议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手机,手机更新换代比较快,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盲目追随潮流。
⑥ 室友打算借校园贷买手机,面对她不理性消费,我该如何劝她
1.室友打算借校园贷买手机,面对她不理性消费,我该如何劝她?应该劝阻他,校园贷款是一种高利贷。贫困家庭的学生一旦与富裕家庭的孩子攀比取乐,购买手机的衣服,就会选择校园贷款,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连本带利的贷款越滚越大,放贷团伙就会用各种手段收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会严重影响学习,也会给不富裕的家庭带来经济压力。首先,明确告诉孩子,校园贷款可能暂时缓解你需要钱的痛苦,但让你从此被非法剥削已经开始,可能成为你永远回不去的陷阱,你将整天靠高音生活。
⑦ 我是个大学生,被骗贷款购手机,已经报案,可是贷款公司还是告我骗贷,我该怎么办这个人就是骗我的人。
如果是我就不会贷款买手机,也不会受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事,不会吃亏!
⑧ 大学生帮人买手机落入骗局是怎么回事
在2016年12月,宝山某高校学生方某使用微信加了一个购物的群,群里有个名叫“浪徒”的男子发了一条兼职广告,称有一个帮忙买手机的活动,兼职做手机分期业务员,参加活动当天能获得1000元佣金。
目前,于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警方提醒广大大学生,个人信用关乎自身信誉,不能随便拿来买卖获利,网上交友更要谨慎,身份证银行卡不要轻易示人,以免落入此类高薪兼职的骗局当中。
⑨ 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蔽扒轮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此侍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宏信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⑩ 以创业的名义行骗案例
以创业的名义行骗案例
虽然相隔千里、素不相识,山西太原的马艳飞和湖北武汉的郑禹,却种下同样的种子、获得同样的果实:现在,这两名大学生都因涉嫌巨额诈骗失去人身自由。
他们一度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马艳飞是山西工商学院的明星学生、创业能手,享受专车和专职司机,动辄做“六位数”的生意。郑禹在他所在的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以出手阔绰著称。
他们的财富来源,几乎一模一样。
太原市龙城刑警队侦办马艳飞案的民警许宁介绍,2015年3月至次年1月,马艳飞以刷业绩、代购等理由,诱骗大学生在分期贷款网站为其购买手机,称由其还清贷款并付给好处费,在全省各大院校进行诈骗,案件共涉及593名学生、948部手机。以立案时尚未还清的本金计算,涉案金额达453.4万余元。手机被低价出售套现,而还款的承诺则大都落空。
几乎在同一时间,2015年4月至9月间,郑禹以相同的方式在武汉传媒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实施诈骗。
2016年7月,郑禹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中涉及受害者29人共34部手机,涉案金额22万余元。
一些受害者相信,他的犯罪事实未能得到彻查。受害者提供的一份登记表显示,此案可能涉及两百多人。
这一数字暂时无法核实。据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涉案人数确实远超29人。
这两个年轻人“掘金”的步伐,跟上了网络贷款平台在校园里扩张的节奏。过去3年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成为热点。市场规模不断膨胀,利用网贷平台诈骗的案件也开始出现。
2016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利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套取60余万元参与赌博,输光后跳楼自杀。同年9月,长春破获的一起诈取大学生身份信息、利用网贷平台套现的案件,上百名大学生被发展为“黑中介”,涉案人员遍及12个省份。近3年来,类似案件不胜枚举。
犯罪者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也为信赖他们的朋友,带来了长久的痛苦。
受害者至今承受着巨额债务和五花八门的催债手段。还有更多懵懂无知的年轻人仍在跳入这片没有规则、只有欲望与欺骗的黑暗丛林。
链条
马艳飞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搭建了财富体系。“马艳飞是分期公司刷单的老板”,传言往往需经三至四层介绍人之口,才能到达最底层的受害者耳中。
山西工商学院大四学生赵云龙(化名)距离金字塔顶已相当近,和马艳飞间只隔一人。
2015年4月,他的舍友聂某在寝室里说,认识了一位有钱人,叫马艳飞,做着很多项生意,可以带大家赚钱。
赚钱的一种方式,是用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信息,在分期消费平台上购买手机。手机交给马艳飞,他会偿还全部贷款,并给予一定的好处费。
聂某以兄弟情面哀求舍友,并一再希望介绍更多人一起“赚钱”。大部分舍友接受了,赵云龙一口气在8家平台为马艳飞分期购买了苹果手机。
骗局起步非常完美。舍友中有的介绍本校同学,有的寻找太原其他高校的朋友,还有人通过老乡延伸到山西运城、忻州的高校。跨城市的骗局从这间宿舍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900多公里以外的武汉,“人人分期”的校园代理郑禹,也忙着搭建依附于分期平台的“创业”团队。
他的商业模式是,从“人人分期”平台上,利用学生身份分期购买苹果手机,转卖给手机店,供社会上的消费者分期购买。
韩晓(化名)是武汉传媒学院学生,也是郑禹团队中最核心的成员。据她介绍,团队的核心成员有10人。
郑禹邀请她加入时,将利润来源说得清清楚楚:学生分期购买手机的月息约为50元至70元,但是“社会上的人”分期购买同样的手机,每月要交178元。他们赚的正是这100多元的差价。
钱让这两个年轻人的计划滚雪球式壮大。
赵云龙承认,办一部手机,马艳飞给他600元好处费,他把其中300元分给两位下线,每位下线再抽出点钱,分给最底层的学生。许宁警官说,大部分学生都受此利诱。
类似手法在校园分期网贷诈骗中屡见不鲜。长春那起涉及12个省份的重大诈骗案中,学生每获取朋友的身份信息完成一单贷款,就能拿到500~1000元的奖励,特别“优秀”的介绍人甚至得到轿车。
“这就像是传销模式进了大学!”许宁直言。
和传销相似,校园分期诈骗极度看重“人头”。马艳飞案中的绝大多数介绍人,都是从最底层被发展起来,再以此为核心,开展新一轮几何扩张。
郑禹案的一名受害者记得,韩晓那时见到朋友就会提到这事。有的学生一再推脱,甚至刻意躲着韩晓。但是到最后,他们抵不住“人情绑架”。
信任和友情展现了力量。武汉铁路职院的一名学生还记得,加入之前心慌得不行。可看到小小的签单场地挤满了熟人,怀疑立刻就消失了。
很多底层学生一分钱好处都没拿到。他们免费帮拉人头,出于朋友间的“仗义”。
包装自己也是增强信任的重要一环。比马艳飞低了两个年级的夏英凯(化名)对马的印象很好,“每天早出晚归,黑黑瘦瘦的,看着就老实”。
夏英凯曾听学校创业孵化园区的指导老师对马艳飞说,“好好干,将来我们多推荐些学生去你公司实习”。
马艳飞还曾派“专职司机”将夏英凯载到所谓的公司考察。司机不停夸赞“马老板年轻有为”,“还给我交五险一金”。
“公司”开在一间公寓里,坐着七八名员工,一人一台电脑。营业执照显示,马艳飞名下的山西正鑫坤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30日,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从电子产品到日用百货、洗涤用品共16种。
执照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打消学生的疑虑。
许宁说,目前的侦查结果显示,马艳飞手下所有介绍人都被其蒙蔽了。
发财梦破灭时,赵云龙名下有两万多元分期欠款,还帮下线垫了7000多元。窟窿是他之后一年打工才填上的。
推手
许多受害学生怀疑,网贷平台的部分员工可能参与诈骗,或知情不报。
2015年6月,夏英凯在“分期乐”“爱学贷”(现更名为“爱又米”)“人人分期”三家平台以自己的身份,为马艳飞购买手机。
他说,除了确认学生身份信息、购买商品种类以及家庭电话外,签合同不需要太多审核。唯一跟财务挂钩的生活费选项,“填每月1万(元)也没人查”。
“分期乐”公关部人士辩称,学生们收取了马艳飞的好处费,很可能在“是否自愿购买”等关键问题上欺瞒签单人员。这和警方得到的马艳飞口供吻合,“会提前告诉学生怎么应付”。
夏英凯说,为马艳飞购买手机后,自己被其发展成“爱学贷”的签单员。他发现,在分期平台的“大区经理”“校园经理”“校园代理”“签单员”这一业务体系里,马艳飞也比自己资历更老。
许宁证实,马艳飞曾担任“人人分期”的校园代理。“人人分期”可以和线下实体手机店合作,马艳飞便利用身份,和彼时认识的某手机店老板合伙套现,省去了倒卖手机的步骤。这也使得“人人分期”成为马艳飞诈骗案中受害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平台。
“爱学贷”官方工作人员也确证,马艳飞曾被该公司聘为“爱创人”,即校园代理级别。
夏英凯感觉,和每签一单只能拿到72元钱的自己相比,马艳飞地位超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马艳飞和“爱学贷”太原地区的某城市经理关系熟稔,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和后者的合影或聊天截图,还屡次在同学面前与其通话,讨论“今天能出几单”。
和夏英凯同时成为签单员的另一位同学坚信,马艳飞真有门路。正常情况下,签单员每天能做一两单苹果手机就“很夸张”,可马艳飞往往把十几个同学叫到一间教室,集体签合同。“一个签单员在短时间内做十几台苹果手机,绝对异常。”
事后,马艳飞不止一次地在他们面前炫耀:“你们只管签单,风控我都让经理压着了。”
在受害学生们看来,这种环境大大推进了诈骗活动的进展,更让他们增强了“自信”。
“爱学贷”公司给出了几乎截然不同的说法。其工作人员表示,学生们反映的该城市经理不但没有问题,还在案发后积极协助警察调查,为公司善后。目前因业绩优秀,已升职为省区经理。
“爱学贷”回应称,该经理的确曾招募马艳飞作为校园代理。但于2015年2月就发现其行为不端,及时开除。至于当时的校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马艳飞利用,但基本是马艳飞利用个人人脉,与部分校园代理和签单员达成的交易,“平台也是此事的受害者”。
“马艳飞案,校园贷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范立夫认为,校园贷款平台有信息披露义务,除向学生提示潜在风险,还必须对借款学生的资格条件、还款能力、借款用途、在其他机构的贷款信息、第二还款人或担保人还款能力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武汉的情况如出一辙。在短期集中销售大量手机后,为了应对“人人分期”公司可能的电话调查,一名白姓工作人员也曾教韩晓一定要回答“买手机是为了自己使用”。韩晓与夏英凯一样,没经历过什么“严格审核”。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徐敏证实了郑禹系“人人分期”校园代理的身份。起初,郑禹还使用“优分期”和“人人分期”两个平台套货。但韩晓介绍,由于“优分期审核比较麻烦”,他们转而全部使用能快速完成审核、下单的“人人分期”。“整个下单过程不超过10分钟。”
在其他地区,利用漏洞的大有人在。据报道,2015年10月起不到5个月时间,内蒙古女孩张一丹就利用类似的手段,在内蒙、辽宁两省诈骗1200余名学生上千万元。她在审讯中表示,快速扩张的首要诀窍,就是“挖掘各大分期平台的授信经理做自己的中介”。
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对“借款人资格审查失职失当等行为加强监管和风险提示”。
上海、重庆、深圳、广州等多地监管部门随后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校园网贷市场,并列出多项负面清单。
同年8月,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再次提出五字方针“停、移、整、教、引”,其中“停”针对暴利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移”指违法违规行为要移交相应部门,“整”是对校园“网贷”业务进行整改,“教”和“引”则涉及大学生教育。
“趣分期”官方表示,从2016年开始,已不再经营大学生市场。短短数月,活跃在校园内的线下地推团队大量消失。
坍塌
在此之前,马艳飞和郑禹还是过上了一段“好日子”。
许宁透露,除了少部分用于消费,马艳飞的大部分资金,都放进了股票市场和民间借贷领域。2015年股市暴跌,才导致他骗局的资金链“意外”断裂。
和苦心经营着整个体系的马艳飞相比,郑禹明明有着更靠谱的“商业模式”,却把自己弄成了整个链条上最不稳定的因子。
他抽的烟从三四十元一包的利群变成了百元的“1916黄鹤楼”,“成袋成袋地买”,代步工具也从摩托车变成了改装后价值几十万元的丰田锐志。
铂金链子,最新款的手机,价值数千元的手表,让郑禹的好朋友最印象深刻的是,“别人分烟论根,他一盒一盒分”。百元一包的黄鹤楼,常常被郑禹随手扔进朋友的怀里。
“那一阵子,他和他身边的一些人都不把钱当成钱了。”郑禹团队的一名成员说。
没有人知道,郑禹的底气来自于低价变卖手机。也没人能说清,他是何时放弃了正经的“创业”,选择了一条险径。
事后调查发现,郑禹以单价5000多元、低于市场价的价位卖出了未开封的苹果手机,但这部手机的“成本”高达七八千元。根据还款期数的不同,“人人分期”会从中收取累计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服务费。这意味着做得越多,欠得越多。
多位与郑禹认识的受害者说,郑禹对朋友“非常大方”。有人反映,郑禹送过改装摩托车给朋友。当事情败露后,找上了郑禹家门的受害者惊讶地发现,他家的房子老而破败,他与他们想象中的“阔少”形象相去甚远。
2015年暑假来临时,郑禹已经无力偿还新一期款项了。在韩晓等人的追问下,他终于承认,自己将手机一次性低价卖了。听到这话的韩晓,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武汉的骗局已然破产,太原马艳飞案的端倪才刚出现。
2015年10月,很多学生开始发现,一向还款很及时的马艳飞出现了超期滞纳金。
11月,情况更加严重。马艳飞找到赵云龙等人,称自己“资金链紧张”,希望大家能借他点钱,或者帮他给下线先垫上。
虽然马艳飞还是一脸轻松,可赵云龙当场就蒙了。
付款不再及时给金字塔带来了结构性的崩塌。恐慌、愤怒、猜疑从下而上传输,压力汇集到了金字塔的上层。
一名级别比赵云龙还要高的介绍人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了当时的绝望:“假如有一天我出事了,记住,我是被逼死的。”
夏英凯成了最后一批知晓情况的人。12月的最后几天,他身上已经不剩1分钱,还背上了好几张借条,所有钱都被拿来垫付下线同学们的`分期款了。
他唯一能做的,是每天给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马艳飞打100多个电话,跑遍整个太原找寻他的踪影,天黑了蹲在马路牙子上大哭一场,想想“怎么和父母断绝关系,不让他们背上债务”。
12月31日,马艳飞的行踪被发现。人们将他堵在了公司。在这里,他最后一次发挥了“职业素养”。追债者揪着他的衣领,他也笑眯眯的,示意大家不要着急。人们蜂拥而上,让他写借条、立字据。他统统答应。
韩晓等人也是在武汉市的一家公司里找到了郑禹。“他那时像受了惊的小老鼠,在发抖。”至此,马艳飞与郑禹的命运走到了同一方向,均被警方拘留。
金字塔坍塌了。留下一地的债务。
韩晓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已与她反目。夏英凯也受到昔日好友的威胁。有人旁敲侧击,说本校的另外一名介绍人已经被下线们打断了三根肋骨。
今年开春,一位断交许久的朋友在微信里发来信息,让夏英凯还钱,说“当初是被你强迫买的”。
夏英凯急了,对方还说有证据。质问有什么证据,对面又嘲讽,“心里有鬼吧,急什么急?”
“你是不是把我逼死就好了?!”
对面回了一句:“对啊,人死债销。你死了这事儿就结了,真便宜你。”
过了半分钟,对方把这句话撤回了。
狼藉
无论在太原还是武汉,很多受害学生都觉得,“没人管我们了”。
赵云龙一度想等案子判决,再考虑赔偿的事。可“趣分期”当时每天50元的滞纳金让他怕了。
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4月,78%的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分期费率含混不清,48%的逾期费率模糊。在明确逾期费率的平台中,58%的滞纳金达日息1%。
“高额的滞纳金根本不合理。”范立夫教授直言,校园贷平台违规收取滞纳金、手续费,使学生面对数额巨大的欠款。此时,单纯对征信的考量可能已无法激起学生的还款欲望,为了规避自身风险,校园贷平台就可能祭出违规甚至暴力催收的手段。
2016年春夏两季,在山西工商学院,打着“趣分期”旗号的催债人员拿着学生照片堵在宿舍楼的门口,和过往同学一一确认,“你认不认识照片里的人?”
“趣分期”对此表示,这并非该公司工作人员。接到用户投诉被骗电话,该公司会让用户提供立案证明,一经核实,会第一时间将用户添加至白名单,停止一切催收。
夏英凯收到过发件人为“北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通告函”,称因“涉嫌诈骗分期乐公司贷款”,要求他于2017年3月9日前往“北京市人民法院”(北京并无此法院——记者注)出庭,如不到场,将“当庭宣判三至五年有期徒刑”,并列入“全国A级通缉令”。
“分期乐”公司对记者强调,不会向用户发出不合乎法律规范的律师函。
4月10日晚间,“分期乐”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报,即日起,将暂停对马艳飞案所有涉案大学生的一切催收手段。随着案件进展,不排除对这部分受害学生进行逾期费减免。
“爱学贷”也表示,马艳飞案的涉案学生,只要主动申请、说明情况,公司将采取费率减免,只收本金的还款方式。“爱学贷”工作人员持有的态度是,在本案中,受骗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保护意识,“爱学贷”的平台、人脉也确实被犯罪分子利用。作为正规公司,“爱学贷”愿与学生在互相理解的情形下解决问题。
截至发稿,太原马艳飞案和武汉郑禹案牵涉人数最多的“人人分期”表示:“我们拒绝接受此类采访。”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魏艳丽长期处理此类案件。她感到,迄今唯一专门规范网贷的由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距离真正落地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由她代理的相关案件,在向银监会、金融管理局投诉时会没有回应,去公安机关报案时,公安机关判定这属于民事纠纷,不予立案。拿不到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通知书,又无法在检察院立案。
在武汉,原价6788元的手机滚动成了3万多元的债务,催款电话也让很多受害学生感到不安。他们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不是法院判决书上那29位受害者中的一员。
派出所曾以“做笔录做晚了”等各种原因解释他们的疑问,但很多受害者表示,自己多次到派出所要求做笔录,常常一等就是一下午。即便做了笔录,名单上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太原的许宁警官亲身感受了此类案件的繁杂。为了查清马艳飞案,他所在的龙城刑警队先后两次向市检察院和省高检申请延长侦查。在160多天的时间里,仅马艳飞,许宁就审讯了30多次。最终,纸质和电子版案卷合计200多册,往检察院运送需要3辆车。复杂的案情也使得马艳飞案至今未能开庭。
今年3月3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宣布成立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制定网络借贷自律管理规则、经营细则和行业标准,开展自律管理及检查,维护市场秩序等多项工作。
范立夫担忧地表示,校园贷领域已陷入两难境地。一些平台退出,另一方面,不合规的平台仍然存在,乱象依旧频发,行业被“妖魔化”。
他认为,校园贷作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能满足即期支付能力不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如果平台能够按照监管政策合规经营,那么校园贷并非完全是负面的。
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认为,此类事件通常是:学生里的品行恶劣者来骗贷,而许多学生贪图小利,信用意识淡薄,被同学诱骗贷款。在处理中,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以同情代替道理,由企业买单,那信用社会、契约精神无从谈起。校园需求宜疏不宜堵,如果正规企业不再为需要帮助的年轻人服务,那这部分空白将被高利贷和逃脱监管者所占领,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诸如“武汉大学生贷款分期”的小广告还在郑禹的母校俯拾即是。它们声称“是学生来就放款”,“不看征信,不打父母电话”,“推荐一名大学生,可获500~5000元奖励,能者多劳”。
电线杆、垃圾桶和马路边依旧充斥着贷款小广告。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背后,网贷的丛林中依旧上演着狩猎的剧情。
武汉的一名放款人得意地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大量与大学生的转账截图,也警告式地发出几张催债图片。图片说明是:“按时还钱啥事没有,不讲诚信的,我让你连年都过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