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地产信贷总量控制 开发商融资端和销售端双重受限
近日,银保监会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检查要点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不仅如此,合肥多家银行停贷“二手房”的市场消息一度沸沸扬扬。看似无直接联系的信息背后,是涉房贷款的悄然革新。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房地产贷款大类下,目前银行对开发贷和个人贷款统一纳入总额控制。7月份开始,就有银行额度不够,只能对个人贷款进行控制,调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贷业务。
更大的变革接踵而来。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房贷利率正式挂钩LPR。
尽管此次改革的关键字是“市场化”,但“房住不炒”的基调未变。未来房地产信贷政策将转向精准化调控、因城施策,完善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业内认为,受制于信贷政策适度收紧,房地产市场或将持续转冷。
严控房地产贷款
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愈发凸显。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房贷历来都是银行争抢的蛋糕。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涌入房地产的资金被严控。
日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
检查要点包括:房地产业务授信政策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包括资本金来源真实性审查、企业资质审查、违规向“四证”不全项目提供融资等;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情况、住房租赁贷款方面。
与此同时,有市场消息称,合肥12家银行停贷“二手房”,分别是: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相关银行表示,之所以出现“停贷”,原因是银行月末额度不足。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对开发贷和个人贷款统一纳入总额控制。7月份开始,就有银行额度不够,只能对个人贷款进行控制,调整利率或停止二手房贷业务。开发贷和个人贷款向来属于银行房地产贷款大类,在此之前,个人住房贷款的限制相对较小。
各大银行对涉房资金的严控已有表态。农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王玮近期表示,下半年农行将持续加强个人购房类贷款、法人房地产贷款、房企债券投资等涉房业务投放的管理和集中度管控,确保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8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准入标准,对企业的资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会有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求;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将会保持稳健发展,形成以按揭牵头、其他业务跟进的格局。
房贷利率历史性变革
涉房资金被严控监管之际,房贷利率改革应声而来。
8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房贷利率正式挂钩LPR。
其中,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不低于LPR加60个基点。同时,每笔贷款具体的加点数值由贷款银行按照全国和当地住房信贷政策要求,综合贷款风险状况,在发放贷款时与借款人协商约定。
新政落地后,房贷利率定价机制有所调整,按揭贷款的“锚”将由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LPR,定价方式也将由“贷款基准利率乘以上下浮动比例”调整为“LPR加基点”。
按照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4.85%计算可知,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4.85%,二套房贷利率不低于5.45%。对比现行个人商业房贷利率,5年期基准利率4.95%,首套住房可以最低不低于0.7倍基准利率、二套房不低于基准利率上浮10%即5.45%。
总体来看,新个贷利率形成机制与现行基准利率保持稳定。但就市场实际利率而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首套平均房贷利率5.45%,相比年内最低的5月上升0.03个百分点;二套平均房贷利率5.75%,相比5月上升0.01个百分点。
表面上看,首套和二套新标准的房贷利率下限均低于当前实际贷款利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房贷“降息”。短期来看,“加点”也是重要调节手段。最终10月8日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将分别在LPR利率下限4.85%以及5.45%的基础上加不同幅度的基点形成。
但从长期来看,新政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传导。LPR利率机制本身就有利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房贷利率挂钩LPR将使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加高效、直接。
此外,央行还规定,借款人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利率重定价周期,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此次个人房贷定价机制的调整,只针对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0月8日之前发放的房贷仍按原合同执行。
房住不炒扼住购房预期
就此次变革,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商业银行发放住房贷款本就应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贷款利率参照基准利率上下浮动,而基准利率又由行政部门确定,且长期相对稳定不变,很容易造成资源错配、降低金融效率。
实际上,早在2013年,央行便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后10月创设LPR,初衷是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但业务实操中,银行发放贷款主要还是参照基准利率,基本无视LPR,市场化竞争格局并未随着LPR的诞生而形成。
房贷利率改革后,市场担忧主要在于新利率形成机制的“任性”。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表示,从中长期看,LPR水平的浮动并非信马由缰,基本上会反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还会受到必要的窗口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降准、降息等集中式调控,下一阶段房地产信贷政策将转向精准化调控。” 各省市商业银行将依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银行业信贷资金松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自主确定各省市房地产行业相应房贷利率。
但在“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居民杠杆率和负债率不能继续上升的原则之下,房地产信贷仍将偏紧,赋予各银行“加基点”的自由裁量权也将受到“房住不炒”的政策约束。
目前,房地产整体市场仍在持续走冷,供需压力进一步加剧,市场观望情绪愈加浓重。8月份,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量持续走低,同、环比跌幅分别为-4%和-6%,长沙、济南、徐州等市成交显着缩量。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10%,同比下跌7%。除上海环比有所回升之外,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交量环比皆回调,北京成交遇冷,环比跌幅多达-42%。
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同环比双降,跌幅分别为-3%和-6%。其中,成都、无锡和厦门等环比涨幅皆超30%;而反观西安、常州等成交量依旧缓步下行,徐州、南京和济南等显着缩量,环比跌幅都在-50%附近。
在此之下,“受制于信贷政策适度收紧,房地产市场或将持续转冷,预计短期成交量大概率将继续走弱。”克而瑞认为。
从房企融资全面收紧、到开发贷个人贷统一监管,从按基准利率浮动、到房贷精准化调控,解决实体经济融资困难而非引水流进房地产的决心日益增强。“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留给房地产市场上下浮动的空间愈发狭窄。
② 政策加码 房地产金融调控升级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涉房贷款调控力度持续升级。银保监办公厅近期发文表示,将在32个城市开展包括房地产业务授信政策执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情况等方面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与此同时,央行日前也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
根据近期密集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中报,银行对涉房贷款普遍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不仅个人住房贷款上半年增速同比普遍有所下滑,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均在实施较为严格的名单制,在择优选择授信对象的同时,进行限额管理。根据各家银行的表态和业内人士的分析,受制于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下半年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进一步扎紧,相关业务增速将持续放缓。
银行涉房贷款稳中有降
银行涉房贷款主要涉及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两方面。从A股上市的大行及股份行数据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整体已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上述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与2018年末相比增速为6.4%,低于去年同期近7%的增速。
Wind数据显示,四大行个人房贷上半年增速多数稳定在7%左右,其中建设银行增速仅为4.3%。股份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已出现明显分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与去年末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14%,13.1%,11.5%和10.7%。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分别为3%,4.8%,3.5%。不过,即便是超过10%的银行,增速普遍较去年同期也有所降低。
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授信都较为审慎,并实行十分严格的名单制,以控制相关的业务风险。
根据建行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其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建行审慎择优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今年0.81%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在2019年中期业绩电话推介会介绍称,招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总行层面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限额管理,即每年的增量贷款不超过一定数额,今年还会继续坚持限额管理的策略,预计下半年投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数量会非常少。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房地产企业一直是其所在银行重点监测的授信对象,该银行一直对房企的杠杆率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根据杠杆率动态调整授信审批的白名单。
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从严
银行审慎稳健的房地产贷款政策和整个国家层面“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无关系。最近监管层再次密集释放出多个信号,预计后期房地产金融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继7月窗口指导要求部分银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后,日前银保监会再次下发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32个城市的银行在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提出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要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包括要加强集中度管理、资本金来源真实性审查、落实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企业资质审查等。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中,再度提及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违规为“四证”不齐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问题。
央行也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较多的信贷资源,并提出对房地产信贷领域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新的房贷利率对标LPR之时,央行就已明确强调房贷利率不下降。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从房地产金融角度看,目前调控已经并且将继续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收紧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比如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条件,减少贷款额度;二是收紧资金借助信托等渠道进入房地产项目,比如对房地产信托进行“窗口指导”;三是收紧个人住房贷款条件、额度,提高贷款利率,并严控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还可能从严监管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也对记者表示,从各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目前涉房金融监管全方位从严,银行信贷、信托、基金、保险都迎来了全面的把控。
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再扎紧
伴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多家银行表示将加强对涉房融资业务的全面管控,不论是个人房贷业务、房地产开发贷业务,还是相关的债券承销以及理财融资等业务,都将进一步严格准入,以及加强风险管控。李万赋也表示,下半年银行涉房贷款融资必然收紧,房地产开发贷增速将会有所回落。
招商银行中报指出,下半年,预计在居民杠杆水平升幅较快及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约束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放缓。王良也表示,招行下半年会对房地产贷款采取更加稳健、审慎的投放策略,这既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包括住房按揭贷款。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将严格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审核,落实好最低首付款比例、收入偿贷比等指标,加强借款人资质审核以及首付款来源收入真实性核查,严防虚假按揭和个人消费贷款挪用于购房。他还称,稳妥开展房地产企业债券投资、理财融资、债券承销等领域的类信贷业务,加强项目合法性、资金用途的核查,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收紧涉房资金端口一方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自身业务风险控制。有银行中报已经明确点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针对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我们会持续保持风险排查,持续摸清底数。同时对于大额潜在风险客户,逐户定策、明确责任,及时跟踪,把潜在的风险提前化解。”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
董希淼也表示,在政策框架之内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应该交由商业银行决定。但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上升较快,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在近来流动性较为充裕、负债成本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这既是防控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家庭部门杠杆、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
③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注意问题
房地产开发贷款额度权限降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门槛没有提高、停止办理期房转按揭业务……近日,沪上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痛下狠招”,采取各种具体措施,配合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从房地产贷款中最主要的开发贷款和个贷入手,开始对房地产业金融业务动真格。联系起不久前银监会对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征求意见稿和更早的央行121文件,商业银行的这些动作,预示着在经历了“痛苦”的选择之后,银行终于在贷款规模和风险控制之间又走出了一步。
对于期房转让业务,该行现在持谨慎态度。以前在受理期房转让业务时,与现房转让在操作上没有太大区别,而现在则要求各支行在办理期房转让按揭业务时,必须在交易中心办妥房产过户抵押登记的相关手续后才可以放款。据介绍,如果交易中心停止受理期房转让,房产贷款的抵押手续就办不出来,银行也就不会发放贷款了,这就意味着停止了转按揭业务。
房地产开发贷款:银根收紧
“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中,以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过去一段时间内,有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贷款规模,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新汉业不动产机构执行董事赵云飞分析认为,无论是银监会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导》,还是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央行121文件,没有商业银行的配合执行,都会成为一纸空文。他透露,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发放给发展商的开发贷款已经悄悄收紧,商业银行各分行、支行的贷款额度和审批权限等逐步缩小,有的银行索性取消了支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批权。
④ 按揭贷款额度再次缩紧,部分银行暂停房贷,这预示着什么
对于个人购房者,这意味着个人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贷款均受到完全限制,目前暂停贷款仅适用于某些地区,因此想要立即购买房屋的朋友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必须首先了解当地政策及其是否受到影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房地产融资集中管理的早期通知,如果银行的房地产风险敞口超过净资本的一定比例,则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房价变化,以城市为基础实施政策,并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采取相应措施。
这些措施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不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还会引起房地产业本身的危机。目前,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收紧和停止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抵押贷款是必要和适当的,它不仅可以满足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中央政府的预期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坚决支持商业银行的这种信用监管行为,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商业银行确实要承受痛苦,长痛不如短痛好。
⑤ 银行祭出“限额管理” 涉房信贷持续收紧
(记者 李叶)屋漏偏逢连夜雨。冷冽的“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在前,开发贷收紧的萧瑟寒意紧随其后。
近日,多位银行人士透露,第4季度房地产开发贷呈收紧趋势,多家银行明确“限额管理”“好中选优”等原则。
招商银行重庆分行一位内部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言,“对开发贷确实有要求限额管理,接到的要求是涉房贷款占比不超过50%。我们分行目前是52%,要在年内调整到50%以下。”
此前的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央行根据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和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目标,逐步实施房地产及贷款集中度、注明债务收入比、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等宏观审慎政策工程。
“这些政策工具的文件,我们已经制定完毕,会寻找合适的时间窗口逐步实施,进一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潘功胜强调。
话音刚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已经传导落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娄飞鹏指出,虽有疫情影响,但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居民杠杆率提高、中长期贷款规模较大、部分城市房价调控压力不小,这些都是让银行收紧涉房贷款的原因。
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认为,收紧开发贷是从供给端来调控楼市,收紧个人房贷是从需求端来调控楼市。也就是说,金融监管部门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对楼市进行调控,这样可以让调控力度取得较好的平衡。
开发贷持续收紧
实际上,房地产开发贷的收紧早就有迹可寻。
在去年2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谈到下一步银保监会关注的风险领域时提出,“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带有投机性的开发和个人贷款,要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大的问题。”
此后,不少银行开展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大检查。
今年年初,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该行去年对房地产贷款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并制订了房地产贷款的压降计划,截至201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有明显的下降,2020年将有进一步压降的空间。
某股份行北京分行人士也表示,近一两年来,该行一直在压降开发贷规模,开发贷在贷款中的占比越来越小。
据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第2季度全国房地产贷款报告》显示,今年第2季度,全国房企竞争开发贷款800亿元,环比减少88%,同比减少58%。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
第4季度以来,房地产行业的银根进一步收紧。9月28日,有消息称,数家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及至10月28日,银行再度传出收紧开发贷的消息。
“收紧开发贷,从供给端来对楼市进行调控十分必要。”在柏文喜看来,为对抗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以及进行逆周期调节,相对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向市场注入了较大的流动性,加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加大推动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局部抬头和过热,不仅推高内循环模式下的经济社会整体运行成本,也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分析,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在此政策下,预计未来银行体系对于购房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他认为,在规模限制下银行涉房贷款额度将主要向首套刚需及合理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倾斜。
个人房贷分化
2019年国有六大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信贷投放也出现降速。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六大行新增贷款6.4万亿。其中,个人贷款新增3.27万亿,占新增贷款的51.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5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39.5%。
在2018年,六大行新增贷款及垫款共计5.13万亿元。个人贷款新增3.12万亿,占新增贷款60.7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53万亿元,占据了新增贷款的49.39%。
在看懂研究院专家陈涛看来,前3季度信贷投放较多,监管部门保持流动性稳定的意图比较明显。目前经济不断恢复,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较高热度,吸收较多信贷资源,特别是房地产信贷增速虽然不断走低,但仍高于平均水平,不是监管部门所乐见的。在此背景下,引导银行提前在房地产信贷边际收紧便是大趋势。
他认为,房地产信贷边际收紧,必然带来房贷利率上涨。
按照一二线城市的划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出现了分化。
10月20日上午,央行公布了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至此,LPR已连续6个月未变,大家期盼已久的房贷利率下降落空。同时,多个城市传出房贷额度紧张,房贷利率上涨,甚至是部分银行停贷的消息。
对此,记者致电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北京地区分(支)行网点贷款中心,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收到调整个人贷款利率的通知。房贷利率基本是按照首套在LPR基础上上浮55个基点执行,按照5年期以上LPR为4.65%来计算,实际首套房贷利率为5.2%。”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1个重点城市674家银行分支机构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数据监测期为2020年9月20日-2020年10月18日)按照一二线城市划分,北、上、深三地继续维持上期房贷利率水平。
41个城市中,已有13个城市利率水平出现环比上涨,占全部监测城市数量的31.7%,另有14个城市利率环比下降,14个城市保持不变。上升的城市中,惠州、太原、长春、成都、长沙5地的环比涨幅都超过5个基点。其中长春地区继上月环降17个基点后,本月又回调7个基点;成都地区则持续三连涨,本月涨幅为7个基点,累计涨幅为18个基点。
也就是说,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目前房贷利率处于暂时稳定状态,房贷收紧趋势目前主要出现在二、三线城市。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透露,由于监管规定并没有深入到每家银行各个区域的房贷总量统筹,不排除有些银行会将额度在地区之间流转,以实现全行总体达到限定的比例。“比如一线城市房贷业务赚钱更多,那就收紧二、三线城市等赚钱较少地区的额度,腾挪到一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二、三线城市不仅房贷利率较高,还上调了二套房的贷款首付比例。
9月7日,沈阳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0%,首付款须一次性支付,禁止分期支付和“首付贷”;9月23日,长春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提出二套商品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9月28日,唐山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将二套房首付比升至50%;9月29日,银川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银川市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
对此,柏文喜表示,收紧房贷是从需求端来对楼市进行调控。“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对信贷政策收紧,可以让今年以来开始骚动的楼市尽快恢复平稳状态和进入理性运行轨道。”
⑥ 多地银行“房抵贷”业务全面收紧 商铺类基本停贷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加强,深圳等地国有大行已收紧房地产经营贷的贷款条件,额度也有所收紧。
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不止是深圳,全国多地银行都称,该业务目前限制较多。有大型银行指出,目前,“房抵贷”业务已经全面收紧,特别是商铺类抵押,各大银行基本都没有额度。但是,这些规定出台已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限制“房抵贷”主要是防止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贷款资金用途合规的前提下,房地产还是优质抵押物。
监管趋严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部分有“房抵贷”额度的银行,也严格限制对商铺类、写字楼类的贷款。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个贷部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居民住宅是可以用来抵押贷款的,现在也是这样执行的,但是商铺类和写字楼的抵押是严格限制的。受房地产调控收紧等因素影响,商铺的价格浮动比较大。如果用商铺做抵押,业务一旦出现风险,标的物不太好拍卖。
另有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央行对于“房抵贷”贷款用途查得比较严格,只能用于消费或者经营,不能用于房地产投资。消费方面,可以用来装修房子,或者是买大型家电、买车等。
对于以住宅为抵押物的“房抵贷”业务,有业务负责人称,如果银行有额度,是比较容易申请到的。现在改成线上申请了,1天就能放款。以房产抵押是贷款利率最低的,比找担保人或者纯信用利率都低。而四季度额度通常都比较紧张,加之央行对于这类贷款的用途要求比较高,很多银行对这类业务比较谨慎,对客户有所筛选。
“筛选标准包括对个人信用核实、房屋核实、流动性、市场评估价格等。实际办理中,会选择房屋流动性较高、个人信用较好的客户。房地产抵押贷款是可以进行二次抵押,一般最多只能抵押两次。
区别于房贷业务
调研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强调,这里的“房抵贷”并不是个人购房按揭贷款,而是立足于房屋红本的新增抵押贷款。整顿的依然是“以房本抵押的消费贷或经营贷违规入市”的问题。贷款用途是小微企业经营,抵押物是企业主个人房地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房抵贷”业务收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真正对房地产业务有影响的是房地产贷款业务。
诸葛找房分析师陈霄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房屋抵押贷款和贷款买房是银行的两条不同的业务线,房地产抵押贷款是房主以房子为抵押向银行借钱,而贷款买房业务是购房者买房向银行申请的贷款,两者互不影响,因此各大银行对房屋抵押贷款有所收紧并不意味着贷款买房业务受到影响。
⑦ 2021年起,房地产贷款“难上加难”新规下银行不再超额放贷
楼市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收紧期,刚踏入2021年,一记警钟敲响了整个楼市。
限高令,出于城市风貌与安全考虑,对高楼高度进行了限制,100米到500米以上设置不同等级的限制标准,意味着以后开发商想要建高楼将越来越麻烦。
三道红线,出于房企经营风险考虑,对房企整体经营指标进行限制,剔除预收款后负债率 70%;净负债率 100%;现金短债比 1,意味着房企不能再加大杠杆搞房地产建设了。
就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重点指出:
可以看出,此次规定的重点在于对房地产和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中占比进行限制,规模越大的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总贷款的额度最高,一档类中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二档、三档、四档、五档的贷款占比上限逐档降低,村镇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低不得高于7.5%。
此次《通知》内容中明确提出,开展对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目的是为了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风波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两句话其实蕴藏着两大重要信号:一是房地产市场存在风波,二是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有着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话止步于此,没有讲存在哪些风波和风险,事实上,房地产存在的风波就是房地产不稳定,也就是房价大起大落、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子价格与价值不匹配,房地产发展不平衡等,要知道我国相对发达的城市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20,是国际公认的房价收入比仅为3-6,空置率方面,部分机构经过推算,我国住房总体空置率不低于20%,同样远高于国际上工人的 健康 数值,在一线城市中,房子单价已经达到5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在落后的偏远地区中,房价仅2000元/平方米左右,差距如此之大,银行作为房贷的提供方,风险会小吗?
举个例子:开发商出钱向国家购买建设用地,购买土地后又向银行抵押贷款进行下一步建设,同时个人买房也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开发商的房子一旦销售不佳还会出现第二轮抵押贷款,这样一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个人都提前向银行把钱借支出来,看似银行垄断着金融行业,实则面临的风险是最大的,一旦开发商或个人出现断供,银行资金回笼成很大问题,此时若大量存款用户取款,很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
所以说,“限贷令”的出台,其实是在为银行做防控工作,确保银行的资金不集中到一个篮子里面,况且这个“篮子”本身就已经有一定的泡沫势头,更加需要银行引起重视。
与住建部为房企画出的“三道红线”类似,目前房地产牵涉的产业众多,不能一刀切断,中国的房地产依旧需要开发商来建设,所以只要开发商在红线范围内进行负债,不至于大量破产,那么整体来说房地产是稳定安全的,同理银行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信贷资金依旧很有必要,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发放贷款,为房地产提供发展资金,银行和房地产依旧可以保持共赢局面,还能保证土地供应给财政带来的收入。
不过,“限贷令”的实施,楼市命运或将迎来转折并不是空口白话,举个例子,假设某银行在2021年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有1000亿元,用于房地产贷款资金的上限比例为40%,也就是说这家银行在今年只有400亿资金可以用于房地产贷款,分布到不同城市中后只有几十亿甚至几亿的资金,一旦额度花光,开发商找这家银行便贷不了款了,只能寻找下一句银行或多家银行进行融资贷款,不仅如此,本身房企就有受到约束的“三道红线”,自身的贷款额度更加会折上再打折,这样一来开发商向银行贷款会越来越难。
个人住房贷款同样如此,刚需人群买房也存在着额度限制,当一个城市的所有额度都用光后,个人买房贷款或将迎来排号的时代,今年买房贷不了款,就需要排到明年甚至后年,等银行回笼部分资金后再放出下一年的个人贷款额度,由此可见,楼市发展在金融上又迎来了一层枷锁,这层枷锁时刻监管着楼市运转,便于后续根据楼市资金运转情况分析楼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调节。
笔者认为:此次对银行房地产贷款进行集中管理,是体现楼市调控的重大一步,决定着楼市接下来的命运,限制房地产贷款比例,不仅有利于银行“保存实力”,还能变相的减轻楼市金融风险,真正促进楼市 健康 发展,老百姓的资产更有保障了。
注:本文旨在分析央行、银保监会出台集中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对楼市的影响,不构成相关投资建议,若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