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个人消费信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货币贷款。耐用消费品或其他费用支出,是指用于购买那些具有较高价值和普及趋势的生活消费品,以及用于教育、医疗、旅游等生活消费方面的较高价值费用的支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迅速,个人消费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并逐步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的个人消费信贷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极为缓慢。1997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为172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23%。为应对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制定和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为了启动民间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消费信贷的力度。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两项重要文件:《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1999年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有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3.94万亿元,是1997年的229倍。随着我国银行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迅速发展,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2009年一季度末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住房消费信贷余额为3.49万亿元,占居民消费信贷余额总额的近90%,仍然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前几年,住房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各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放松了发放住房贷款的条件,导致不良贷款率有所增长。从国外经验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一般是在发放贷款后10年左右中逐步显现,这使得住房贷款潜在风险不可低估。我国现在的个人房贷余额中,超过80%是2000年以后发放的,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个人房贷风险将有增无减。
个人消费信贷对象涉及不同的个体消费者、经营范围广泛、贷款的期限较长、资信调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成因
消费信贷风险是指银行消费信贷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个人消费信贷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风险隐含其中。对于消费贷款业务来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即因个人消费者不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协议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收益造成的风险。
1、制度方面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有关规范消费信贷活动的法律规范,特别是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不健全,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消费信贷期限长,客户分散,不确定因素多,银行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欺诈。此外,关于抵押物的处理、拍卖等问题,银行在处置个人抵押财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场保障。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变现成本较大,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由于缺少法律规范,个人消费信贷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随意性很大,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商业银行难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消费信贷资产,增大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
(2)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信用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并投入使用,但系统内许多个人信息尚未完善。加上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使银行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得个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够,信用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信息的不对称又可能致使借款人将贷款恶意挪用,用于经营或投机活动,经营失败导致贷款偿还出现问题。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工作,但是上述工作还仅限于金融部门,信用信息也仅限于金融信息,很难实现其他非金融信息的汇总。
2、银行方面
(1)银行消费贷款设计欠缺
有的消费贷款种类自身存在较大的先天缺陷,导致贷款风险从一开始就存在。如2000年兴起一时的“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和“零首付”汽车贷款。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令禁止了这种“零首付”,但无指定用途的所谓综合消费贷款在贷款设计上也存在问题。这种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甚至不受限额,这一设计明显不是或并非主要是为了借款人消费使用的,更不是为普通消费者着想,它是迎合少数优势消费群体扩大生产的需要而巧立的名目。
(2)银行自身管理薄弱
从主观因素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仍旧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视信用风险,对各部门、各职员的考核只注重业绩而忽视风险和损失,造成损失后也没有强有力的责任机制予以制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致使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素质偏低,工作责任心欠缺。存在着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力的松懈行为,重贷轻管,重放轻收,岗位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放松了消费信贷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这些都是导致银行贷款风险显著增加的原因。
从客观因素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通常,由于客户分散,银行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书面信用材料进行筛查,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简单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由此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现阶段管理消费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操作手段相对落后,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跟不上,对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的财务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踪、监控机制和经验。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
3、消费者个人方面
消费者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家庭财产登记制度,居民收入缺乏透明度,银行无法确切计算和查证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有可能为获取更多的消费信贷而夸大自己的偿还能力,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另外,消费者在取得消费信贷之后,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逃避债务,即为道德风险。以助学贷款为例,由于大学生毕业后,社会就业压力大,人才的流动十分频繁,原就读学校找不到人,造成贷款无法归还,道德风险因素较大。
三、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消费信贷市场的有序运行,应该尽快制定和颁布消费信贷法规,明确消费信贷活动中相关主体的职责义务和相关权利,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规体系,一是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对与个人信贷有关的问题进行明确规范,充实我国《担保法》中有关个人消费信贷的条款;二是要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对消费者失信行为的惩罚办法,用法律手段规范消费者的借贷行为;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相关制度,从而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
2、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将有利于降低消费信贷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商业银行进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环节,是商业银行管理消费信贷风险的起点。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会范围的个人征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不断完善。应做到及时更新个人金融信息,做到电子化、集中化、及时化;同时,要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国征信系统信息,实现信息联网共享,满足银行放贷审核的需要。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消费贷款风险的作用。譬如,可以建立信用风险评分系统,通过给个人信用打分,严格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首先对消费信贷的授信对象进行信用评分;然后再根据消费信贷对象的信用记录、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消费信贷项目等方面的情况对消费信贷授信对象的信用评分进行调整,得出该笔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评分,确定其风险等级;对个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进行预测,为最后的决策作依据。
3、完善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必须严肃信贷纪律,责任明确到位,一旦出现问题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贷前要严把信贷入口,有规划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严格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主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个人信用记录、个人负债比率、个人保险等。抵押担保并非万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风险,要明辨借款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贷中,进一步明确各操作岗位的关键所在,规范操作,做到任务、权限和责任的统一。贷后,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贷款发放后,银行要密切关注客户的还款动态,当有拖延现象时,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于具有还款能力而故意不还者,从信函通知到口头通知、加收逾期贷款罚息,直至处理抵押物甚至诉诸法律。对于多次恶意拖欠贷款者,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贷款。对于贷款到期潜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应提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助查寻。
Ⅱ 每个APP都能贷款,如何防止老人小孩误点呢
订购送货时,想收到一张送货券,但贷款完成后才知道可以收到。坐出租车的时候想得到优惠券,但最终需要信用贷款。为了在文件上刻字,不小心进入了借钱的页面。现在几乎打开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基本上就能看到贷款入口。当应用程序都想借钱的时候,“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贷款。“手机的应用程序中99%可以借钱”?警惕这个危险
截图饿了吗?“手机上的应用程序99%可以借到钱。”当这句话从越来越多的网民口中说出时,我们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机时总是充满金融商品。“以后所有商业巨头都将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雷军在2017年小米年会上曾这样预言。好了,快速预言实现了。中信网记者体验了很多应用程序,发现大部分应用程序现在都提供贷款入口。
Ⅲ 百度成为首家获消费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巨头,这张牌照有多难拿
5月16日,银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发布批复,同意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哈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由10.5亿元增加至15亿元。在此次增资中,网络旗下的度小满(重庆) 科技 有限公司斥资4.5亿元持股30%,位居第二大股东。网络成为BATJ等互联网巨头中首先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
互联网巨头逐鹿消费金融领域由来已久。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花呗”和“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京东的“白条”以及网络的“有钱花”,都是互联网巨头布局消费金融领域的明星产品,且各家也都储备了小贷公司牌照。
市场广阔,牌照难拿
为什么在已有明星产品和小贷公司牌照的情况下,巨头仍然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呢?
按照规定,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除可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外,还可以从事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境内同业拆借、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销售消费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业务。
相比于传统小贷、互联网小贷等牌照,消费金融公司被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可线上可线下,还包括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销售消费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内容。
除此以外,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资金来源也十分多样化,包括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另外在杠杆方面,消费金融10倍的杠杆,相比互联网小贷通常1-3倍的杠杆,具有更大优势。
有中部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一含金量较高的牌照获批较为严格。 全国目前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只有24家,2017年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仅有1家,2018年仅有2家。排队等待批文的公司还有12家。
除了含金量高、审批较难外,消费金融的广阔市场也是互联网巨头想要“分一杯羹”的原因。
2019年1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该研究认为,在以房贷为代表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放缓之际,短期消费贷款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居民在教育、文化、医疗、 旅游 等领域的消费金融需求正不断释放。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2018年以来,政策层面也开始鼓励发展消费金融。
2018年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基于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不少银行看重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截至2018年末,光大银行、中信信托、江苏银行、甘肃银行及宁波银行等均公告拟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未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军消费金融领域。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美的集团也在2019年5月联合台湾永丰银行等机构,筹谋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互联网巨头也纷纷看好消费金融这一片蓝海。在去年网络世界大会·度小满智能金融论坛上,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将迎来黄金期,目前,度小满金融提供的信贷服务,所满足的金融需求,尚不足网络生态内的1%。
出资入股,门槛不低
要想获得一张消费金融牌照,公司自身的准入门槛也并不低。除了注册资本、盈利能力外,还要获得地方银保监局的审核。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等10项要求。
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具备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信誉良好,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等条件。
在牌照较难获得的情况下,互联网巨头“牵手”持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达到资源互换和合作共赢,不失为另辟蹊径之道。而双方各自的优势或许正是彼此“看对眼”的原因。
上述中部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未来风控、流量、场景和技术都将成为企业能在消费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点。互联网公司拥有巨大的流量和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具有较强的金融 科技 创新能力。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依托母公司银行,具有风控经验和渠道优势。
苏筱芮对澎湃新闻分析,互联网巨头,尤其是涉及到电子商务的巨头,拥有充足的场景资源,例如各类电商购物分期、教育分期、 游戏 分期等。此外,一些拥有账户体系的互联网巨头,还能够通过自有庞大的数据库对用户进行分析和需求挖掘。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场景会弱于互联网巨头,但在线下场景的拓展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除了通过地推等方式去寻求合作方,还能够通过增设门店去展业。
谈到入股哈银消费金融的原因,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度小满金融拥有业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丰富的场景;而哈尔滨银行有着二十多年的成功发展经验,在产品、风控、客户经营等多个方面都独具优势。哈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满一年即实现盈利,至2018年底,在全国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中,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贷款增速、贷款增量均排名第一。
哈尔滨银行董事长郭志文则认为,引入度小满金融符合哈尔滨银行打造国际一流小额信贷银行的战略。度小满金融拥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卓越的金融 科技 研发团队,能够为金融机构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 科技 支撑。
趋向同质,如何胜出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入局者众多,其同质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苏筱芮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是资金实力。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杠杆限制,要做大业务规模,需要拥有相应的资金实力,这也是一年来众多消金公司竞相增资的原因之一。除了资金规模,资金是否稳定亦是构成实力的重要部分。
其次是业务模式。消费金融公司能做的业务较多,这就要求消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对重点发展领域进行资源倾斜,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遍地开花,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再次是创新能力。 科技 创新的运用将在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中愈发重要。如何利用大数据、智能 科技 等领先技术来打造护城河、提升业务效率,将是消金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Ⅳ 消费信贷与企业贷款哦相比有什么特点
一个是信用贷款,一共是企业贷款,一个是发放给个人,一个是发放给企业,这是两种贷款的区别,都是去银行申请贷款,需要征信良好才可以。
Ⅳ 车贷消费市场容量大扩张风险与机遇并存
随着深圳汽车市场销量越来越火爆,车贷消费市场也在兴起,很多购车者都把它当成了早日实现买车梦想的捷径。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汽车贷款已达4亿,利润约5000万,位居深圳第一,全国第四。据建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车贷业务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因素:1。车贷办理流程简单,可实现通过率高达85%;2.车贷办理方便快捷,无需抵押。因此,对于大多数因为流程冗长而大谈“贷款”业务的消费者来说,建行模式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虽然流程的简化和通过率的提高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行通过严格审查贷款人的资信,严格控制贷款额度,将车贷风险控制在认为最安全的范围内。虽然今年的任务是15亿元,但建行有足够的信心完成。
Ⅵ 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银行下发调研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情况。
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统治由调查统计部门发出,意在摸底统计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已经收到一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此次《通知》显示,暂未对联合贷款的规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为央行要求各银行上报的统计数据,包括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规模、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特别区分了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监管机构已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严管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今年4月以来,深圳等地也在紧急摸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包括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情况。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监管数月前已经入场检查房抵经营贷流入楼市,“检查新发放的所有贷款。用了跨行资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严格。”
刚刚过去的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继续强调“房主不炒”的定位,并指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此前,银保监会刚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线上消费贷款规模有多大
问题在于,对于线上消费贷款(互联网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市场只能大约统计规模在万亿元以上。
概因央行、银保监会的传统统计口径不包括此项。“监管还是要穿透去看线上消费贷的最终流向。”上述业内人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拆解互联网贷款信贷聚合模式,在互联网贷款产业链上,当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贷聚合模式”,即助贷或联合贷款,由蚂蚁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满金融、微众银行或新网银行等金融科技机构牵头或撮合,引入大数据风控、担保增信、银行等资金方。
根据银保监会的互联网贷款新规,互联网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房产。
具体要求是,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房产、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
此外,新规怼互联网贷款统计提出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数据统计与监测机制,并可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等因素提出审慎性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
Ⅶ 中国信贷市场特征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特征
涂永红 王宇 布鲁斯.L.雷诺德/文
特征1: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张
截至2003年末,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1998年的172亿元增加至15732.6亿元(见图1),5年间规模增长了90倍,年平均增速达到112%。1998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3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3年下降到47.5%。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见图2)。其中,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最早的中国建设银行这一比重最高,为17.1%,而消费信贷余额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这一比重为12.2%。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信贷业务中独立出来,设立了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专门从事和管理各类消费信贷。
特征2:品种丰富,结构体系日趋完善
中国消费信贷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中国消费信贷结构的主要特点为:
(1)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了42.46%,是1998年的27.64倍。这6年间,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信贷的比重平均超过75%。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较长,更主要的是个人还款意识普遍高于企业,所以个人住房贷款的坏账率非常低,只有0.5%。
因此, 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消费信贷中最受重视、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总计12.358亿元,其中,住房贷款9.780亿元,占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79.14%。
(2)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品种。
目前,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中国加入WTO后,在汽车价格下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进下,汽车消费大幅度攀升,而且贷款购车比例达20%以上,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到2002年末,已上升到了945亿元。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的SARS,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信贷,该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超过1800亿元,几乎比上年增加了1倍。
(3) 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
银行卡消费信贷功能一直未被中国大多数人接受。例如:银行卡总发卡量从1994年的842.61万张增长到2002年的49651.95万张,同期,总交易额从5204.86亿元增加到115601.85亿元;发卡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6.45%,交易额年均增速高达47.34%。但是与发卡量的快速增长相比,银行卡消费金额却非常小,2002年其消费金额只占总交易额的1.62%,作为消费额一部分的消费透支额所占比例更小。在中国的银行卡中,主要被作为电子货币,行使转账、存取现金功能的借记卡占绝对优势,2003年第3季度末,在总共发行的6.14亿张银行卡中,借记卡有5.8813亿张,占银行卡总数的95.8%,而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卡(即贷记卡)仅有0.2587亿张,只占4.2%。
不过,2003年SARS出现后,基于安全考虑,人们更愿使用快速、清洁的银行卡,许多人开始利用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业务出现了较快增长,全年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万张,同比增加了325万张,增幅达209%,卡均交易额约为7400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借记卡。
(4)助学贷款份额较小,发展缓慢。
1999年至2001年,已累计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14.4亿元,共计扶持了37.9万名学生就学读书。助学贷款余额已达32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为13亿元、一般助学贷款余额为19亿元)。截至2004年2月末,助学贷款余额为71.8451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52.0614亿元)。
特征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
-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消费信贷政策的规定,中国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贷款主要限于该机构所在地,因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消费信贷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明确表示,其消费信贷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沿海、沿江等发达地区。截至2000年11月底,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福建5省(市)消费信贷余额合计为1921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比重的61%,其它省市仅仅占39%。在消费信贷品种方面,地区差异也很大,西部有些地区至今还没有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相当多的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
- 各金融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
无论是消费信贷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处于领先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总规模中的比例很小。
截止到2002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合计为8886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之比为85.6%,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占比例只有14.4%。截至2003年11月,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达到180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总份额的81%,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份额只占19%。中国银行的消费信贷市场份额增幅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全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39.43亿元,新增消费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6%。
- 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多为空白
中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某市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但是,目前消费信贷还是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中国部分县的调查表明,消费贷款总量中,县城中的消费贷款占90%强,而农村中的消费贷款不足10%。
-
数据来源:
程建胜、刘向耘 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 2003.7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调查报告
粟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 汽车工业研究 2004.4
《2004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载中国银联网站
2003年3季度《中国银联季度产业发展态势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报告 2002.3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Ⅷ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Ⅸ 分期乐贷款app下载"(消费信贷类App分化加剧)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李览青,实习生陈夏楠
编者按: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拉开序幕。在后疫情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获得进一步发展,App成为金融机构线上获客、线上展业最直接的窗口。
近期,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金融机构应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要求以线上为核心,构建手机银行等新一代线上金融服务入口,持续推进移动金融客户端App、应用程序接口(API)等数字渠道迭代升级。
作为金融机构线上服务的入口,App的运营水平与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用户竞争的能力,也体现出机构在战略、技术、运营、产品、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App内容生态的建设完善,成为机构吸引用户流量、提高用户活跃度的重要发力点。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管研究院推出《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结合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年末金融行业App月活、活跃渗透率、月人均使用时长、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等数据,多维度整理了支付结算、网上银行、股票交易、综合理财、消费信贷、保险服务等6个细分金融行业App活跃度前十强榜单,并通过分析其内容生态来探索各机构在App建设中的侧重点。
以下为《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第六篇,聚焦头部消费信贷类App。
一直以来,电商分期是互联网小贷公司、持牌消费金融线上展业的重要场景,依托于此的消费信贷类App用户活跃度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消费信贷类App包括消费分期与现金借贷两类,但近年来,线下医美、租赁、教育等分期场景面临强监管,叠加疫情影响,线下放贷场景收缩,越来越多的消费信贷机构涌入线上场景。一方面导致整体行业分化加剧,头部消费信贷App用户活跃度远超其他机构;另一方面更具资金优势的持牌消费金融App在放款利率上相对较低,从而提高用户活跃度。
2021年末,消费信贷类App月活用户规模约9056.96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仅增加约2万人,与2020年末基本持平。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结合QuestMobile数据,从MAU、DAU、活跃渗透率、月人均使用时长、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等因素,综合评价消费信贷类App前十名分别为:
分期乐、360借条、有钱花、拍拍贷借款、安逸花、招联金融、还呗、好分期、众安小贷、捷信金融。
从运营主体来看,头部消费信贷类App主要为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持牌消费金融旗下的线上放款平台。其中月活用户规模破千万的App仅两家,乐信旗下分期乐App、360数科旗下360借条App分别以1414.76万、1156.56万月活用户人数位列第一、第二位,其他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旗下App包括拍拍贷借款(信也科技)、好分期(原人人贷)、众安小贷(众安在线)等,消费金融旗下App包括安逸花(马上消费金融)、招联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金融(捷信消费金融)等。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通过下载体验上述10款消费信贷类App的功能板块与特色服务,分析其内容生态对活跃度的影响。
第一:分期乐分期乐是乐信旗下的消费分期平台,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1414.76万人,位列行业第一,同比减少3.86%;日活用户人数为170.57万人,仅次于360借条,活跃渗透率为1.21%;月人均使用时长12.07分钟,低于360借条与拍拍贷借款,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0.9分钟。
分期乐是乐信在2013年面向年轻人推出的消费分期产品,最早在国内试水分期购物电商模式,为用户提供个人消费信贷及场景分期服务。目前分期乐App一级栏目包括借钱、购物、生活,全部应用功能包括乐花借钱、乐花卡、分期购物、超级会员、娱乐充值、机票酒店、办信用卡、直播福利等。
分期乐在App中拓展多种消费场景,其信用付产品“乐花卡”可以通过绑定银行二类卡账户,与微信、支付宝等绑定,在支付时金额自动分期,从而实现全场景的分期消费,其信贷资金来源包括国民信托、百信银行、盛银消费金融、南京银行、青岛银行、厦门国际信托等。
分期乐的生活栏目由乐信旗下会员制消费服务平台“乐卡”提供,成为超级会员后,用户可以获得外卖返现、商家优惠券、话费充值折扣、娱乐影音网站会员折扣等福利,通过打通线上线下丰富了信贷产品的使用场景。
第二:360借条360借条是360数科旗下的消费信贷平台,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规模为1156.56万人,同比减少1.33%;日活用户人数172.69万人,位列行业第一,活跃渗透率为0.99%;月人均使用时长16.89分钟,位列行业第一,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1.18分钟。
作为无抵押纯线上消费信贷平台,360借条通过轻资产的助贷模式,不仅提供小额消费信贷,还为小微企业主与信用优质用户提供最高额度达到30万元的“尊享贷”,并为金融机构车贷业务导流,车贷额度最高可达100万。
目前360借条的一级栏目包括借钱、发现、生活。在“发现”页面,除了相关消费信贷产品推荐,360借条还设置了热门话题和精选文章进行借款人教育,同时,在资讯信息流中发起多项问卷,收集借款人对平台的反馈意见,并了解用户习惯与消费偏好,提高用户停留时长,也增强了平台与用户的交互。此外,360借条通过“生活”栏目开设消费分期商城,增加用户线上消费分期场景。
第三:有钱花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消费信贷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771.44万人,同比减少20.77%;日活用户规模101.89万,活跃渗透率为0.66%;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0.01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1.01分钟。
度小满金融前身为网络金融,成立于2015年,2018年随着网络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更名为“度小满金融”并实现独立运营。“有钱花”作为度小满金融旗下独立的信贷App,月活用户人数反而超过度小满金融,这得益于其精准的用户定位。
有钱花App的一级栏目仅3个,分别为有钱花、发现、账户,除了通过度小满小贷发放现金贷款,也为银行等提供助贷服务。目前有钱花的贷款场景包括教育贷、健康贷、小微贷款等。
在发现页面,有钱花通过日常签到、生活服务优惠等福利,增强用户活跃度,此外,有钱花还与度小满旗下财经知识科普平台康波财经合作上线理财、信贷、保险等投资者教育课程,并提供财经大咖课,既丰富了App的内容服务,又为母公司的兄弟品牌导流。
第四:拍拍贷借款拍拍贷借款是美股上市公司信也科技(NYSE:FINV)旗下消费信贷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657.6万人,同比增加17.75%;日活用户人数为103.67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56%;月人均使用时长14.52分钟,仅次于360借条,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0.83分钟。
作为头部助贷平台,拍拍贷借款App提供的现金借贷服务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小额现金贷,以及针对小微个体户的经营贷,从资金来源看,包括自营消费贷与助贷,除现金借贷以外没有在App中内置其他信贷场景。
围绕现金借贷,拍拍贷借款App通过签到、捐步献爱心、官微送福利等活动,并设置话题广场,增强用户交互。同时,为进一步倡导合理借贷、理性消费,拍拍贷开设理性消费小课堂与信用攻略。
值得一提的是,拍拍贷借款非常重视拉新与新用户服务,在一级栏目中单独设立“权益”栏目,新用户在完成首次借款后可获得免息、息费抵扣、话费优惠券、信用卡免手续费、实物兑换等福利。
第五:安逸花马上消费金融旗下消费信贷App“安逸花”的用户活跃度在持牌消费金融中位列第一。2021年12月安逸花的活跃用户人数为630.03万人,同比增加10.44%;日活用户人数71.29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54%;月人均使用时长9.62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0.93分钟。
作为产业系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股东包括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银行、阳光财险、小商品城股份、物美科技集团等。
马上消费金融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广告投放引流至安逸花App获客,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一大股东重庆百货等开展购物节等活动,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
目前安逸花App的一级栏目包括首页、商城、省钱、安逸生活等。用户进入App首页可直接申请贷款,并浏览获悉商品秒杀等信息。除了电商分期场景,安逸花App还在商城设置免息专区、平价专区、重百专区、小马超市等特色消费场景,同时增设“乡村振兴”品牌销售助农产品。
省钱栏目中,用户可通过安逸花App购买会员服务,获得优先审批、优先放款、提额、利息折扣、延期还款、外部平台联合会员、购物优惠、提前结清手续费减免等多项服务,进一步提高老用户黏性。
此外,安逸花App还通过“安逸生活”打通外卖、打车、电影、酒店、加油、视频会员等消费场景扩充消费生态。
第六:招联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旗下“招联金融”App在持牌消金App中位列第二,在整体消费信贷行业App中排名第六。2021年12月招联金融活跃用户人数为448.31万人,同比增加32.79%,日活用户人数49.7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38%。月人均使用时长6.70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0.83分钟。
招联消费金融通过招联金融App提供现金借贷、消费分期、免息购物等服务。此外,招联金融通过信用付产品体系下的“分期花”业务拓展消费场景,用户可通过绑定银行二类卡账户,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渠道使用,由此覆盖美食、旅游、交通出行、网上购物、生活缴费、手机充值,甚至转账红包等高频场景,招联金融还为用户发放免息券、立减券等福利,引导用户使用信用付产品。
相关金融债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信用付”贷款余额为315.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26%。
招联消费金融两大股东为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招联金融在App中也为招行信用卡、联通小鹿卡等业务导流,通过招联金融App,用户可直接登录联通营业厅,并获得免息充话费等福利。
招联金融的资讯内容主要集中于反诈和消费者教育,内容形式包括话题PK、图文和直播等,通过与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反诈中心合作推出反诈骗直播系列,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七:还呗还呗App由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分众小贷”)运营,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367.06万人,同比减少9.43%;日活用户人数39.64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31%;月人均使用时长9.75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0.92分钟。
分众小贷是上市公司分众传媒旗下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通过还呗App提供账单分期、商品分期等消费信贷服务。除电商分期场景以外,还呗同样推出“信用付”产品“还享花”,可以绑定银行卡二类账户,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渠道进行全场景消费。
作为老牌信贷平台,用户拉新和老客复借也是还呗App的发力重点。还呗App一级栏目包括首页、发现、分期商城,“发现”栏目主要为福利活动,借款人邀请新用户可以获得提额、奖金,用户还可通过还呗App购买电影票,并获得当地星巴克、奈雪、必胜客等美食优惠。
第八:好分期好分期App是微财科技旗下消费信贷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344.98万人,同比减少7.35%;日活用户人数55.4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29%;月人均使用时长10.53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0.68分钟。
好分期App的运营主体为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为原美股上市公司人人贷旗下孵化的消费信贷平台。
好分期App的一级栏目包括借钱、贷前必查、会员等,在App功能设置上,好分期着力于为老客提供福利,并引导邀请新用户。在借钱页面,好分期设置天天红包、超级好礼、摇钱树、绑定微信送券、签到、游戏红包等活动,加强用户黏性,并推动用户拉新。用户可以通过开通季卡、年卡会员,获得免息券、优先放款、提额、生活权益等,提高老客复借率。
第九:众安小贷(现名“众安贷”)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的众安贷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人数为339.55万人,同比增加74.93%;日活用户人数31.54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29%;月人均用户使用时长10.02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1.07分钟。
众安小贷股东包括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1.17%)、众安在线旗下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1.17%)、香港百仕达控股(17.65%)等。目前众安保险、众安科技、翼支付也是众安贷App的合作伙伴。
众安贷App一级栏目包括首页、保障、商城。在常规的借款和消费分期场景外,众安贷的保障栏目为众安保险导流,在App中就可以呈现用户在众安保险投保的保单,保险类别包括重疾险、意外险等,每月保费相对较低,起投门槛不高。
在商城栏目中,众安贷App可以直接跳转至京东、淘宝特卖等电商平台,领取App专属优惠券后即可下单,提高App流量。
第十:捷信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旗下App捷信金融在2021年12月活跃用户人数为309.82万人,同比减少51.45%;日活用户人数21.26万人,活跃渗透率为0.26%;月人均使用时长6.26分钟,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0.93分钟。
捷信消费金融曾经是老牌的线下消金机构,依托于母公司捷信集团在海外从事消费金融的经验,曾一度成为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领头羊。早期捷信消费金融通过大量销售人员线下地推,在3C消费分期场景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随着线下运营成本飙升、地推人员违规问题频出,捷信消费金融开启线下裁员,并逐步转向线上业务。2020年捷信推出“2023战略”,开启敏捷及数字化转型,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线下业务改造基本完成,公司80%业务都通过移动端展开。
捷信金融App一级栏目包括贷款管理、折扣商城、又省又赚,但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发现,目前捷信App中的自营现金贷款与大额贷款均无法显示,仅为第三方贷款产品提供导流服务。
捷信金融通过折扣商城提供优惠券,并通过生活服务和影音会员充值等提高用户打开率,但在核心贷款业务下线导致App用户流失。
总体来说,消费信贷类App用户活跃度行业分化严重,头部互金中概股入局较早,在早期抢占了市场流量,但随着近年来小贷行业监管趋严、民间借贷利率压降、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引导助贷行业变局等影响,老牌的消费信贷App面临转型。另一方面,疫情后持牌消费金融转战线上,与网络小贷展开竞争,老客复借和用户拉新成为消费信贷App的发力重点。
从用户活跃度来看,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旗下App的活跃用户规模均出现下滑,但头部App的活跃用户人数保持绝对领先,分期乐与360借条的月活用户人数在千万级别。消费金融公司旗下App的活跃用户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安逸花的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超过600万,位列消费信贷类第五名。
借款人投诉、利率畸高一直是困扰消费信贷行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痛点,机构通过App资讯内容消费者教育与反诈知识科普资讯,形式包括图文、话题、直播等。
为进一步提高复借率,多款App推出会员制度,会员可获得息费减免、借款提额、提前结清手续费优惠,并获得影音平台、美食、出行等优惠福利。
此外,消费信贷类App不断扩充消费场景,部分公司推出“信用付”产品绑定银行卡二类账户,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渠道实现全生活场景的消费分期,部分公司尤其是消费金融机构依托股东资源,打通线上线下生活场景,线下为线上App导流,线上App为线下分期提供优惠。
App建设是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赛道,“2022年南财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领先案例”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期待行业领航者的参与,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支撑。有意向报名数字化转型先进案例的机构可向21世纪资管研究院咨询相关信息:15821151426
附:
QuestMobile相关指标说明:
MAU(月活跃用户数):在统计周期(月)内,启动过该App的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在统计周期(月)内至少启动过一次该App的设备数。
DAU(日活跃用户数):在统计周期(日)内,启动过该App的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在统计周期(日)内至少启动过一次该App的设备数。
活跃渗透率:在统计周期(日/周/月)内,该App的活跃用户数占全网的活跃用户数的比例。
月人均使用时长:在统计周期(月)内,平均每个人使用该App的时长。
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在统计周期(月)内,平均每个人单次使用该App的时长。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Ⅹ 工商银行有什么贷款
工商银行的贷款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4类:
1、住房贷款:一手个人住房贷款、二手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住房贷款。
2、消费贷款:个人自用车贷款、融e借、个人家居消费贷款。
3、经营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助业贷款。
4、特色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贷款网贷通、个人贷款卡贷通。
拓展资料
工商银行国内营业
在中国及全球28个国家与地区,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有385,609名员工,比上年增加7,512人,为1.9亿个人客户与310万公司客户提供广泛而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近1.7万家境内外机构,覆盖中国大部分大中城市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为客户直接提供优质服务;国内领先的电子银行平台,触手可及的网上、电话、手机与自助银行四大渠道,提供资金管理、收费缴费、营销服务、金融理财、代理销售、电子商务六大类服务;贵宾理财中心、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专属通道,专业金融理财师,为贵宾客户提供独到的服务。工商银行还与国内及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球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中国工商银行将上市后第一年作为“优质服务年”,从业务流程、分销渠道、服务模式和产品种类等方面系统地改进和提升了服务,继续朝着建设国内服务最好金融企业的目标迈进。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 工商银行为公司客户与个人客户提供了多元、专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其范围广,业务量大,业务品种丰富。2003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407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牡丹卡发卡量9595万张,消费额973亿元左右,2003年累计实现票据交易16771亿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达45%,在证券、期货市场上的清算份额保持在50% 以上;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国内最大的资产托管银行,托管基金共28只,托管总资产581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在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工商银行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加上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基础的数据仓库,共同构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为业务和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强健的动力。
在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工商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创新。 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网上银行开通城市超过400个,2003年电子银行交易额达22.3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额19.4万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达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工商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实现了多元、创新的发展。2008年,工商银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人民币4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银行卡、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现金管理、理财等新兴业务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指标均居国内同业的首位。
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38亿张,消费额近8000亿元,其中信用卡发卡量突破3900万张,消费额超过2500亿元,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投资银行收入增长78.2%,全年承销各类债券52支,承销金额达1646亿元,连续第二年成为国内债券承销发行的第一大行;托管业务收入增长41%,托管资产规模连续11年居国内第一,在基金、年金、保险等托管领域均保持市场领先;企业年金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是国内最大的企业年金服务机构;理财业务继续强劲增长,全年共推出216款理财产品,其中自主开发理财产品销售额约21976亿元,同比增长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