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普惠性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

普惠性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

发布时间:2023-01-15 14:28:20

1. 央行调查线上联合消费贷,剑指蚂蚁花呗、借呗

人民银行此次调查,很可能将开启针对联合贷款乱象中超杠杆放贷、银行机构风险外包等问题的整肃。这将对开展联合贷业务的蚂蚁集团、微众银行、平安普惠、京东数科等机构以及广大中小银行都会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仅半个月,央行便盯上了联合贷款业务。

通知显示,央行特别要求银行单列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与蚂蚁借呗合作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蚂蚁花呗、借呗合作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不良率以及个人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为什么央行在要求银行上报的三大类数据中都特意要求单报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数据?

“不管有没有增信和兜底的条款,最终风险还是由银行承担。所以我觉得这个并非针对蚂蚁集团,但对蚂蚁集团的影响还是较大。在他们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之前,必须要降低杠杆和规模,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董希淼表示。

央行在通知中称,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只填报自身发放的部分。

“有些中小银行的联合贷款利率非常高,比如有的高达年化20%-30%之间,中小银行通常可以分到7%,如果它自己放贷可能就赚2%-3%,能拿7%已经很开心了。该业务风险也很高,这也是最高法要降低民间借贷上限的背景之一。”董希淼表示,央行的意图之一,更鼓励银行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而不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一位助贷行业的人士则表示,或许是因为最高法刚刚下调了司法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背景,央行也需要对在线联合消费贷款的平均利率进行摸底,草案规定的所有费率加起来不超过LPR 4倍太过苛刻。

此外,还有中小银行在联合贷款业务中踩雷了P2P业务。

近日,针对爱财集团旗下P2P平台米庄理财出借人在浙江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上投诉,“2018年温州银行与爱财集团合作过程中存在重大的违规行为”一事,杭州市余杭区公安分局在回复中表示,温州银行向爱财集团(米庄理财)借款问题,警方对该情况已掌握,之前已与温州银行谈话两次,并冻结了温州银行相关账户。现具体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当中。

根据出借人投诉内容显示,2018年3月,温州银行与爱财集团签订助贷合作协议,温州银行要求爱财集团承诺进行兜底代偿。2019年12月,米庄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拆解互联网贷款信贷聚合模式。

在互联网贷款产业链上,当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贷聚合模式”,即助贷或联合贷款,由蚂蚁金服、平安普惠、微众银行、度小满金融、新网银行等机构牵头或撮合,引入大数据风控、担保增信、银行等资金方。

“央行只要求单独上报蚂蚁借呗和花呗的合作数据,一方面它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玩家,另外可能因为其他的比如说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都还是银行牌照,而蚂蚁的借呗、花呗则完全不是同一个性质,监管部门可能更为紧张。”一位金融 科技 公司人士表示。

根据银保监会的互联网贷款新规,互联网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房产投资。具体要求是,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房产、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

此外,新规对互联网贷款统计提出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数据统计与监测机制,并可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等因素提出审慎性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

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了多年,在线联合消费贷业务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市场。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新规出台后,针对商业银行联合贷款业务的监管细则也即将到来。

人民银行此次调查,很可能将开启针对联合贷款乱象中超杠杆放贷、银行机构风险外包等问题的整肃。这将对开展联合贷业务的蚂蚁集团、微众银行、平安普惠、京东数科等机构以及广大中小银行都会产生影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2. 21金融研究:疫情之后,谁是银行新“零售之王”

各银行对“大零售”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招行一直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但零售头把交椅的争夺越发激烈。

例如,建行定位为“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该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零售业务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利润总额占比首次突破50%,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地位更加巩固。去年7月,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第一”既包括经营规模第一,也包括经营质态第一,结构、质量、风控最优;既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业、监管和 社会 的高度认同,也包括价值创造第一,营业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

然而,在疫情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着零售业务获客、信用卡发卡、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等多方面的考验。截至6月末,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7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减少,甚至1家股份制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萎缩。

疫情,正在考验零售银行的应对能力。

根据银行半年报统计,2020年上半年,邮储、招行、平安三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5.99%、53.10%、55.30%;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超50%的为建行、农行、招行、平安、江阴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分别是56.71%、51.38%、53.91%、54.7%、55.09%。

受金融业向实体让利、增加风险拨备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零售银行业务利润亦随之下降,36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零售银行利润增速为负数。

6家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已是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56%;建行957亿元的个人银行利润规模也大幅超过“宇宙行”工商银行,居上市银行之首。

建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占比首次突破50%。2020年1-6月,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4.74亿元,增幅17.36%,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大;减值损失227.17亿元,增幅144.03%;利润总额957.42亿元,增幅11.4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11.80个百分点至56.73%。

同期,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891.75亿元,超过建行;但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81.23亿元,下降了6.88%,占该行利润的41.3%,大幅低于建行。而在2019年全年,工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1529.19亿元,超过建行的1486.42亿元。

不过,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零售银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68亿元、1113.56亿元,同比增长20.32%、21.05%;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分别是681.03亿元、601.53亿元,分别增长74.89%、18.74%。其中,农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已占该行总营收的40.5%,反超公司银行业务40%的占比。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净收入下降0.93%。浙商、兴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增速最高,分别为32.32%、22.38%。

具体来看,上半年,招行零售净利息收入517.83亿元,同比增长7.01%;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58.17亿元,同比下降0.01%。其中,零售财富管理、零售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142.48亿元、93.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9%、下降2.23%。

招行利润负增长主因上半年零售金融信用减值损失209.80亿元,同比增加43.29%。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2.16亿元,同比下降13.28%。而从零售收入结构看,招行零售收入增速不及其他银行,主要是个人贷款投放规模增长不及其他银行,零售非利息收入尚未实现反弹。截至6月末,招行零售贷款占比51.20%,较上年末下降1.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81%,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招行的经营风险偏好比其他银行更低一些,因为负债端成本低,对不良的容忍度也不高,所以疫情对信用卡、消费贷产生影响之后,大部分银行仍然会选择居民加杠杆,但招行略偏谨慎一些。”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民生、中信、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均明显增长,但利润下滑。光大、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更是下滑78.95%、46.7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信用减值损失,例如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信用减值损失是181.95亿元、200.3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1.52%、78.04%。

从收入结构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利息,即在疫情期间逆势加杠杆。

1-6月,光大银行零售净利息收入203.33亿元,同比增长10.8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98%。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376.49亿元,同比增长15.94%;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96.13亿元,同比增长6.24%。

城商行零售业务占比仍较低,零售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下。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分别是21.50%、28.84%、31.50%。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业收入72.08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6.07%;利润总额31.08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37.13%。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个人贷款,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规模不及对公贷款。

今年1-6月,新增个人贷款规模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新增个贷4378.98亿元;其次为建行、工行,新增个贷规模也近4000亿元,分别为3895.43亿元、3863.07亿元;中行、邮储新增个贷规模分别为2967.01亿元、2876.33亿元。此外,招行、民生、兴业个贷新增规模也均超1000亿元,分别达1215.36亿元、1008.15亿元、1001.79亿元。

然而,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大幅下降。此前2019年,四大行新增个贷规模占比约50%或更高,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降至40%以下。此外,交行新增贷款中,个贷占比自2019年的27%下降至17.8%;邮储个贷新增占比也自65.44%下降至59.99%。

作为业内零售标杆的招商银行,个贷占比也迅速下降,新增规模低于对公贷款。2019年,招行新增个人贷款4309.48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的66.99%,这一比例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最高。2020年上半年,招行个人贷款新增规模占比下降至35.66%。

股份制银行个贷占比也大幅下降。2019年,中信、浦发、民生、兴业、光大、平安的个人贷款新增占比分别达65.35%、45.46%、43.20%、55.88%、36.88%、65.64%,但到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的个人贷款占比分别降至10.74%、22.72%、3.63%、31.70%、16.21%、36.02%。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下,个人消费类贷款投放有所放缓,同期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小微等对公贷款投放则创下 历史 纪录。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个人贷款的投放出现困难。比如个人经营、线下消费、购房行为都被严重影响,甚至是冻结状态。所以,上半年信贷投放结构中个人贷款占比很低。到了5-6月,很多地方已经陆续恢复。

与之同时,披露消费类贷款的14家上市银行表现不一,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方面,2020年1-6月,新增规模最大的为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增加1858.62亿元,增幅9.21%。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建设银行,建行也是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规模为2558.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5%。

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仅次于建行,为1937.10亿元,规模较上年末下降5.73%。工行个人消费贷款1704.4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9%。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1808.65亿元,增长7.63%。

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一些城商行的消费贷投放规模已超股份制银行。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718.86亿元、1610.96亿元、1470.0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减5.60%、-7.98%、3.62%。

与之相比,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招行、民生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420.23亿元、1310.05亿元、953.8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05%、5.91%、5.81%。平安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新一贷”余额147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0%。

疫情之后,信用卡贷款也正在恢复。14家大行、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中,上半年50%的信用卡贷款增幅为负。

信用卡贷款规模最大的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774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其次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两家信用卡贷款余额6577.75亿元、6522.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7%、2.80%。再次为平安银行,为5125.0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规模下降最大的是中信银行,余额4807.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2%。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3938.8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6%。信用卡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兴业银行,余额379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量较去年同期逆势增长19.78%,累计实现交易金额超1.08万亿元。

个人贷款投放大头仍在房贷,但增速已经放缓。例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3202.77亿元、2860.62亿元、2593亿元、2126.22亿元、1440.12亿元、613.80亿元,增幅分别是6.2%、5.39%、6.23%、5.94%、8.47%、5.41%。招行、中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922.26亿元、5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30%、7.23%。

在个贷中,各家银行增速最快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在政策鼓励普惠金融业务的背景下,一些银行将部分或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放在零售业务条线,列入个人经营性贷款口径。

四大行中,工行、农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均超20%。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892.63亿元,增长25.8%,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农行半年报称,积极支持个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加大普惠贷款投放,个人经营贷款3287.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

在个人贷款口径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仍为最大,截至6月末余额484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其次为招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4465.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4%。

零售银行业务中,代发工资始终是第一大获客来源。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也面临如何继续维持获客能力的考验。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17.95亿户,较上季度末增加3.50亿户,环比增长3.06%,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1.63个百分点。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42户。

从银行披露的获客情况看,农行个人客户8.47亿户,超过工行的6.64亿户。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客户6.64亿户,增加1403.0万户,其中个人贷款客户数1437.4万户,增加36.1万户。农业银行个人客户总量达到8.47亿户,较上年末增加928万户;借记卡累计发卡10.77亿张,较上年末增加0.18亿张。不过,建行、中行未披露该行个人客户总体规模。建行仅表示,于6月末的金融资产5万以上客户较上年末增加219万人,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借记卡在用卡量11.62亿张。

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4家股份制银行个人客户数破1亿。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最多,达1.51亿户。

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1.51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86%;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总数1.0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77%;光大银行零售客户达到1.14亿户,比上年末增加1345.50万户,增长13.34%。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约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7%。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8882.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2.87万户;兴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含信用卡)8128.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50.46万户;民生银行零售户数7744.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0.06万户;华夏银行个人客户总数2833.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1%,贵宾客户446.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8%。

已有银行零售获客出现萎缩。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447.91万户,较年初下降5.63%;个人优质客户71.21万户,较年初增长3.19%;月日均金融资产600万元及以上的私行客户数10719户,较年初增长26.40%。

多家股份制银行财报显示,中高端零售客户(业内一般对应招行金葵花标准,为个人日均AUM在50万元及以上)大幅增长。

其中,截至6月末,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291.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1%。中信零售中高端客户97.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22%。光大中高端客户比上年末增长14.75%。民生悠然(个人AUM为日均30万元及以上)及以上客户数123.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52万户。平安银行财富客户88.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3%;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5.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7%。

从零售获客看,招行将零售获客归因于数字化转型。招行中报指出,一季度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零售获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伴随着复工复产加速,特别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对线上服务的有力支撑,零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了高效的响应与保障,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中信银行代发工资获客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该行通过公私联动实现有效代发工资客户数532.09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37.20%;有效代发额1966.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1%;对应客户零售管理资产2302.24亿元,实现对公基础客户新增1145户。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数2255万,较年初增长61万户;宁波银行个人客户1451万户,比年初增长5%;上海银行零售客户数1705.45万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5.90%。南京银行零售客户总量突破2000万户。

问题在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数的增长,原因之一是,不少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线上合作开立以Ⅱ类、Ⅲ类银行账户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功能。对银行来说,Ⅰ类户才是主银行账户首选。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的网点增速在过去五年快速下滑,并且在2018年首次出现增速为负的情况。综合众多银行近期年报,大部分传统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净收入增速均持续放缓;新客转化困难、老客运营不畅是零售银行发展的主要痛点。

近年来,零售客户总资产(AUM)已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核心指标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此获取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符合轻型银行转型方向;另一方面,AUM也可派生出低成本存款。

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总资产(AUM)逆势增长。招行、平安、光大银行AUM增幅均超过10%。国有大行中,工行、交行、邮储,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股份制银行AUM增长,主要来自公募基金代销规模猛增。招行、中信、平安、兴业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同比增幅分别达207.03%、445.68%、184.0%、332.89%。

六大国有银行AUM增长维持在个位数。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资产(AUM)总额15.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4.6万亿元,增长约6%。其中,工行个人存款11.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代理销售基金、代理销售个人保险分别为3341亿元、7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30%。

交通银行未披露规模数据,截至6月末,交行管理的个人AUM较上年末增长8.17%;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2%;非货币基金销量同比增长207.08%,基金类产品AUM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0.05%。

邮储银行AUM规模10.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9%。其中,个人存款、个人理财余额分别达8.61万亿元、8476.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28%;代销非货币基金、代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734.05亿元、21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2.98%、45.14%。

股份制银行中,AUM规模最大的是招商银行。截至6月末,招行管理AUM余额8.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原因是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其中,招行零售客户存款余额、零售理财产品余额分别是1.84万亿元、2.10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96%、11.58%;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代理保险保费分别为2567.09亿元、2109.01亿元、437.44亿元,分别增长207.03%、9.31%、-10.75%。

虽然招行上半年零售收入增长较低,但该行的策略是做大资管规模。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8万多亿元的AUM就像一个蓄水池,各种资产包括理财、基金、保险、信托、存款等,随着客户资产配置不断地转化,一定会沉淀出一些活期存款。

股份制银行中,AUM增速最快的是平安银行。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AUM为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6427.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739.94亿元,同比增长184.0%。

光大银行AUM规模达1.88万亿元,增长10.46%。其中,零售存款余额843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2%。光大银行未披露代销规模,从业绩收入情况看,该行上半年实现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62.37%。其中,代理理财收入、代理信托收入、代理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7.03%、60.75%、32.52%。

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中信、兴业银行个人AUM规模大致相当,均在2.26万亿元左右,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54%、5.71%。兴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7085.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9.20亿元。基金产品销售、标准净值型期限型理财产品销售分别是618.28亿元、13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89%、126.90%。浦发银行个人AUM规模2.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7%。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实现34.25亿元,同比增长25.05%。浙商银行个人AUM余额5217.36亿元,较年初增长6.58%。

城商行中,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客户AUM总量4913亿元,较年初增加52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874亿元,较年初增加282亿元;基金保有量328亿元,较年初新增222亿元。

这些银行中,私人银行AUM增速尤其快于其他财富客户。

截至6月末,第一大私人银行——招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1000万元及以上)客户AUM总资产24973.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4%;户均总资产2743.3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1.70万元。其次是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800万元及以上),管理资产18299亿元,增长17.7%。

此外,建行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16743.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3%;中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余额162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56亿元。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私人银行AUM分别为9230.55亿元、6487.61亿元、426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13.04%、14.22%。(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将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3. 农村信用社的普惠金融卡是信用卡吗

原则上不是。普惠金融卡应该是属于个人消费类贷款
信用卡是属于先消费后还款。
普惠金融卡每个月还息,到期还本
还一种是分期付款的。

4. 平安普惠可以申请延期还款吗

可以。如果客户一直保持有良好的信用,这次的确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还款,平安惠普有可能会同意的。要是协商不成功,而借贷人只能按时还款了。要是用户逾期还款,就会产生罚息且逾期记录会上征信。

(4)普惠性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扩展阅读:
平安银行,全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国大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1.2335亿元,总资产近1.37万亿元,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主要因素有:贷款中曾有逾期还款现象,或者信用卡透支后未按约定期限和应还款额度还款,或有太多的贷款账户和信用卡等等。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逾期还款是指超过银行规定的最后还款期限,未及时足额将所消费款项存入指定账户的情形。逾期会产生利息和影响征信,严重的会被法院起诉、坐牢 。
信用卡存在帐单日和还款日(亦称作最后还款日)两个概念。帐单日是对一个帐单周期内的交易进行结算的日子,还款日是一个归还期限。因为无法还原您和客服联络的情况,不排除您误解了客服人员的解释或者客服人员表述不清楚甚至不正确的情况。
还款日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判定持卡人是否有恶意透支倾向,以及判断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所以在最后还款日后还款必然造成逾期记录,这个记录可否从央行更改,需要您进一步与发卡行协商。
一般来说,各家银行对逾期还款都会收取一定的利息,但是各家银行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万分之五的利息。不过,利息起算日是要从产生消费的日期计算,而不是最后还款日以后的日期计算。

5. 现在80.90后负债多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0后90后负债有多少?这个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不过之前汇丰银行曾经做过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根据这份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90后的人均负债已经接近13万。

至于80后人均负债是多少,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但80后的人均负债肯定会比90后高。

1、平均未结清贷款情况。

目前80后人均未结清贷款笔数7.3笔,平均未结清贷款余额15.25万。

90后平均未结清贷款笔数6.6笔,未结清贷款总余额7.09万。


2、剔除房贷后,其他贷款余额。

目前房贷仍然是80后,90后的主要负债类型,但除了房贷之外,80后90后还有其他负债。

在剔除房贷之后,80后平均贷款总余额8.01万,90后平均贷款总余额3.18万。


3、信用卡负债情况。

在80后90后中间人手几张信用卡很正常,目前很多80后、90后在消费过程当中都习惯使用信用卡,所以他们的信用卡透支余额是比较多的。

其中80后信用卡平均使用额度达到6.73万,90后平均信用卡使用额度达到3.36万。


4、负债总额。

综合贷款余额以及信用卡透支余额之后,当前80后的人均负债余额达到20.98万,90后的人均负债余额达到10.45万元。

5、每月还款金额。

不论是房贷信用卡还是其他债务,大家借钱之后并不是不用还,大多数都要按月还款。

其中80后平均每月要还0.63万元的贷款,6.32万元的信用卡;90后每个月要还0.28万元的贷款,3.06万元的信用卡。


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目前80后90后的负债余额是比较多的,他们的负债明显要比自己的收入高出很多。

正因为负债比收入还高,所以很多80后90后都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偿还贷款,但这种操作方式的结果会导致负债越滚越大,最终很多人都不堪重负造成逾期。

过去十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目前大家可以借钱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80后90后来说,这两代人接触互联网比较多,接触的信息也比较多,所以他们借钱的渠道非常多,总结起来他们负债的渠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房贷。

房贷目前仍然是80后90后的主要债务,而且这些房贷占了很大一个比例。

2、信用卡透支。

信用卡透支在80后90后中间非常普遍,这些人透支信用卡,一方面是用于消费,还有一种是通过信用卡现金分期获取资金,再一个就是通过信用卡以卡还卡的方式来延续债务。

3、银行贷款。

这里所说的银行贷款主要指的是银行经营性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目前80后、90后在银行贷款也是比较普遍的,这些贷款既有抵押贷款,也有一些信用贷款。

4、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目前在80后90后中间非常普遍,特别是很多人在网购的时候基本上都使用花呗,京东白条等进行购物,所以每个月都会还很多消费贷款。

5、网络贷款。

过去几年时间,我国各大网络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80后90后可以接触的网络贷款非常多,但这些网络贷款也分为很多类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类。

(1)银行系的消费贷款。

目前各大银行其实也有一些消贷款,比如招联金融,还有各大银行推出的信用卡备用金等等。

(2)大平台的信用贷款。

目前很多大平台都有信用贷款,比如蚂蚁金服的借呗、微信的微粒贷、京东的金条等等,这些网络贷款额度一般在2000块钱到30万块钱不等,而且可以随借随还非常方便,因此更受到80后90后的欢迎,目前这些信用消费贷款基本上都以80后90后为主。

(3)高利网贷。

这几年有很多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有不少网贷平台的利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些平台期限一般在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日利率就可以达到3‰~5‰之间,这个利息非常高,很多80后90后都是因为染上了这些网贷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4) P2P

P2P最近两年时间已经稍停了很多,截止目前我国的P2P平台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关闭,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债务完全结清了,目前仍然有一些平台有一些债务,这里面不少借款人其实都是80后,90后。

6、小额贷款

这里所谓的小贷款主要是指线下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比如平安普惠、宜信、中安信业、维信等等,这些小额贷款金额在5000块钱到50万不等,其借款群体大多数也是以80后90后为主。

7、消费分期。

80后90后消费能力非常强,即便他们自己收入能力比较低,但消费绝对不马虎,有很多90后80后即便没有钱也会办理分期购物,而且目前购买手机、电脑等很多电子产品都是可以分期偿还的。

8、民间借款。

就我们接触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借款80后90后其实并不多,但在现实当中确实有不少80后90后陷入了一些民间借贷的套路贷当中。

9、熟人借贷。

现在有很多80后,90后负债相当疯狂,从各种渠道借完钱之后,可能就把自己的信用玩烂了,然后再也借不到了,这时候他们就开始向熟人下手,所以目前在80后90后中间,欠熟人钱的并不在少数。

我一个90后。不会抽烟、酒精过敏,偶尔打打 游戏 。2020年的主要负债是房贷和车贷。感恩的是,家属怕我压力太大,用自己的的存款把我的十万块钱的车贷还清。所以我2021年的主要负债是房贷。本人在二线城市(合肥)于2017年底购买一套小三房(109平方),总价170万,首付50万,贷款120万,20年还清贷款加利息还是170万左右。商贷+公积金贷款两种模式,每个月还7750元左右。商贷还5500元/月左右,公积金还2000元/月。还款大概占本人收入的65-70%,所以压力还是有一点。截止目前,已经还款三年,近22万,还差148万左右。装修总价25万左右,我出了10万,剩下的爸妈帮忙承担了。这点非常感谢我的爸妈。

预想2021年备孕,期待生个虎年宝宝。当然,宝宝出来,可能经济压力会更大,但是我深信以后的生活会好的,只要奋斗,就一定能改变现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嘛。

80后主要是房贷,数量巨大。90后主要是信用卡和网贷,几乎人人都有,数量更大。

80后,和90后前期,已经是中年人。

中国的房价,已经是中年人的罪。

网贷的用途有许多种,有买车买房还有贷款平常消费,甚至有进入金融市场赌博平台。

6. 建行普惠扬帆支出怎么做账

是公司账户开户,办网银等事务的费用
建行的普惠扬帆扣款的意思就是用建行的银行卡再次消费扣款。
建行普惠扬帆是中国建设银行为了执行人民银行的普惠金融政策而制定的小微企业快贷业务。小微企业快贷是依据企业主个人和企业在建行的金融资产、押品情况及企业主、企业信用情况等数据信息,向小微企业发放的、全流程在线的小额流动资金贷款。
建行率先启航普惠金融,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企业”的有效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开设的业务范围:
中国建设银行经营范围包括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等。
平时可以到中国建设银行办理个人业务和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包括存款、取款、贷款、投资理财等,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
拓展资料:
中国建设银行贷款业务有以下:个人贷款业务、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权利质押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 个人信用卡透支。
公司贷款业务。流动资金贷款(按期限分类:临时流动资金贷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按贷款方式分类:流动资金整贷整偿贷款、流动资金整贷临偿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固定资产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商业网点贷款)、 并购贷款、 房地产贷款、 银团贷款、 贸易融资(国内贸易融资、国外贸易融资)。
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个类型住房的贷款。
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二手房贷款、 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个人住房最高额抵押贷款、 直客式个人住房贷款、 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商用房贷款。

7. 普惠贷款去除贴现

上海证券报记者报道银保监会办公厅近期下发《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为抓手,确保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预计《通知》很快将会在银保监会官网挂出。



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

其实这一要求早在2021年1104业务制度更新中已有体现,增加了“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不含票据融资合计”统计项目。



原因其实大家都清楚,部分银行为了完成普惠金融两增的目标,会采取票据融资的方式来增加贷款余额和户数,而票据贴现的利率也明显低于普通贷款利率,实际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不含票据融资合计余额造成较大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S71报表本身并不含买断式转贴现,常规套利做法是将票据倒手给票据中介公司,票据中介公司会在考核节点将背书转让的票据以每家公司1000万元在银行贴现。一个票据中介假如控制了20家小微企业,则会多增20户,2亿元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因为不同银行之间并不去重,票据中介如果同时向20家银行贴现,则会增加400户,40亿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继续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2021年努力实现此类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的“两增”目标。5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

近年来,国有大行已是普惠小微贷款的“领头羊”。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在考核细则中,银保监会要求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努力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

大型银行(除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加大对单户授信1000万至3000万元(含)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邮储银行则要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要将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占比全部纳入内部绩效指标。

强调“首贷户”考核,是2020年银保监会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新动向。但对于提高“首贷户”数量,银行有畏贷、慎贷现象。据记者了解,过去业内对“首贷户”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例如,有些银行将未在本行贷款的客户,也统计为“首贷户”。

此次,银保监会对“首贷户”有了明确定义。根据《通知》的补充文件,首贷户是指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获得贷款的客户。银行向客户首次发放贷款前,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该客户没有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贷款的征信记录。



“首贷户”这个词可以拆分成“首”(第一次)“贷”(获得贷款/贷款金额)“户”(客户)三个词的组合。那么维度至少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客户层面、借据层面、渠道层面、贷款层面。不同的维度统计的信息有所不同。

例如,1104报表中[6.1当年首次贷款的首贷户数]与人行金数的[3.3.2客户信息]皆为客户层面的信息统计;而[6.2当年首贷户首次贷款金额]与[3.2.2.1存量单位贷款信息]、[3.2.2.2单位贷款发生额信息]、[3.2.2.3存量个人贷款信息]、[3.2.2.4个人贷款发生额信息]则都属于借据层面的信息统计。

(一)客户层面

在1104的S64《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分行业情况表》中仅统计企业客户,排除了个人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及小微企业主贷款;相对而言省去了很多麻烦。

S4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统计的首次贷款户数则同时包含法人和自然人,口径虽有所扩大,但统计的金融机构局限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影响不大。

而人行金数在客户层面的统计口径与S47一致,不仅包括法人客户,也包括自然人客户。对于[3.3.2客户信息]中要求报送“首次建立信贷关系日期”,如金融机构对该客户发放过贷款或者做过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时,则本项必填。判断首次建立信贷关系日期时应以法人客户为单位。

在客户层面,普遍会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存在共同借款人,主借款人已有贷款自然不属于“首贷户”,如果附属借款人再次贷款是否属于“首贷户”?还有,农户贷款按户统计,假设丈夫已在A银行贷款,当妻子又在B银行贷款时,是否属于B银行的首贷户?

(二)借据层面

1104统计的是流量数据,其中S64统计的是当年首次贷款的首贷户数和当年首贷户首次贷款金额。

S47统计的是成立以来的贷款金额、贷款笔数和贷款户数。

而人行金数则对流量数据和存量数据都要求统计,即存量单位/个人贷款信息以及单位/个人贷款发生额信息。

在首贷是以授信合同还是借据为判断依据这个问题上,1104和金数是一致的,即应当以借据作为首贷户的判断依据。同一合同项下发生多笔借据,只认第一笔借据作为首贷,且只将第一笔借据金额计入首贷金额。

人行金数对[3.2.2.1存量单位贷款信息]、[3.2.2.2单位贷款发生额信息]、[3.2.2.3存量个人贷款信息]、[3.2.2.4个人贷款发生额信息]都要求统计“是否首次贷款”,若该笔贷款是借款人首次从报送机构获得贷款填报“1”,若该笔贷款不是借款人首次从报送机构获得贷款填报“0”。

(三)融资渠道层面

S64的填报说明中指出,首贷是指客户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S47与之一致:首次贷款是指未从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过贷款。

是否在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以人行征信记录为准。不过,征信数据未查到的情况下,是否属于首贷户?从实际情况看,征信由各银行上报,人行采集信息后发布,尽管二代征信可以做到T+1,但发布还有时间间隔,不排除客户在本行从获取客户征信报告时,另一家银行抢了“首贷”。

人行金数采集规范中则明确,是否首次贷款的依据是借款人是否首次与报送机构(法人)发生信贷关系。换句话说是本行的新贷款客户。

需要注意是以法人为基准,如客户虽然是本行的首贷户,其中一家支行放过贷款,另一家支行再发放贷款就不能再次作为首贷户。

(四)贷款口径层面

1104与金数统计的贷款都排除了表外业务,这点是明确的。那么表内各项贷款是是否都纳入首贷户的统计呢?

银保监会2020年1104培训课件上提出“首贷户”中贷款口径同G01中的各项贷款,由于不可能设置表间校验关系,不能通过这一点确定;另一种观点认为仅纯贷款、贸易融资以及垫款纳入统计。

按照人行的口径,在判定首贷户的时候,信用卡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不作为首贷的贷款,不过因银票、保函、信用证垫款形成的贷款算作“首贷”。

当贷款口径涵盖法人和自然人时较为复杂。例如,某企业客户持有已激活但未使用的信用卡,在无其他贷款的情况下,获得一笔新的贷款可否纳入首贷户?这其中涉及到两种可能。一是信用卡贷款是否纳入首贷户中对贷款的统计,目前看不算贷过款。二是假如信用卡透支也视为首贷的贷款,已激活但未使用的信用卡额度属于表外信用风险资产,此时新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可纳入首贷统计。

好在,S64《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分行业情况表》的附注中[6.首贷户情况]其中项[6.1当年首次贷款的首贷户数]和[6.2当年首贷户首次贷款金额]只需要填报【A.大型企业】、【B.中型企业】、【C.小型企业】、【D.微型企业】4列,即仅针对企业客户,未包括个人、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主。因此,无需考虑是否要覆盖消费类贷款。

S64包括了贴现与买断式转贴现,对于首次贴现的客户是否视为"首贷”,填报说明并未明确(人行金数不算),如果算,理论上也可以,依然是查征信。但笔者认为买断式转贴现一定不可以算,因为在直贴行已经算过一次了。

此外,S4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指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亦有对首放贷款的统计,包括[8.6.成立以来累计首放贷款金额(万元)]、[8.7.成立以来累计首放贷款笔数(笔)]、[8.8.成立以来累计首放贷款户数(户)],该表中“首放贷款”都是指未从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过贷款(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贷款口径的增加导致统计的难度增加,尤其是部分村镇银行成立已达十多年。



利率方面,《通知》提出,商业银行要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走势,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确保2021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20年基础上保持平稳态势。

去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都在4.5%以下。工商银行2020年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13%,比上年下降39个基点。

对于普惠金融利率成本的监测,也以有地方监管部门通过特色数据统计表加以监测。比如设置了当年普惠贷款利润率指标,通过实际收入减去当年平均FTP支出、经济资本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税金成本得出当年平均普惠贷款利润率,即当年普惠贷款利润/当年普惠贷款日均余额。



在贷款资金用途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实贷款“三查”,强化内控合规管理,严禁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利”,防止资金变相流入资本市场和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

不久前,三部委《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对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不得以企业证明材料代替实质性审核。

此类生产经营性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注册企业时间较短,符合小微型企业划型,信贷资金不但被挪作他用,违规流入了房地产领域,而且因符合S71报表填报要求,满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要求。



《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不良容忍度和授信尽职免责规定,切实保护基层积极性。要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度有机结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际不良率在容忍度以内的分支机构,对分支机构负责人、小微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无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范制度行为的,可免予追责

8. 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银行下发调研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情况。
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统治由调查统计部门发出,意在摸底统计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已经收到一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此次《通知》显示,暂未对联合贷款的规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为央行要求各银行上报的统计数据,包括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规模、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特别区分了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监管机构已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严管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今年4月以来,深圳等地也在紧急摸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包括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情况。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监管数月前已经入场检查房抵经营贷流入楼市,“检查新发放的所有贷款。用了跨行资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严格。”
刚刚过去的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继续强调“房主不炒”的定位,并指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此前,银保监会刚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线上消费贷款规模有多大
问题在于,对于线上消费贷款(互联网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市场只能大约统计规模在万亿元以上。
概因央行、银保监会的传统统计口径不包括此项。“监管还是要穿透去看线上消费贷的最终流向。”上述业内人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拆解互联网贷款信贷聚合模式,在互联网贷款产业链上,当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贷聚合模式”,即助贷或联合贷款,由蚂蚁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满金融、微众银行或新网银行等金融科技机构牵头或撮合,引入大数据风控、担保增信、银行等资金方。
根据银保监会的互联网贷款新规,互联网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房产。
具体要求是,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房产、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
此外,新规怼互联网贷款统计提出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数据统计与监测机制,并可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等因素提出审慎性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

9. 现在到处鼓励人贷款,不知道意欲何为

我不知道楼主所说的“到处”,到底指的是谁,不过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为别人创造能贷款的条件,并不是一件坏事。

咱们国家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鼓励全民创业创新。因为国有经济就那么些,国有企业也是有限的,全国人民要是都指国有经济,咱也没班上了,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国家提供个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只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却没有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国家近年来出台的普惠金融政策,想尽办法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这也包括个人的个体工商户之类的私企。

民营企业贷款到底有多难,相信每一个自主创业的人都有体会。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多自有资金,企业要发展,要扩张,需要钱,现在更多的是贷款难,而不是随便就能贷到款。这也不怪银行,因为银行也是企业,自己的人也要养活,也需要自负盈亏。

因此,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国家,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都在想办法,找出路,想要尽量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贷款问题。

那个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还会记得。美国老太太还了一辈子贷款,到老了才还完。但是也住了一辈子新房子,好房子;而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直到最后老了才住上新房子,这就是思维不同导致的不同的人生经历。

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消费类贷款,各种线上金融贷款产品,是很好的,既方便了借款人,不用亲自跑银行,就能贷到款,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又能让银行增加了些许的收入。

对银行来说,设计这样的产品的目的就是双赢,银行要挣钱,客户也能拿到想要的贷款,这都是好事。如果没有这么多的金融产品,相信,若干年以前,如果我们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从亲戚朋友那借钱吧,或者再急眼了,就去找高利贷吧,而现在不同了,银行的线上贷款产品,利率不太高,手续又方便,在自己想用的时候,就能拿到钱,这并不是坏事。

银行对贷款产品的推出,都有大背景,跟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有关系。有没有还记得多年以前,国家为了鼓励买房,有些城市出台了零首付的政策?现在看看还能零首付贷款吗?前段时间是不是有银行在审核现金贷业务,不再像以前那么宽松了?

如果现在想做点什么,去摆个摊,开个小店,买台车,都可以先查看一下,银行有没有合适的贷款产品适合自己,能不能贷,能贷多少钱,省得跟七大姑八大姨张嘴了,想买一个大件,也不用非得等着钱攒够了,信用卡就搞定了。咱就管自己是不是达到了目的?不用操心银行从咱身上薅羊毛了,要是老这么想,不想让银行薅着,那自己啥事也别办了。

本人专注于分享与银行相关、和生活贴近的 财经 内容,欢迎关注【博文微金融】!

目前的 社会 上,只有一种贷款是值得被推崇,被鼓励的,那就是住房贷款!因为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利率非常低,时间非常长,还款压力相对较小,并且有利于广大群众的“良性”贷款。

除了这一款贷款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贷款其实都是“恶性”的,甚至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群众来说,不适合,不应该,尽量不要参与,除非你真的是有很强的赚钱能力,甚至有很好的项目!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的一个好兄弟刚结婚2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2年里的某一天里,他的老婆被爆出欠下了80万的巨款,这对于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家庭来说是五雷轰顶的。

而这个80万的巨款据说还不是因为赌博,只是因为以贷养贷的结果!他的老婆开始只是痴迷于奢侈品,所以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不断地进行贷款。

360、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等,全部被她借遍了,后来额度不够了,不能借了,就开始问一些民间的平台借款,于是越陷越深,最后以贷养贷,难以支撑,被爆了出来!

最可笑的是,听我兄弟说,她因为要还贷款,把自己老公给她买的戒指卖掉了,进行还债!还在京东金融白条上,买了一只手机(因为只能用于消费),然后把这只变现出来的8000元手机,转变为6000元卖掉,用于还债。

所以说,贷款非常可怕,并且摧残着目前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透支着他们的未来!如果你没有一个持续的收入,并且没有定力,最好不要随意,放肆的用贷款!!

天上从不掉馅饼,

地上小心有陷阱。

套路贷,高利贷,

圈圈套套把人害。

帮炒股,帮理财,

早晚推上断头台。

冤魂附体难分离,

至少也得脱层皮。

若有电话打进来,

直接挂机免祸灾。

信用卡不希望全额还款,叫你分期。

在二十多年前,中国 社会 还很少有人贷款。而最近十几年来,又是房贷、车贷,还有各种消费贷款更是层出不穷。先抛开国内70后、80后群体持有房贷、车贷不说,我们的90后群体多数人都有贷款,平均每个人贷款12.7万,估计要用18个月才能还清。与此同时,像信用卡透支、花呗、京东白条这样的帮助你借款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现在到处都在鼓励大家贷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特别是民间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个贷款、分期付款的无限商机。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群体也比较需要借贷,因为年轻人储蓄存款较小,靠借贷可以提高生活品质。于是,市场上有这方面的借贷业务需求。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个人贷款业务就发展起来了。

第二,国家也需要鼓励国民适度借钱消费,去化商品库存压力,来刺激经济增长。比如年轻人收入有限,根本消费不起房子、车子、大小家电等商品,这会造成大量商品滞销,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而通过个人贷款,分期付款的方式,能让大家早点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同时,由于消费需求的上升,国内通过消费来启动经济增长才会得以实现。

第三,中央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于是就会有一大批年轻的精英下海创业。但是创业者毕竟资金有限,于是中央就提出了普惠金融,让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服务于大众创业之中。只有中小微企业资金有了保障,中国就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而且民间投资创新性要比国企好,这更有利于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

平心而论,如果个人消费类贷款运用适当,肯定能改善借款人的生活品质。比如中美两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还了一辈子的贷款,到老了也就还清了,但是这套新房子她住了一辈子,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前得到了改善。而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直到老了才住上新房子,可能也享受不了几年高品质的生活了这就思维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所以,居民个人适度负债是值得提倡的,但凡是要有度,如果让个人过度借贷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适度的贷款有利于提前购物消费,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过度的加杠杆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举个例子,房地产贷款30年,到期支付的利息要超过房子本身。而在国外房贷一般最长不过10-15年。如此高的还贷年限和利息支出,会使居民替银行和开发商打工,而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就少了。所以,鼓励大家贷款消费没有错,但过度的加杠杆,会大大削弱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

再者,适度的贷款,可以刺激消费,但过度的贷款消费,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有些90后不仅是透支了信用卡去消费,而且还把从花呗等处借来的钱,来偿还前面的欠债。甚至更有一些在校大学生,都还没有参加工作,就已经开始举债消费了。而这些人的盲目透支消费,会带来较大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最后,适度鼓励个人贷款消费,于国于民都有利,但是不顾一切的透支消费,会导致很多年轻人还不上欠债,那么不但是当事人的信誉会受到影响,而且其生活也因讨债公司上门催讨而深受影响。比如,有些在校大学生透支消费后,还不出贷款,于是讨债的上门催讨,这样一来影响到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正常作息,扰乱了校园的秩序,给 社会 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现在到处都在鼓励个人贷款消费,主要是这些人看到了借贷消费行业潜在的商机,以及加杠杆对激消费的作用。我们也觉得适度加杠杆,于国于民都有利。但凡是都是要有一个度,如果盲目加杠杆,会导致未来消费能力的削弱,同时也会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更关键的是从此债务纠纷上升, 社会 正常运营秩序都会受到影响。

看到这个话题我不能不说为什么银行到处找我贷款…平安给我五十万…建行二十万…工行也是二十万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也是二十万…没办法我今天办了为了那588元免费送的行李箱要我每个月必须消费62块钱必须十二个内不能消户…62块到二十万随我花…亲!我要借钱干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银行借钱给我…是天上掉馅饼吗?可支付宝花呗都有二万…借呗我没有开通…可京东买手机送我二百我才开通了白条…也有几万的额度。难道真的到了诚信时代?

其实很好理解,让你给银行打工,养活它然后再养活自己。既能让你超前消费拉动经济,又能让你乖乖地为了活着而努力工作!大道理不必讲透,许多人都明白!

到处鼓励人贷款,是我们 社会 从储蓄型 社会 向消费型 社会 转变一大表象。

我国曾是储蓄大国,至今储蓄率在国际上还是高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逐步改变,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把有存款当成人生大事,而是把及时行乐作为自己的追求。

其实,西方 社会 就是典型的消费型 社会 。人们基本都不会有存款,每周的工资基本花完,不够就用信用卡。看看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不是也在向这样的情况靠拢?

既然是转向消费型,那么存款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想要消费怎么办?——贷款呗,于是各种消费金融不断发展壮大。与国外以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为主不同,我国还多了“互联网金融”机构,而因互联网强大的推广力量,人们接收到的贷款广告推送也就非常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到处鼓励人贷款。

所以,这种现象是我国向消费型 社会 转向的外在表象,也是一种趋势。不要总怪“人心不古”,而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自然而然的变化。

当然,我们不应当鼓励“高利贷”、“套路贷”的存在,必须为众多贷款机构划上一条明确的红线,而不是模凌两可,听之任之。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现今 社会 就是金钱第一位,网上种种贷款,就是利益放在第一位,其它都在后边,造成了很复年轻人负债累累,大大的搅乱了 社会 安定,也伤害了家庭的合协。

有一天,唐王游历山川,到达安庆振风塔,与一高僧谈道,唐王问,长江之中这么多船川流不息,请问一天有多少条船?高僧答,只有两条,一条叫名,一条为利,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现在也一样吧,利益的驱动是主因。鼓励人贷款,其实当你他们发现你真的没有能力,真的缺钱的时候,你想要贷款人家往往不给你;那些不缺钱的,反而是这些机构的核心目标,为什么呢?还款的能力。

贷款,其实就是用未来的现金来支付现在的生活,如果你未来能够成长,那么可以还掉;如果未来不能成长呢?未来咋办?所以,放眼望去,只有房贷,才算是良性的贷款,没有之一。

消费贷好吗?好不好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如果是站在发展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角度,当然好啊,消费能拉动GDP;如果是站在借款方角度呢?如果是正常的贷款利率也无关打紧,但是一些高利贷,套路贷,砍头贷,就是灾难了。

建议大家:要借款就上银行,如果银行不给,就上支付宝或者信用可;千万不要听什么金融小贷公司的电话,还有,不缺钱的时候不要想着分期,不要想着乱消费。远离高利贷,套路贷以及砍头贷,校园贷;有问题,立马找警察叔叔。大家认为呢?

10. 现在到处鼓励人贷款,不知道意欲何为

我不知道楼主所说的“到处”,到底指的是谁,不过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为别人创造能贷款的条件,并不是一件坏事。
咱们国家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咱们国家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鼓励全民创业创新。因为国有经济就那么些,国有企业也是有限的,全国人民要是都指国有经济,咱也没班上了,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国家提供个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只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却没有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国家近年来出台的普惠金融政策,想尽办法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这也包括个人的个体工商户之类的私企。

民营企业贷款到底有多难,相信每一个自主创业的人都有体会。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多自有资金,企业要发展,要扩张,需要钱,现在更多的是贷款难,而不是随便就能贷到款。这也不怪银行,因为银行也是企业,自己的人也要养活,也需要自负盈亏。

因此,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国家,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都在想办法,找出路,想要尽量多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贷款问题。
个人消费类贷款如果运用恰当,是能改善借款人生活品质
那个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还会记得。美国老太太还了一辈子贷款,到老了才还完。但是也住了一辈子新房子,好房子;而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直到最后老了才住上新房子,这就是思维不同导致的不同的人生经历。

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消费类贷款,各种线上金融贷款产品,是很好的,既方便了借款人,不用亲自跑银行,就能贷到款,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又能让银行增加了些许的收入。

对银行来说,设计这样的产品的目的就是双赢,银行要挣钱,客户也能拿到想要的贷款,这都是好事。如果没有这么多的金融产品,相信,若干年以前,如果我们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从亲戚朋友那借钱吧,或者再急眼了,就去找高利贷吧,而现在不同了,银行的线上贷款产品,利率不太高,手续又方便,在自己想用的时候,就能拿到钱,这并不是坏事。
个人观点:能用的时候抓紧用,恰当地用
银行对贷款产品的推出,都有大背景,跟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有关系。有没有还记得多年以前,国家为了鼓励买房,有些城市出台了零首付的政策?现在看看还能零首付贷款吗?前段时间是不是有银行在审核现金贷业务,不再像以前那么宽松了?

如果现在想做点什么,去摆个摊,开个小店,买台车,都可以先查看一下,银行有没有合适的贷款产品适合自己,能不能贷,能贷多少钱,省得跟七大姑八大姨张嘴了,想买一个大件,也不用非得等着钱攒够了,信用卡就搞定了。咱就管自己是不是达到了目的?不用操心银行从咱身上薅羊毛了,要是老这么想,不想让银行薅着,那自己啥事也别办了。

目前的 社会 上,只有一种贷款是值得被推崇,被鼓励的,那就是住房贷款!因为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利率非常低,时间非常长,还款压力相对较小,并且有利于广大群众的“良性”贷款。

除了这一款贷款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贷款其实都是“恶性”的,甚至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群众来说,不适合,不应该,尽量不要参与,除非你真的是有很强的赚钱能力,甚至有很好的项目!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的一个好兄弟刚结婚2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2年里的某一天里,他的老婆被爆出欠下了80万的巨款,这对于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家庭来说是五雷轰顶的。

而这个80万的巨款据说还不是因为赌博,只是因为以贷养贷的结果!他的老婆开始只是痴迷于奢侈品,所以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不断地进行贷款。

360、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等,全部被她借遍了,后来额度不够了,不能借了,就开始问一些民间的平台借款,于是越陷越深,最后以贷养贷,难以支撑,被爆了出来!

最可笑的是,听我兄弟说,她因为要还贷款,把自己老公给她买的戒指卖掉了,进行还债!还在京东金融白条上,买了一只手机(因为只能用于消费),然后把这只变现出来的8000元手机,转变为6000元卖掉,用于还债。

所以说,贷款非常可怕,并且摧残着目前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透支着他们的未来!如果你没有一个持续的收入,并且没有定力,最好不要随意,放肆的用贷款!!

不请自来。贷款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种工具。

首先,随着提前消费理念在我国的逐渐流行,很多年轻人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提前消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信用卡、花呗、白条这些其实就是个人消费贷款的另一种模式而已。

其次,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解决就业,税收等多方面问题,创业之自己也能实现阶层的跨越。除了少部分富二代可以用自己的创业外,绝大部分创业者的钱只能靠借贷来完成,这就是为金融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

然后,国家也需要鼓励国民适度借钱消费,去化商品库存压力,来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国家是传统意义上的储蓄型国家,储蓄率在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这样的话消费能力就相对来说较弱,国家就是鼓励大家消费。

最后,我们所说的鼓励贷款是正常生活的必要的部分,比如房贷、车贷、助学贷款等等,这些都能称之为对自己和家人的投资。而我们反对的是贷款买奢侈品,贷款赌博等不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们一直反对的。

综上所述,贷款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种工具。如果运用得到,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

在二十多年前,中国 社会 还很少有人贷款。而最近十几年来,又是房贷、车贷,还有各种消费贷款更是层出不穷。先抛开国内70后、80后群体持有房贷、车贷不说,我们的90后群体多数人都有贷款,平均每个人贷款12.7万,估计要用18个月才能还清。与此同时,像信用卡透支、花呗、京东白条这样的帮助你借款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现在到处都在鼓励大家贷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特别是民间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个贷款、分期付款的无限商机。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群体也比较需要借贷,因为年轻人储蓄存款较小,靠借贷可以提高生活品质。于是,市场上有这方面的借贷业务需求。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个人贷款业务就发展起来了。

第二,国家也需要鼓励国民适度借钱消费,去化商品库存压力,来刺激经济增长。比如年轻人收入有限,根本消费不起房子、车子、大小家电等商品,这会造成大量商品滞销,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而通过个人贷款,分期付款的方式,能让大家早点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同时,由于消费需求的上升,国内通过消费来启动经济增长才会得以实现。

第三,中央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于是就会有一大批年轻的精英下海创业。但是创业者毕竟资金有限,于是中央就提出了普惠金融,让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服务于大众创业之中。只有中小微企业资金有了保障,中国就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而且民间投资创新性要比国企好,这更有利于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

平心而论,如果个人消费类贷款运用适当,肯定能改善借款人的生活品质。比如中美两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还了一辈子的贷款,到老了也就还清了,但是这套新房子她住了一辈子,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前得到了改善。而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直到老了才住上新房子,可能也享受不了几年高品质的生活了这就思维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所以,居民个人适度负债是值得提倡的,但凡是要有度,如果让个人过度借贷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适度的贷款有利于提前购物消费,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过度的加杠杆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举个例子,房地产贷款30年,到期支付的利息要超过房子本身。而在国外房贷一般最长不过10-15年。如此高的还贷年限和利息支出,会使居民替银行和开发商打工,而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就少了。所以,鼓励大家贷款消费没有错,但过度的加杠杆,会大大削弱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

再者,适度的贷款,可以刺激消费,但过度的贷款消费,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有些90后不仅是透支了信用卡去消费,而且还把从花呗等处借来的钱,来偿还前面的欠债。甚至更有一些在校大学生,都还没有参加工作,就已经开始举债消费了。而这些人的盲目透支消费,会带来较大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最后,适度鼓励个人贷款消费,于国于民都有利,但是不顾一切的透支消费,会导致很多年轻人还不上欠债,那么不但是当事人的信誉会受到影响,而且其生活也因讨债公司上门催讨而深受影响。比如,有些在校大学生透支消费后,还不出贷款,于是讨债的上门催讨,这样一来影响到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正常作息,扰乱了校园的秩序,给 社会 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现在到处都在鼓励个人贷款消费,主要是这些人看到了借贷消费行业潜在的商机,以及加杠杆对激消费的作用。我们也觉得适度加杠杆,于国于民都有利。但凡是都是要有一个度,如果盲目加杠杆,会导致未来消费能力的削弱,同时也会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更关键的是从此债务纠纷上升, 社会 正常运营秩序都会受到影响。

所谓的“鼓励人贷款”,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正确。鼓励贷款,自己可以不贷款。而对于有需求贷款的人而言,能最快的方式了解贷款的行情,也是好事。凡事有正方两面,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如果说到处鼓励人贷款就是坏事,那么对于想贷款的人而言,才真正的是坏事。

对于贷款而言,没有“意欲何为”,更重要的是每家公司的营销影响。

我经常接到银行、金融机构关于贷款的电话,一天最多的时候接到过5通类似电话。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影响:

1、前几年做生意的时候,可能个人信息被贩卖,所以到现在没有做生意的时候,类似贷款的电话仍旧经常打到我这里。

如果在前几年,特别是生意才刚刚起步的时候,确实贷款资金对生意能起到很大的帮助。甚至,生意的规模能扩大好几倍,那个时候需要资金投入。但是,那个时候类似贷款的电话真的很少,都是一些关于发票的电话,没有关于贷款的电话。

对于我而言,角色转变,也就能感觉到贷款对于需求者的重要性。从方面的角度讲,现在并不是到处鼓励人贷款,而是寻找贷款需要资金的市场,进而帮助投资者、生意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2、金融从业者越来越多,并且人才流动习性很大。前几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刚好他一位做贷款的朋友也在那里,就与他聊了聊。从他的言语中,我发现现在贷款业务并不好做,信用级别高的、能抵押贷款的投资者、生意人越来越少,市场也越来越窄。再加上每一年有着大量的相关从业者进入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很多新入行的从业者很多都选择了电话推广这一条线路,就是寻找可能潜在的公司老板、经理、生意人等,给他们打电话,寻求业务合作,给人的感觉就是,到处让人贷款。

所以,关于“鼓励人贷款”是需要客观看待的,我认为没有什么“意欲何为”,是相关金融公司营销的手段以及角色的不同,所造成的理解不同。

到处鼓励人贷款,是我们 社会 从储蓄型 社会 向消费型 社会 转变一大表象。

我国曾是储蓄大国,至今储蓄率在国际上还是高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逐步改变,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把有存款当成人生大事,而是把及时行乐作为自己的追求。

其实,西方 社会 就是典型的消费型 社会 。人们基本都不会有存款,每周的工资基本花完,不够就用信用卡。看看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不是也在向这样的情况靠拢?

既然是转向消费型,那么存款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想要消费怎么办?——贷款呗,于是各种消费金融不断发展壮大。与国外以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为主不同,我国还多了“互联网金融”机构,而因互联网强大的推广力量,人们接收到的贷款广告推送也就非常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到处鼓励人贷款。

所以,这种现象是我国向消费型 社会 转向的外在表象,也是一种趋势。不要总怪“人心不古”,而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自然而然的变化。

当然,我们不应当鼓励“高利贷”、“套路贷”的存在,必须为众多贷款机构划上一条明确的红线,而不是模凌两可,听之任之。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有一天,唐王游历山川,到达安庆振风塔,与一高僧谈道,唐王问,长江之中这么多船川流不息,请问一天有多少条船?高僧答,只有两条,一条叫名,一条为利,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现在也一样吧,利益的驱动是主因。鼓励人贷款,其实当你他们发现你真的没有能力,真的缺钱的时候,你想要贷款人家往往不给你;那些不缺钱的,反而是这些机构的核心目标,为什么呢?还款的能力。

贷款,其实就是用未来的现金来支付现在的生活,如果你未来能够成长,那么可以还掉;如果未来不能成长呢?未来咋办?所以,放眼望去,只有房贷,才算是良性的贷款,没有之一。

消费贷好吗?好不好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如果是站在发展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角度,当然好啊,消费能拉动GDP;如果是站在借款方角度呢?如果是正常的贷款利率也无关打紧,但是一些高利贷,套路贷,砍头贷,就是灾难了。

建议大家:要借款就上银行,如果银行不给,就上支付宝或者信用可;千万不要听什么金融小贷公司的电话,还有,不缺钱的时候不要想着分期,不要想着乱消费。远离高利贷,套路贷以及砍头贷,校园贷;有问题,立马找警察叔叔。大家认为呢?

现在不少人贷款,我认为有正面反面两个因素。
一、正面因素
国家经济大环境是经济发展趋于稳中求胜,但是仍然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而为此国家近两年出台的政策多为鼓励双创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方面的支持。在这一方面就对金融业和双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正面的导向。

由于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社会 就产生了一股创业的热潮,包括高校在内,都在进行创新创业,学校内的创业大赛每年举行,并通过现金、荣誉的奖励来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教师对创新创业进行指导。

虽然吸引了相当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创业活动,但是青年人由于没有最基础的财富积累,缺少相应的初创基金。此时就需要金融行业的后期支援,也就出现了国家对于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补贴,以及金融行业的优惠补贴政策。这是到处鼓励人贷款的一个正面因素。
二、反面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除了鼓励双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拉动内需。而拉动内需的主要方式就是鼓励百姓进行消费。适度的贷款有利于提前购物消费,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如果个人消费类贷款运用适当,对于借款人的生活品质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但过度的超前消费行为会大大削弱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甚至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比如现在00后、90后通过透支信用卡进行消费,然后再把从花呗等处借来的钱,用于偿还前面的负债,这些人的盲目透支消费,不仅会给自己的信用带来隐患,还会带来较大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所以适度鼓励个人贷款消费,于国于民都有利,但是不顾一切的透支消费,对于没有信用意识的青年人会带来很多隐患。这是到处鼓励人借贷的一个反面因素。

以上可以看出“现在到处鼓励人贷款,不知道意欲何为”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看到这个话题我不能不说为什么银行到处找我贷款…平安给我五十万…建行二十万…工行也是二十万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也是二十万…没办法我今天办了为了那588元免费送的行李箱要我每个月必须消费62块钱必须十二个内不能消户…62块到二十万随我花…亲!我要借钱干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银行借钱给我…是天上掉馅饼吗?可支付宝花呗都有二万…借呗我没有开通…可京东买手机送我二百我才开通了白条…也有几万的额度。难道真的到了诚信时代?

现在到处鼓励人贷款,不知道意欲何为?

一句话:为了利润,因为有利可图。

从前,贷款的渠道只有国家银行,与现在不同的是,最早国家鼓励贷款是因为国家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生活贫困,为了让人民尽快富起来,鼓励全民经商,让经济流通,货币流通。

国家的首批无息贷款好像是在1982年,是针对农业的,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就是可卖钱的那种,同时鼓励投资做些小生意、小买卖,这一切都是为了繁荣的经济。

但是,那时的人胆子很小,没人敢迈大步,尽管无息贷款条件宽松,贷款发放不出去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因为当时人们没有经商的意识,信息、交通也不十分发达,人们宁愿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穷日子,也不愿冒风险贷款去做生意。

这是当时的 社会 背景和 历史 条件决定的,所以,那时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解决温饱,家有1万元就是暴发户,在那时做梦都想成为“万元户”的人很多。

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盈,信息在网络里蔓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的物欲、私欲也在无限制地扩张,出现了很多人有条件享受优质生活,没有条件超前消费也要享受优质生活的现象。

于是,超前消费的现象就滋生了无花八门的贷款,贷款在扶持经济的同时,也滋生了光怪陆离生活。

市场经济催生了无数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网贷平台,就连保险公司也可以放贷。各大自媒体也会时不时跳出个贷款的广告,支付宝的花呗、借呗,360的借条等等,真可谓开花八门。总之,想借钱太简单了,到处都在鼓励人贷款,这是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钱本身没有错,但谋财的思路要正道,放贷的宗旨要阳光。从现在失信人员激增,国家对高利贷和不良贷款的治理来看,金融市场有无序发展的倾向,高利贷、套路贷、校园贷对国家金融市场的扰乱是严重的,放贷的宗旨不再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谋利,这就是现在的贷款平台和上世纪80年放贷机构的本质区别。

就拿支付的花呗来说,有了花呗可以应急,的确方便了很多,但“出来混,一定要还的”,如果无制地超前消费,超出了还款能力那将是贷款的灾难,失信、征信不良就会很容易出现。

有一些贷款平台利益熏心,为了放贷谋利,对贷款人的审核停留在对贷款人的控制上,而不是考核其偿还能力,担保能力,这种就是恶意地放贷,是害人的毒瘤,也是目前打击取缔的对象。

贷款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发展自己助力;用不好就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放贷的平台要以扶人为主,利润为辅为原则,这样才会让资金流转到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创业人手中;而作为贷款人,要牢记一个原则,你借钱是为了“借鸡下蛋”,不是为了“吃鸡”,要清楚自己的还款能力和渠道,能还才去借,这样贷款才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借贷双方才会通过贷款赚到合理合法的钱。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贷款消费要量力而行,放贷谋利要合理合法,这样的贷款才是利国利民的经济扛杆,才会有效控制风险消费和风险投资,辟免潜在的金融风险,减少债务纠纷,从而让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阅读全文

与普惠性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上贷款盗用别人身份证 浏览:492
民法典关于贷款房屋过户规定 浏览:558
贷款要准备些什么资料 浏览:107
买房子贷款流水需要多长时间的 浏览:636
10期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2015年 浏览:522
商业银行二套房贷款利率计算器 浏览:29
我爱我家小额贷款 浏览:689
微信上能小额贷款吗 浏览:752
没结婚有工作能在银行贷款吗 浏览:481
2019银行不批抵押贷款了 浏览:762
农商银行手机贷款要多久 浏览:188
贷款资料电费是发票吗 浏览:939
贷款工作信息的怎么写 浏览:691
中行打贷款余额表需要什么 浏览:143
房子有公积金贷款过户流程 浏览:902
手机网上贷款的多长时间到账 浏览:923
没有工作单位如何申请贷款 浏览:700
贵金属抵押贷款银行 浏览:647
做了捷信手机贷款 浏览:426
担保贷款怎样才算逾期 浏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