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为校园贷鼻祖,罗敏这“债”是否还能还清
作为校园贷贺凯鼻祖,罗敏这“债”还不清了。一旦提到罗敏的名字,大家就会想起裸贷暴力催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和他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有些学生陷入到校园贷的风波当中,他们甚至为此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因此罗敏不可能轻易脱身。
罗敏一直非常擅长用金钱来营销,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他了解大家的欲望,而且在直播的时候隔5分钟就会抽一台iPhone13,很多人正是奔着iPhone,所以才去他的直播间。曾经和他合作过的两位明星了解事件的经过之后,选择站出来道歉。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人去支持罗敏,罗敏再一次回归以失败告终。
㈡ 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蔽扒轮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此侍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宏信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㈢ 一个“校园贷”女大学生的经历,有很多事情是迫于无奈的,你了解校园贷吗
作为一个在媒体行业工作的我时常会接触到一些事件的受害者。我早就已经学会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我相约面谈的是一个大三的姑娘,她是一个校园贷的受害者,在这里我暂时叫她小张。最初的时候,我只是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小张,当她得知我在媒体行业工作的时候便提出想与我面谈诉说她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希望能够通过我来反映一个有关于校园贷的话题。见面之后我们便很快开始了有关于校园贷的对话。
小张告诉我她最早接触到校园贷的时候是在大二,因为当时她很羡慕自己的舍友,同学都在用新款的手机,而且作为一个女孩子她自然也是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于是经常会在网上买一些化妆品,但这些消费支出的负担对于小张的家庭经济而言是比较高的。后来小张通过一些小广告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在做信贷的人,当时对方并没有向小张询问过任何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来源,只是问她需要用多少钱。
小张当时一共借了8000块钱,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每个月省吃俭用省一点钱出来,很快就可以把这8000还上。但是借款的时候对方却提出一个要求,他告诉小张说因为借这笔钱也不需要任何的抵押,为了防止小张逾期不还钱要求她全身赤裸,拍摄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还有1个三分钟左右的短视频。
当时小张非常的犹豫,但是考虑到自己确实需要这一笔钱,于是还是狠下心来照着对方的要求做了,而且在与对方签订的借款协议当中却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在借款协议当中并没有写上利息究竟是多少,只是在口头约定当中说的是周息30%。
一星期的利息就高达2400元,试问对于一个月生活费仅1500元的小张来说怎么支付呢?后来小张没有办法只能东挪西凑,先把利息的钱补上,后来在对方的诱导之下,不断的重新写下一张又一张的欠条。就连小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写了多少欠条了,最后对方跟她开口就要40万,如果支付的话就会打电话联系自己的父母,还会把他的照片以及视频公布到学校的网站,或者是她的同学。
最后我想说的是网贷其实并不是一件犯罪,真正在犯罪的是自己膨胀的欲望。我们也不要评头论足,去谴责那些网贷的学生。其实在生活的诱惑面前,又有多少个人能够经得住诱惑呢?只能说人性,有的时候真的非常的难以琢磨,这些放贷的人明知道学生完全没有还款能力,却仍旧想要利用人性的欲望来获取高额的利益。我只是由衷的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的需求,不要去贪幕虚荣,陷入网贷,只会令美好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即使是解决了,但还是会有人因此而受伤。
㈣ 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
招学生干部“地推” 最快3分钟审核 推分期购物节 实际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
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
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视频网签
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
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㈤ 校园贷诈骗案
“请问是XXX吗?我们是中国银监会的。你在大学申请了校园贷款,所以跟你核贺源实一下。”最近大学生成了诈骗分子的目标。近日,据遵义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统计,近日来,一种以‘校园贷注销’为借口的新型骗局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诈骗分子冒充贷款机构客服人员,以‘校园贷额度要清零注销,不注销会影响征信’为由行骗,不少市民上当。
案例1
9月9日,市民赵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的长途电话。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声称赵先生大学期间申请氏猛了校园贷,现在可以帮他注销校园贷账户。起初赵先生不相信,但对方声称如果不注销他的校园贷账户,会影响他的个人征信,影响他以后贷款买房买车,于是赵先生同意了。
手表行业旅游
9月10日,市民陈女士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陈骁大学期间借的9000元“校园贷”一直没还。现在国家在大力整治校园贷。如果陈骁不还钱,会影响他的个人信用信息。虽然陈女士上学期间没有借校园贷,但陈骁信以为真,因为对方提供的信息一点都不差。对方提出,只要按她说的做,就可以帮陈女士清除贷款记录,个人征信不受影响。
警方提醒
“骗子让受害者去查各种贷款平台。当受害者打开每个贷款平台时,他们通过‘共享屏幕’指示受害者按照要求操作。其实就是让受害人把贷款平台的钱转过去,然后以各种理由骗走。”市反诈骗中心的警察说,如果受害人急于歼拍桥抹去贷款记录,他会听骗子的。
对此,警方提醒,应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所有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提到“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账户”等关键词,都是诈骗。
从遵义看
㈥ 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是如何“滚”成19万的
近日消息: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滚”成19万
贷款时彼此签有合同、借条等,大多属于个人借贷纠纷,想要争取合法权益,需要走民事诉讼的途径。
㈦ 大学生借14万到手4万,揭秘网络借贷的乱象!
“校园网贷”,犹如盛开在校园的“罂粟花”,外面虽然美丽妖娆,但其甜蜜的花香却隐藏了致命的诱惑。
近年来,网络 贷款 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宠,虽然贷款额度不高,能为临时资金短缺的大学生带来暂时性的方便,但行业规则一旦被打破,就如同撒向大学生的诱饵和鱼钩,使得他们挣不开身。
有关校园借贷乱象的报道屡见不鲜,从因贷款无力偿还,到出卖裸照“裸条”借贷,再到跳楼自杀,引发了外界强烈的关注。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日前,有媒体再度报道了一则有关网络借贷的消息,有大学生借 14 万到手的只有 4 万,而逾期后的日利息更是高得吓隐好凯人,达到30%。
经过调查才知道,事情大概是这个样袜没子的:
去年9月,湖南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小周因为急用钱,用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做抵押向某借贷平台借了一笔款。此后,还款日期逼近,小周又在借款平台的“热心帮助”下拆东墙补西墙。短短一个月,已经向数十个借贷平台借款了,总额高达十几万。而实际上,在两张最大的借条里,小周写的借款金额是10万和4万,但到手的只有约4万。
此后,小周陆续还了6万多借款,催款电话却还源源不断打上门。小周的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断接到催款骚扰电话。
最终,小周无奈休学,中止了一场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精彩大学生活。
爸妈从小就教导我们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但有人就是没往心里去,想着如何走捷径,认为伸手就能够到的东西,不用白不用。而结果是,不劳而获的代价往往来得更沉重。
刚刚准备踏入大学的考生们,人生何等精彩,岁月如此静好,可是,小周却灶唤因为一个不留神,就此断送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原来,免费的午餐才是最昂贵的”。高考后的第一课,竟是如此深刻!
2、揭秘网络借贷的乱象
“校园网贷是个坑,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这是来自一位深陷校园贷同学的告白。
当催款电话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原本美好的校园生活从此失去了应有的宁静。
校园贷,本是一种服务于大学生助学、创业的贷款平台。但是由于缺乏管制,使得校园贷在法律的灰色空间内野蛮生长,沦为不少不法分子进行交易的工具。名义上,校园贷利息低,借款手续简单,看似安全保险,然而事实却是令人难以想象。
案例一:2016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有学生反映,该校大四学生边某让部分同学以个人名义帮其进行网络信用贷款,但因未能履行承诺,致使帮其贷款的学生被贷款平台催缴本息。据悉,涉及疑似借贷被骗的南农学生有57人,总金额近150万元。
案例二:青岛读大三的小陈一年前接触了校园贷。分期付款带来的“便宜、省事”,还有购物的快感让她喜欢上了这种借贷模式。半年内,小陈分别在趣分期、分期乐等15家校园贷平台上借贷消费,购买了多种苹果电子产品、名牌包包、化妆品、尼康相机等。每次的金额都不大,1000、5000,但很快,她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积累了10万左右的欠款,每个月要支付4000左右的本金和利息。根据记者综合统计,小陈的借贷成本在30%,也就是说她10万元左右的欠款,有3万是需要支付给平台的利息。
案例三:湖南某学院体育专业的大四学生方某,从去年10月左右至今,通过借用18位同学的个人身份信息,以“梦想基金”、“校园贷款”等名目,在名校贷、 京东 白条、极速学贷、钱米等12家P2P贷款平台上,共借本金和各项费用50多万元后失联。
其他:2016年12月30日,20岁的广州某高校大二学生小菲(化名)在借款平台“51短借”借了2000元,仅三个月的时间利滚利变成了11万;湖北某大学生借贷5000元,半年利滚利成了26万;上海某大学生借贷4万,半年欠下100万……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种种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一笔小数目的金钱,短短时间就可能滚成巨款。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又该如何去承受这巨大的负债压力呢?!
网络借贷存在很多乱象,除了高额的利息,更可怕的是,暴力催款。
例如,被媒体曝光的裸条贷(指借款人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或小视频作为担保,一旦逾期未还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
例如,通过打爆借款人的电话、发恐吓短信、骚扰借款人的室友、家长、老师的方式 催收 ;
例如,以假装律师口吻催收、假装法院涉诉短信、发布人身攻击性的的恐吓信息等方式让你担惊受怕,逼迫你还款。
这些江湖套路太深,学生们往往心惊胆战、烦不胜烦,但又无可奈何。
可怕的“校园网贷”,就犹如盛开在校园的“罂粟花”,外面虽然美丽妖娆,但其甜蜜的花香却隐藏了致命的诱惑。可偏偏有人趋之若鹜,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从此求学之路就变成了“不归路”。
3、如何避免校园贷陷阱?
近年来,随着借贷市场的日益活跃,借贷方式愈加多种多样,骗子的诈骗手段也是越来越新颖,有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有的着实考验智商,让人防不胜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消费群体,数量庞大而集中。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支出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骗子们正是利用大学生缺乏金融知识、只消费没收入、自控能力较差、急需周转资金等有利条件,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
校园网贷就像只无形的“黑手”,给诸多莘莘学子带来伤害,甚至酿成悲剧。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应该做到以下八点:
1)、防止透支未来
在消费主义横行的今天,“卡奴”是常见的称谓,“花未来钱”常见诸于报端,“分期付款”更被看做是 理财 中管理现金流的常见招数。现在很多学生用分期手段来享受大额超前消费,虽然在消费的时候享受到了乐趣,可是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每日都要为分期做还款,压缩生活开支,直到分期结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逾期,逾期的后果可想而知,错估自身还贷能力的同时,还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2)、防止冲动消费
每月生活费不少,也很节省,可是为什么突然就“穷”了呢?原因很可能就是一些“冲动型消费”,冲动型消费即突然间心血来潮花很大的价钱购买一些东西,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名牌包包、当季最火的口红等,脑门儿一热就很有可能刷爆信用卡,造成经济上的困境。所以,我建议,避免冲动消费,可以在电子行业、手机软件、 支付宝 上加入一些最高消费金额限制的措施来约束自己。
3)、坚决不做卡奴、贷奴
很多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办理信用卡和高利贷,虽然短期获得了经济上的高消费,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却要为信用卡、高利贷的还款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严重者会走上歧途,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都会有影响。
4)、勤工助学,缓解压力
节流的同时还需要开源,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里有很多可供学生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除了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之外,平时多参加一些兼职,或者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能得到一定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还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在这里,阿金要郑重地提醒同学们,在兼职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上当受骗。
5)、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听信校园贷的宣传,江湖险恶,涉世不深的学生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一旦入套,追悔莫及。另外,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未走出校门,身背债务及心灵创伤会给今后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6)、建立合理的理财方式,科学的消费观
大学生一定要有合理的理财方式,很多学校没有开设理财课程,但有的学习会有选修课,可以选修,另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追求超出自家(父母能提供的费用)经济能力的物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7)、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
不轻易在网上透露自己的身份,不轻易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比如身份证、学生证或者是个人的信息)给别的同学或老师或陌生人,学生群体应该注意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包括个人信息及证件等,防止被心怀不轨者利用,造成个人声誉、利益损失。
8)、确实需要用钱的话要到正规平台
如果真的需要,可以预估自己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否可以正常还款再确定分期。如今,各银行都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助学贷款等项目。当遇到资金问题时,学生群体应加强与辅导员、学校管理部门等的沟通交流,防止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4、网络借贷亟待监管
市场空间庞大表明校园贷业务存在的合理性。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
但由于监管不力、缺乏规则、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
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稍不留神就将处于审核过宽、高息重费、暴力催收等各方蛮力的挤压之下,一旦迸出鲜血,喷溅在高校净土,难免触目惊心。
然而在一系列校园网贷悲剧和乱象的背后,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立法、监管和执法的缺失。大学生虽已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但毕竟社会经历、经验欠缺,且对违约风险认知程度有限。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网贷悲剧和乱象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在校园网贷立法、部门完善、执法等方面有所作为。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如果你要参与到网络借贷,一定要量力而行,认清正规的网贷平台然后再实施交易,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注意提高警惕。
㈧ 超前消费大学生成诈骗重灾区,注销校园贷,我们该怎么做
全国多地出现“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不少在校及刚毕业学生“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
江苏扬州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陈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园贷款,如果小陈再不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
网络陷阱重重,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掉进陷阱啦,遇到此类事件,做到:多甄别、不轻信、不提供个人信息。
中消协建议: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办理贷款务必做好前期工作;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留存有关凭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关注,学习法律不迷路。
遇到法律问题未解决怎么办?找懂法帝来帮忙,一家平台上百个律师随心选,为您的案件找到更加适合的律师,懂法帝为您千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