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找到国内汽车金融(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具体数据 能给我数据最好 或者告诉我怎么去找也行 可以追加分
汽车消费信贷余额
2001-2008年的分别是:(亿元)
436 1150 1839 1587 1087 1008 1107 1583
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第305页
㈡ 求 近几年 美国、日本、印度等 贷款买车占所有汽车销售额的比率(即汽车贷款市场渗透率)
如果要写报告的话那就帮不了你了,我前段时间参加公司培训的时候大概看到过这样一组数据,要精确的肯定比较复杂,2010-2015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网上有下载,这个报告里面应该有数据,记得欧美是70%,印度是35%,中国是10-12%,大概是这个概念。
㈢ 美国近几年的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连续加息16次,每次0.25个基准点
㈣ 哪里可以找到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2000—2010)的相关数据全国的总额即可。
这个有部门统计吗?
㈤ 哪里可以找到汽车消费贷款的数据或资料
你是做什么的?如有须要可以加我,我这有,我从事汽车贷款有6年了,手上资料比较全面,可以帮到你。
㈥ 3月美国汽车销售数据出炉 下滑超过38%
刚进入4月,美国相关行业机会就公布了其3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与之前预计的一样,3月份美国汽车销量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但是并未出现像之前机构预测的那样的一跌到底。
数据显示,美国3月轻型汽车总销量为992392辆。在此之前,市场分析机构J.D??Power预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迅速扩散,美国3月份汽车销量将下降80%或更多。实际上来看,数据远没有那么惨烈。
资料图
根据J.DPower基于全美经销商销售店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截至3月22日当周,全美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22%,美国西海岸一些城市的降幅甚至高达40%。
J.DPower负责数据与分析的副总裁陶森·约米尼(TysonJominy)表示,我们预计各级政府下达的疫情限制令将在下周产生更广泛的影响,销售额将下降80%或更多。
根据数据显示,综合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数据,通用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销量下滑幅度控制在10%以内,相信是由于美国在3月份疫情加快爆发,1.2月并未有太大的影响所致。根据数据,通用和克莱斯勒分别下滑7.1%和10%以上,主要是由于三月份数量的大幅下降。
通用汽车销量为618335台,旗下四大品牌均出现了销量下滑,而别克同比降幅最大达34.7%。菲亚特克莱斯勒第一季度销售了446,768台汽车,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了498,425台。
尽管通用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两家公司都没有提供月度销量数据,但需求明显在3月中旬大幅下滑。大众、本田、现代和马自达在内的汽车品牌3月销量下滑幅度均超过了40%。
大众汽车1月份和2月份在美国市场的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4%,但3月份暴跌42%。这直接导致整个第一季度销量下滑了13%,至75075台,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减少了近1.1万台。
本田在美国3月份的销量几乎腰斩,销量下滑幅度达到48%,其中雅阁销量下滑了51%。但在3月之前的1-2月,本田销量还实现了0.2%的增长。
本田称,即使在3月中旬之前销量还在增长,但3月下半月大量的经销商官关门暂停新车销售,只保留了服务和维修的基本业务,以准守当地的疫情禁令。
3月,本田整体上在美国的销量下滑了48%,第一季度下滑了19%。
现代汽车3月在美国市场也受到了疫情重击,共计销售了35118台汽车,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43%。该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了11%。
马自达3月在美国共售出15,664台汽车,较上年同期锐减41.8%。第一季度销量为67,670台,相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了4.5%。
斯巴鲁3月在美国的销量相比2019年3月减少了47%。第一季度销售总量为130,591辆,同比下降16.7%。
斯巴鲁还将美国工厂暂停运营时间延长至4月17日。该公司最初表示,关闭将持续到4月6日。
目前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有总计超过21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5000多人,每天有超过1万甚至2万新增感染者。随着疫情的日趋恶化,特朗普敦促美国人在“艰难的两周”之前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相信3月的销量跌势只是个开始,进入4月,如果疫情持续紧张,4月份的销量数据将更加严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关于美国汽车消费信贷研究的问题
美国消费信贷的主要提供者有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机构等。众多的消费信贷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授信机构通过高科技手段,使许多消费信贷决策可以在几秒内做出,较复杂的家庭资产抵押决策一般在几小时内就可做出,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商业银行。根据美联储统计,自1946年起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费信用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07年底,商业银行持有31.5%的总消费信用贷款。
财务公司。美国的财务公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附属于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由商业银行持有的财务公司以及独立的财务或私人贷款公司。比较著名的大型企业附属财务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克勤汽车信用公司、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及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和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均属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由会员将各自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以相对较低的利率相互提供贷款,贷款业务主要包括小汽车、卡车贷款,船只、娱乐、车辆贷款,助学贷款,住宅装修贷款,住宅权益贷款,住宅支票信用额度,首次住宅贷款和二次住宅贷款,寿险和伤残险信用,循环信用( 开放性) 等。
储蓄机构。在1980年之前,美国的储蓄机构和互助储蓄银行只允许将其小部分资产投放在消费贷款中,这一限制大大制约了储蓄机构的消费业务。随着法规监管的放松,储贷机构迅速成为消费信用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其市场份额从1979年底的3.7%达到了1987年和2005年的顶峰9.8%。不过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到了2007年,储蓄机构的市场份额又跌落至3.56%。
证券化资产组合。证券化资产组合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目前美国3/4以上的汽车贷款靠发行资产证券提供。
此外,美国的一些非金融企业,诸如大型零售商、石油公司(加油站)等也可以通过发行信用卡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机构不仅有效促进了市场竞争,也使消费者有更加充分的选择。
与美国相比,我国消费信贷的供给方面贷款主体单一。1998年,央行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只允许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就汽车信贷来讲,我国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主要机构是国内商业银行,其贷款规模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等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刚刚起步,业务量微乎其微。
三、消费信贷业务
在美国,消费信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的区分。狭义的消费信贷包括:个人信贷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周转贷款、房屋整修贷款、学生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 广义的消费信贷除了上述类型外,还包括房地产抵押信贷。美国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全面、灵活,并且不断创新。特别是通过消费信贷证券化的作法使得消费信贷机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高流动性、增强盈利性和分散金融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
尽管我国的消费信贷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商业银行仍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消费信贷业务所占比重很小。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额的比例还不到5%,而美国已经达到了60% 。并且消费信贷品种单一。贷款程序繁琐,利率机制比较僵化,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信用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
美国拥有专门的信用报告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消费信用报告机构及信用调查机构。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拥有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涵盖整个北美洲近1000万个信贷消费者的档案,保持着6亿以上的账目,资料库近10亿字节的资料,每天约有200万信用报告产生,接受上万起消费者查询。这种机构在美国主要有3家,即Experian信息服务公司、Trans联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信用调查机构主要提供包括消费者性格、声誉、生活方式及其他个人特征的调查性信用报告,其资料通常来自于面试调查和其他传统方式。
美国的消费信贷机构具有一套比较严密的风险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效利用信用机构的个人信用资料,严格把好消费信贷入口关;二是充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时监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横向制约;四是重视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的建立与培养,从业务拓展的源头控制风险;五是实行消费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类风险;六是建立业务自我评估体系,对贷款风险进行预先警示;七是充分发挥信贷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八是讲究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操作技巧,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控制风险;九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收不良贷款。
与美国相比,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消费信贷具有贷款规模小、笔数多的特点,在国内个人和企业金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和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逐个审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状况,加上法律体系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不到位,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很高。就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来说,目前,银行和经销商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依靠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证保险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调查往往流于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属贬值型动产,折旧率高,易于隐匿和移动,作为抵押物品较难保全,加上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缓慢,回收车辆的处理变现困难,在目前国内汽车价格不断下调的情况下,贷款汽车的现实市值往往低于贷款余额,诱发消费者以车抵贷,逃避还款的情况。实际上,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无论怎么提高担保费率,都难以有效控制道德风险。
五、消费信贷过度发展的负面教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相关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美国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在大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带动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信用膨胀和金融风险的积累。当前的金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消费信用过度膨胀的结果,值得我们从中汲取教训。
(一)在刺激居民消费的同时防止出现信用消费的过度膨胀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需求不断膨胀,无论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普通消费信贷增长都达到空前水平。以信用卡为例,债务总额从1980年代的548亿美元增加到近年的8000多亿美元,占个人收入比重从2.7%提高到8.9%。同时,美国家庭储蓄率一路下滑,从10%降到近年的负值。长期的过度消费和债务积累使得美国经济增长逐渐偏离了可持续的轨道。
(二)在鼓励消费信贷金融创新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依据美国的发展经验,消费信贷业务一般具有3—8年的风险滞后期。经济景气时,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和普遍的乐观情绪,使人们更容易忽视风险,消费信贷业务快速膨胀和大规模消费债务证券化往往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和扩散。一旦经济进入景气下行周期,资产价格下降、失业率上升,会明显缩减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经济繁荣期积累的高负债导致的巨大市场风险,容易引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可见,我们在关注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要加强对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防止其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
㈧ 中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与比较
美国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所作的预测显示,2000年至2005年,中国的轿车需求将保持20%至25%的年增长,其中私家车将保持33%的发展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为700万户,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4200万户;到201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份额的6%,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目前美国的规模。
另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目前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居民,有七成以上的家庭表示在今后5至10年内将考虑购买家用汽车。
中国家庭用车市场“蛋糕”诱人,众多知名跨国汽车制造商都欲分而食之。据悉,通用、福特、大众等汽车巨头已先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在中国开展汽车信贷的申请。
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将于今年5月出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华代表处经过3个月申报、6个月筹备后,可升格为分公司,在中国开展包括销售、消费信贷、租赁等在内的各项汽车业务。也就是说,最早明年年初,中国的某个城市就有可能出现第一家为国内居民提供分期付款购车服务的外国企业。
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斯克特.立诺表示:“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或是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据悉,2000年GMAC全球汽车信贷客户总数高达800万。
在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摩拳擦掌的同时,已经涉足汽车信贷的中资金融机构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希望巩固进而扩大现有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
上海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中资金融机构的营销策略、贷款价格与外资相比可能有较大差距,但在网点分布、筹资成本、人力成本方面略占上风。中外资各有优势,因而在即将到来的汽车信贷市场争夺中,胜负还很难预料。
㈨ 高分求助:谁能提供一下美国通用汽车的数据
http://ke..com/view/29696.htm?subLemmaId=29696&fromenter=%C3%C0%B9%FA%CD%A8%D3%C3%B9%AB%CB%BE#5进去看吧!!!
㈩ 本人要写一篇关于汽车消费贷款的论文,请问哪里找到汽车消费贷款的数据
银行或汽车销售处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