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08年1—5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面对危机,中国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上仍然保持紧缩态势,但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可实行谨慎加息。当前的信贷控制在实质上已经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利率对经济面的打击可能会很大。
B.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根据以往的经验,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速将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对冲这部分的影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受雪灾、地震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基础设施。
(2) 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减免税收。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包括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基数、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
C.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促进节能减排。
Ⅱ 次贷危机对中国那些行业有影响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简单理解就是美国中产阶级贷款消费(如买房买车等),再用薪水来还贷款。但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企业裁员,失业率升高,造成部分中产阶级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这部分贷款为有成为坏账的危险,即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的是美国内部金融业的动荡,投资者对美国的投资信心不足,而美国为了自救又强制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直接影响的就是依靠出口的一些行业,我国的出口包括原材料,半成品,轻工业产品,如纺织类产品等。
Ⅲ 次贷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应当说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应当说是比较有限的,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同时我们应该看清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直接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我国央行研究显示,我国对美出口与美消费数据变化高度相关,美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我出口会下降6个百分点。很明显,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需求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对美出口主要以电子产品、家具、玩具、鞋类以及服装等消费品为主。美国需求下降,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遭遇订单不断缩水的尴尬。同时,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会直接导致GDP、投资、进口(加工贸易所需的进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并通过这些变化,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下降。
其次,是通胀的挑战,由于美国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段减轻压力, 美联储下调利率,并大幅增加流动性,那么中国就难以提高利率,因为这会鼓励热钱流入,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中国由于自然资源所限,同时由于缺少了利率政策工具,亦受其影响而成为通胀经济。
尽管有上述影响,但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很难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经济环境与美国不能同日而语。首先从市场需求上来讲,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相对低迷,但是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房产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公众对住房的仍然呈上升的趋势。其次,从购房的首付看,中国人喜欢掂量自己的经济实力之后再决定,所以零首付的很少,大多数购房者的首付在30%左右,对房价的抗跌能力强,加上后期归还的贷款,不那么容易出现负资产现象,而美国前几年5%到10%的首付很普遍,零首付的也不少,很容易出现负资产现象。而在同样的无力支付房款的情况下,美国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或者其他机构的成本远远的低于中国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的成本,这也就造成美国房贷违约率大大的高于中国。所以就但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也不难看出也美国次贷危机很难在中国发生。
第二,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流动性资金越来越充足。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没有改变,国际热钱不但没有撤出中国的迹象,而且还在蜂拥而至。这一部分热钱,虽是投机性质的,但是同样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导致热钱的载体多样化,二是导致政府很难监测和完全规制这部分热钱,因此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流动性资金。由于中国尚处于现代化和城市化途中,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增值预期是非常明显的,当房价跌到一个合理的估值区域,这部分热钱就会伺机而动。出于狙击国际热钱的考虑,房价也必然有政府的“政策底”,而且这个政策底会更加的牢不可破。
)
第三,从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看,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仅仅是贷款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主体是多元化的,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国有资产的损失也不会大,而我国,无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款市场,还是次级贷款市场,基本上都由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即使是其它商业银行,也都有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因此,国家是不会让国有资产在次贷危机中大量流失的。
目前,房价大幅下跌还仅仅是个别城市的现象,中国房价的调整空间还是巨大的。稳定压倒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期望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有精彩的表现,但也不用担心中国房价一泻千里,导致次贷危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出口、房地产行业以及一些其他的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中国金融市场和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
Ⅳ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而有论者认为,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没有解决,负债逐年增加,从1975年至今没有出现过贸易顺差。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也好,还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义也好,没有解决社会分配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美国就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其经济危机。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Ⅳ 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影响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为刺激经济放松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是一诱因
美房价连年上升,使一些房主敢于抵押自己还未还清房贷的房子.他们把房子抵押给房地美,房利美这样的次贷(第一次贷为购房贷款,用房子等贷叫次贷)公司,贷款用于再买房(用房子的增值收益)或超前消费.(这就是虚拟经济的终端.本来没有一套房的经济实体,却在市场上有了两套甚至更多的房子.)次贷公司由于政府监管不利,加上这些金融大亨的牟利思想,一个荒诞的金融循环就形成了:购房者的过度消费思想使他们从金融机构贷款买房,购房者再把房子抵押给次贷公司,换取虚拟的金融货币还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把这些货币贷给次贷公司.而这其中的利息都被金融大亨和次贷机构们聚为己有,它来自于房价的上涨差额,其实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附利品.
当房价上涨阶段这一切似乎很平静,但一旦泡沫破裂,就是他该还罪的时候
金融大亨们清楚,美帝国主义清楚.到头把责任推给过度消费的美国人.而最后为他们买单的却是全球的消费者.这就是金融领导国的优势和霸权的优势.美国金融亡,全球必亡,所以全球各国政府都只能吞食这一苦果.而买单的机构就是各国的股市和外汇管理机构
Ⅵ 请问:金融危机对美国贷款消费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cv的网络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
[编辑本段]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编辑本段]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编辑本段]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编辑本段]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编辑本段]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编辑本段]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编辑本段]结语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席卷的范围有?
世界性的
哪些国家受影响最严重,受影响严重的国家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国家?
这个我看过报告,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又认为是发达国家,有人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更大。有些是显性影响,有些是隐性影响,要在危急的春天里才能看出来~~我
给你找了几个~~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多重打击: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抽取资金救市,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更难;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抑制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发展中国家出口会减少。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菲律宾、墨西哥这样有大量劳务输出的国家,其侨汇收入会大大减少。世界银行估计,鉴于金融危机给受援国家的援助项目造成压力,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使多达1亿人陷入贫困。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周三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国家减少对解决饥饿、贫困与疾病项目的支持。
盖茨昨日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后表示,“虽然并不清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之间互相影响的程度,但当一个经济体出现危机时,其他经济体也很难幸免。经济发达国家可能不再会为这些救助项目慷慨解囊了。”
盖茨与妻子创立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已经为解决饥饿、贫困与疾病捐助了170亿美元。昨天,盖茨宣布,该基金会将向联合国捐助6600万美元,以帮助21个亚非国家的35万贫困农民提高生产力。这一项目将为这些农民提供设备和灌溉技术,并培训他们如何改善农作物的加工与储存。
共有1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加了昨天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主要议题是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风暴。在会上,美国因为引发金融危机,并影响到联合国减少贫困、饥饿和疾病项目的实施,而受到诸多参会方的指责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大吗?
从方方面面来回答是不可能的,但我觉得总体还是保持基本态势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的~~刚看了个报告,是美国分析学家指出充分估计其严重性~~呵呵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因为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贷产品不多。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势必减少美国的需求,而这会冲击到中国对美出口。但相对来说,由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对美国出口则以高档消费品为主,因此美国经济放缓对后者的冲击要更大一些。
施慧洪: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影响也有机遇字号显示:大 中 小 2008-10-16 10:20:00 来源:一大把网站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首经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在一大把网站《观天下》栏目中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得出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影响也有机遇的结论。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像东莞,都转到了广西省那里去了,那是一个新的经济区。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年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开始停止,而且出现了适度贬值,这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这一点可以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翻阅历史发现,很多汇率改革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韩国、德国,从历史来说都可以发现,往往在汇率改革的第一阶段,当该国兑美元从升值转向贬值,大部分会出现致命冲击,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我们国家,从各方面横向对比来说,应该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对于人民币反向贬值交错的风险,我觉得产生很大的缓冲释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国际上石油、农产品价格等大幅度暴跌情况下,我国汇率反而比较稳定,这点在我国汇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减缓,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说给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一个喘息之机。我在这里也是对中小企业的一个建议参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币会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内,只要国内不出现大的金融动荡,可能人民币还会有略微贬值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产,大的汇率政策应该会对中小企业有个好的参考价值。
[我挺喜欢这个就贴过来了]
我blog里应该有个~~我们西经期末考就是这题~~我整理了一份资料~~
回答者: 瑾凰 - 千总 四级 1-14 17:24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thank you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0% (0)
100% (1)
相关内容
• 政治金融危机的根源
•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 金融危机对广告业的影响
• 翻译:昨天的公司年会,比往年简单了好多,已经隐约...
更多相关问题>>
其他回答 共 5 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7GWSFv55ws/
剖析 金融危机
回答者: 招聘商 - 门吏 二级 1-10 19:44
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极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Ⅶ 次贷危机对美国影响
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次贷危机引起的.到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已经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了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更为严重的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损害了美国经济,使美国的经济进入一轮衰退期.
第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因为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导致多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的增加,流动性的缺失,进而引发多家金融机构的倒闭,如五大投行中的三家或倒闭或被收购,其余两家被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倒闭(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最大的两家房屋抵押贷款公司被政府接管;AIG(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被美国政府接管,到最近一年里,美国的两大股指跌幅在30%到40%之间.
第二,抑制了美国消费需求.到目前为止,9月份的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9月份零售销售额陡降1.2%,几乎两倍于此前0.7%的预期,创下三年来的最大跌幅,而同期的CPI只上涨了0.1%。这已经是美国零售销售额连续三个月下跌,这也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三,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失业数据的进一步扩大.英国第三季度失业率跳升至5.7%,创8年来失业率新高,也是1991年以来失业率增幅最大的一季。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罗斯·沃克预测,就业市场可能继续萎缩,失业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可能达到7.9%的峰值。美联储在最近公布的新一期褐皮书也显示:美国的经济活动已经全面萎缩。在12个区联储所辖地区,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支出和制造业活动都出现下滑,一些领域的前景远比美联储预期的更为悲观。
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仍然还在继续,形势尚不明朗.
Ⅷ 次贷危机对 贷款利率有何影响
欧洲??次贷危机全称是“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
欧洲是间接的被影响着!
我不想做太多的名词解释。简单说吧,提高或者降低贷款利率对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小。根本原因是个人信用被扩大了了。
只有增加贷款的门槛、抵押标准的提高、信用审查严格化。才能避免其风险!
你想一想,反正还不起钱了,利率高低,对已经破产的人起不丝毫作用!
Ⅸ 次贷危机可以算是个人消费信贷的危机吗
次贷危机只是由个人消费信贷的危机所引发的,但是已经不仅仅是人消费信贷的危机了,是全球金融行业的一场危机。
给你转一片次级贷的通俗演义: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
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