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论文自己写得最好。这里提供给你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可以参考一下,找找灵感:
1、信用风险--由不良资产引发;
2、市场风险--由市场不确定性(主要是利率变动)引发;
3、流动性风险--由现金短缺引发;
4、操作风险--由内部管理不当引发。
B.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有哪些
你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有:
1、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也即个人收入的波动幅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在收入水平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程度。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在运行初期,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致使潜在风险增大。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但整体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更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贷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同时在贷款发放上,重放轻管的问题相当突出。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发放后更是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上。有的是一些笼统的管理制度,内容泛泛,面面俱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管理客户的信贷员无法按部就班,致使有些贷款实际上长期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下。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性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即使有,也似乎存在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不少新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使得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银行执行债权成本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致使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当前城乡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呼唤我国消费信贷法尽快出台。
4、抵押物难以变现。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抵押物变现渠道窄、成本高,贷款担保往往形同虚设。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执行上的不规范,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存在,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损失。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产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5、盲目营销,无规划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不少员工为完成任务,盲目放贷,甚至自己使用贷款进行高风险投资或炒股。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C. 消费贷款是什么
消费贷款亦称“消费者贷款”。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主要对工商企业或其他各类机构和团体发放贷款,一般不对个人消费支出提供资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银行所以大规模开办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原因在于:
①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为谋求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②战后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个人有比较可靠的货币收入。
③日益增多的各类征信机构的出现,使银行可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保证贷款的安全。
④西方国家居民为避免通贷膨胀影响,也乐于利用消费贷款。消费贷款的迅速发展,对于推销产品、促进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费贷款依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偿还期看,可分为一次偿还贷款和分次偿还贷款;从银行与消费者的借贷关系看,可分为直接贷款与间接贷款;依据贷款的用途,又分为汽车贷款、住宅贷款、住宅改良或修缮贷款、教育和学资贷款、小额生活贷款、度假和旅游贷款等。
(3)银行关于消费贷款分析扩展阅读:
消费贷款申请流程:
1. 借款人持有效身份证件、质押、抵押、保证人担保的证明文件到贷款经办网点填写申请表。银行对借款人担保,信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后,在15日内答复借款人。
2. 借款人的申请获得批准后,与建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担保合同。
3. 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内,在可用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时支用,支用时填写贷款支用单支用贷款。建设银行将贷款资金划转至合同约定的帐户中。
4. 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贷款,其可用额度为银行的核定的额度与额度项下各笔贷款本金余额之差。借款人每欠支用贷款后,可用额度相应扣减,借款人每次归还贷款本金后,可用额度相应增加。
5. 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满前,应偿清额度项下贷款全部本息,并在偿清贷款本息后20日内到建设银行办理抵押、质押登记注销手续,借款人与建设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自行终止。
D. 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银行必须要有能力承担坏账出现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主要指消费者用其个人收入作为担保向各种金融服务提供者申请借款,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对其个人信息核准,确实是否对消费者发放用于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贷款的一种信用贷款方式。
关于消费方面信贷的债务水平有很多方面决定,比如信贷者的承受能力,偿还能力,可支配的收入以及信贷者的信用状况。自从个人信贷在我国出现,到逐渐发展壮大,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消费方面的信贷服务经历从出现,发展壮大,从单一形式的存单质押方式的贷款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多方位的创新。如果单单只从消费这一领域去看,已初步的形成了个人住房信贷为主体, 房屋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休假旅游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补充的多个方位,多个消费领域。如果单单用于信贷的工具来看,出现了国库券质押、存单质押、信用卡等多种新型方式。从为消费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来看,由原来的仅仅只有国有商业银行,慢慢的发展到拥有提供信贷服务资格和能力的各种商业银行。和公司方面的信用贷款业务作比较,消费信用贷款有着:客户群体更加广泛、市场的潜力相当巨大、风险相对较小等许多优点。因此,近几年以来,我国各个商业银行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发各种具有其自身鲜明特点的消费贷款业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根据有关的统计显示,各行各业的消费信贷的总规模刚刚超过信贷总规模的15%,部分中、小城市消费信贷甚至不到总体信贷的5%。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我们可以发现,消费信贷的规模一般会占银行信贷30%左右甚至更高,就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来看,消费信贷大概占其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45%左右,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来,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还有许多潜力可挖,同时由于我国消费信贷仍处初级阶段,商业银行的操作经验不够丰富,国家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所以许多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邵彦敏.启动消费信贷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之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 邵祖华.美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信用卡2001,李世谦.大融通——经济信用与中外消费信贷[M].北京:经 济日报出版社,2001
[3] 席长波.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策略[J].决策探 索,2003,(5)
[4] 张玉海.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8,(6)
间刘祖前.论经济动荡期信用担保的发展[J].管理观察,2009, (6)
[5] 吴文京.我国住房抵押贷敫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N].金融时 报 2003~02-24.
[6] 谭燕芝,李兰.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基于借鉴美国消费信贷的视角.消费经济,2008(6)
[7] 王元龙.关于发展我国消费信贷中的若干问*[J].国际金融研究,1999,(5)
[8] 潘丽娟.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E.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有哪些分类
个人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者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其业务类型分类如下:
个人综合消费贷,不指定消费用途,只要提供银行或金融机构认可的质押/抵押担保;
汽车按揭贷款,在特约经销商处购置汽车可申请贷款,只用于分期付款卖出;
个人住房贷,银行或金融机构认可抵押或担保,发放给个人用于购买普通自住房或自建房;
个人旅游贷款,款项仅用于个人及家人参加国内、外旅游项目;
个人教育贷款,是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全日制高等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在校学生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学费及生活费,可细分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
耐用消费品贷款,仅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厨具、家具等;
装修贷,仅用于住房装修或翻新;
其他衍生贷款产品,因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偏好、风险把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消费类贷款。
F.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都有哪些
1、个人短期信用贷款。是贷款人为解决由本行申办代发工资业务的借钱方暂时性需要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以内、额度在2000元至2万元且不能多于借钱方月均工资性收入6倍的、毋须提供担保的人民币信用贷款。该贷款一般不能展期。
2、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是贷款人向借钱方发放的不限定具体消费用途、以贷款人认同的有效应享受的利益质押担保或能以合法有效房产作抵押担保,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0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三年的人民币贷款。
3、个人旅游贷款。是贷款人向借钱方发放的用于支付旅游费用、以贷款人认同的有效应享受的利益作质押担保或有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存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提供保证,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二年、且提供许多于旅游项目实际报价30%首期付款的人民币贷款。
4、国家助学贷款。又分为一般助学贷款和特困生贷款,是贷款人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不易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教育部门设立“助学贷款专户资金”予以贴息的人民币专项贷款。
5、个人购车贷款。是贷款人向在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借钱方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以贷款人认同的应享受的利益质押或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还贷本息并存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提供保证,在贷款银行存入首期车款,借款金额最高为车款的70%、期限最长不能多于5年的专项人民币贷款。
6、个人住房贷款。是贷款人向借钱方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或城镇居民修房、自建住房,以贷款人认同的抵押、质押或保证,在银行存入首期房款,借款金额最高为房款的70%、期限最高为30年的人民币专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又分为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委托性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三种
G.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有关书籍
你可以在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找到相关资料和论文
当然诸多新闻里面也有相关统计数据
H. 关于银行消费贷款用途
消费贷款的用途并不指所有的消费都可以申请贷款,最常见的购置房产,虽然也是一种消费行为,但是并不能申请消费贷款。消费贷款用途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购买大额耐用品或者奢侈品。例如购买汽车、家电、珠宝或者黄金等等。这一类产品都可以长期保值或者使用,通常可以申请消费贷款。
第二,留学或者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留学或者国外旅游。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
第三,经营需要。目前不少微小企业想要申请企业贷款,但是又无法达到贷款机构的要求。那么可以选择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这也是可以的。
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申请购买"合理用途的消费品或服务"的借款人发放的个人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不限定具体消费用途的人民币担保贷款。客户以“合理用途的消费品或服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途主要有个人住房、汽车、一般助学贷款等消费性个人贷款。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例,商业贷款一般最长期限为20年);同时需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财产抵押、质押或第三人保证方式(有些银行仅接受抵押或质押的方式)作为贷款担保条件。
贷款陷阱:
1.贷款多比价准贷款贷的消费者中,很多人是听从中介推荐选择银行。事实上,可能还有很多银行的贷款可供选择,利息更低、审批更快。
2.留意隐形费用信用卡很便捷,分期付款更是让不少人提前实现消费梦想。不少信用卡持有人经常接到银行客服的电话,询问某大宗消费是否需要分期付款,并给出“零利息”的优厚条件。然而,零利息并不意味着零成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谨防霸王条款购车贷款很普遍,经销商收取车贷手续费更普遍,捆绑售卖保险成了行业规则。
个人消费贷款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