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贷款消费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贷款消费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2-04-23 18:30:46

㈠ 如何理解贷款消费

第一,从消费者角度讲,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第二,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进入了买放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突显;第三,从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证词来讲,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起到推动作用。

㈡ 谁能帮我找到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09届,最好是导学里的归纳(夏建新的)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双层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限制(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政策,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 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 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 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 发展现代服务业2.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 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 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意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权利: 1. 内容: (1)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2)具体权利:a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b取得劳动报酬c休息,休假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f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h其他权利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㈢ 什么是个人消费贷款,消费贷款基本知识点讲解

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其主要用于个人住房、汽车、一般助学贷款等消费性个人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


个人消费贷款申请条件包括这些:借贷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龄须满18周岁且一般不超过 55周岁;借贷人要有贷款行所在地的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身份;有合法、稳定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贷款用途需正规
申请个人消费贷款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个人收入证明。还要有确认消费行为的相应资料或文件,包括销售合同、协议或其他的有效文件。此外,还要提供从申请行销售网点获得的个人消费贷款申请表。当然,不同的银行要求提供的材料略有不同。

㈣ 经济生活知识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等。

㈤ 求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知识点归纳笔记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示意图:(如右图)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图形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考点:结合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思考在消费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 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 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 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 企业与经济制度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什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哪种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国有企业。)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点: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 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P70对观点一的辩析)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㈥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点)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提示:如何区分从众与攀比);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1.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延伸: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我国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
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延伸: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总结储蓄、股票及债券的特征);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提示: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延伸: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如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
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1.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
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1.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提示:不要求掌握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纳税” 的知识要点有: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延伸: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提示:强调价格、供求两个机制);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提示:不要忽视它,不能把它与2混淆);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么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知识要点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提示:比较优势要学会计算);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的知识要点有: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㈦ 《经济生活》所有消费的知识点有哪些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㈧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呢?

政治大题是学生们的“黑洞”,所以今天为大家总结出了常考的答题知识点归纳,,常读,常记就能跳出黑洞!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2)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 重点掌握)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厦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韵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体现: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l)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未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价水平(物价高,消费水平低)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

4、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夺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三,消费是生产韵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6、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第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措施: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第三,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7、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必要性和意义):

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乡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其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等也是影响公司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9、公司经营不善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兼并的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强强联合的意义: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先进技术的开发,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破产的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10、劳动和就业

(热点:就业压力 损害劳动者权益事件 员工维权等 重点掌握 )

(1)为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就业?

①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不畅通。

②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社会财富。

(2)就业的途径:一靠党和国家;二靠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维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R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护——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D.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

1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原因)

我国之所以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或所有制结构决定了这一分配制度(生产力水平);

其次,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实行单的分配形式,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

12、兼顾效率与公平

(热点:分配不公 收入差距拉大 两极分化等 重点掌握)

(1)含义: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2)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3、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建设。②国家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③国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观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萤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物质保障。

14、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①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无形的手”),主要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

计划就是国家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必须要做封两者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多市场配置资源优点:

A.市场可以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市扬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③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15、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热点:房地产市场调控 物价临时干预 严惩哄抬物价等 重点掌握)

①原因:一方面,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要保证社会丰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浃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德。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16、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

17、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热点: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 生态危机 气候变暖等 重点掌握)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首先 是经济发展,我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现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②具体经济发展措施: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E.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3)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本战略。

(2)“引进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少资金和技术。对策: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4)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㈨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知识拓展:稳定物价的措施(1)价值决定价格:生产者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稳定物价。(2)供求影响价格。要扩大商品生产规模,抑制不合理需求。(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从而稳定物价。(4)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5)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3.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二、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措施:(1)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3)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为什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什么发展民营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拓展:如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实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补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完善金融货币政策,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民间资本投资,优化民企发展环境。☆☆☆五、公司、企业成功的经营和发展的措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质量、成本、品牌);-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④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市场⑤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济。—规模⑥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人才培养

㈩ 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最新版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二、信用卡和外汇

1、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2、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3)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因素及措施

1)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2)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是理智的。

2、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绿色生活:

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展生产力

1、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措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依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公有制经济

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措施: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发展国有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4、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5、非公有经济

构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1、【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

地位:企业是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责任: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组织形式。

2、【公司】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股东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区别: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主要的区别。

机构:股东会和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总经营和助手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法人治理、科学管理,激发公司的活力。

3、【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实行公司制改造,增强企业的效率和活力;实现兼并重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4、【企业重组】企业兼并联合破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与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竞争力;企业破产,清理僵尸企业,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使用效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光荣】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得到尊重。

2、【就业】

1)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形势: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劳动者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完全相适应,就业形势严峻。

3)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劳动者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创业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艰苦创业精神)。

3、【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原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

2)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3)措施: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要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劳动者要签订劳动合同,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商业银行和储蓄存款

1、【商业银行】

1)性质: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业务: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存款是基础业务,贷款是主体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作用: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对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可以获得利息收入,活期储蓄流动性较强利率较低,定期储

阅读全文

与贷款消费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利率 浏览:411
菏泽异地公积金贷款资料 浏览:751
国家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浏览:65
平阳县农村贷款 浏览:207
一年时间贷款利率上涨太快了 浏览:160
2019年贷款80万30年月供多少 浏览:822
大学生在网上贷款 浏览:161
公积金贷款办理过户 浏览:610
不需要银行卡预留手机验证码的贷款6 浏览:126
政府担保贷款的企业 浏览:266
手机打开网络就给发贷款信息吗 浏览:640
全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浏览:795
农村可以申请装修贷款吗 浏览:788
公司减资有银行贷款未还完 浏览:45
做信用卡贷款工作怎么样 浏览:381
利群小额贷款 浏览:964
日照市2019年存贷款余额 浏览:836
银行贷款未还担保人后果 浏览:474
夫妻二人公积金贷款余额 浏览:415
贫困户养猪小额贷款申请书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