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贷款过几首转回自己进入股市
为了避免被发现,一些人经常利用股票投机贷款套现,然后将它们转移到股票市场。他们将使用现金的方法,并改变其他人的账号。但是银行很容易找到他们自己的名字。
但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消费贷款的名义申请贷款后,如果资金被用于股票市场的炒股,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18条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从事证券、期货投资或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得为证券、期货或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信贷资金或担保,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自用房地产、股权、行业等投资活动。此外,股票市场也存在风险,这可能是由贷款投机导致的巨额债务造成的。
在银行技术手段的监督下,如果一笔消费贷款被申请并用于股票市场投资,银行就会发现。虽然名义上没有太大的后果,但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将被银行记录下来,下一笔贷款可能会更加困难。
如果只是正常的借贷和融资,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如果想用这种方式藏钱以避免债务,只要贷款到期,所有的资产都在追踪范围之内。
如果贷款用途达成一致,将作为挪用贷款,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并要求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一般来说,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跨行交易;二是现金存取。前者增加了查询的难度,但仍有账户可以进行核对。后者没有记录可查,但大额现金存款和取款可能被视为可疑的洗钱交易。大笔的钱肯定会被注意到。建议不要借钱投资股票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
(1)消费贷款用到股市扩展阅读:
银行如何监测贷款投入股市:
银行联合证券公司、投资者和相关的企业,增强各方的风险意识,同时根据不同股票设定的不同质押率、股票市值进行科学判断控制风险。
银行对进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和途径进行检测和盘查,通过同业拆借监测等完善统计制度;各银行系统还会加强和人民银行、证监会之间的合作,减少“盲区、误区”。
贷款债务转股票: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了融资和经营方面的困难,为了解决债务方面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方案叫债转股,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另外一方面可以收回资金,企业也可以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
举个例子:
假设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1000万元,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逾期无法偿还,甲公司可以有两个不错的选择:破产或进行债转股。
(1)选择破产:经过破产程序,乙银行可以获得100万元债务清偿,拍卖后用于偿还债务和其他方面。
(2)选择债转股:乙银行可以把1000万元的债权重组,再以400万元出售给C资产管理公司,C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成为甲公司的股东(也就是说,以400万元持有甲公司50%的股权),此后甲公司经营情况好转,C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持有的50%股权以600万元卖给D。
这样,最后的结果有以下这两种情况:
结果1:甲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债务转让获得资金,最终存活了下来,乙银行获得400万元还款,C资产管理公司还赚得200万元差价。
结果2:甲公司最终还是进入了破产程序,C资产管理公司只收回100万元。
结论:总之,这种债转股的方法,只适合未来发展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选择进行债转股,或将在某种程度上个实现各角色的共赢。
❷ 个人消费贷款严禁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产品偏离消费属性、用途管控弱化、多头授信普遍等问题,尤其是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房市,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如何规范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当前,这一问题再度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记者获悉,接下来,个人消费贷款的资金流向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把控。
记者获悉,浙江银保监局已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确保用途与合同约定一致,严禁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其它投资性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资金流向管控”一直是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一大难点。“信用卡业务大多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即银行把钱直接打到借款人需要付款的商家那里,资金流向清晰。”某国有大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说,相比之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则大多采用“自主支付”模式,即银行将贷款资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再由借款人去支配这些资金。因此,资金究竟流向何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目前,各家银行都规定借款人获取个人消费贷款的账户不得绑定证券投资账户。但是,如果借款人将贷款在自己不同的账户中周转几次,最终进入股票市场,银行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上述负责人说。
针对以上问题,《通知》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的“四大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业务经营,《通知》还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六大合规底线”。一是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类贷款;二是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三是不得对无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消费贷款;四是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五是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六是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增信及变相增信。
此外,真对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预借现金”“大额分期”业务,《通知》也要求强化资金用途管控,具体规定有三:一是严格遵循消费定位,除服务“三农”的信用卡外,不得办理用于非消费领域的信用卡;二是严格预借现金业务管理,预借现金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非预借现金业务授信额度;三是严格专项分期用途管控和交易监测,规范与中介机构合作行为,切实防止套现行为。
❸ 银行是如何发现个人消费贷款有没有进入股市的
个人消费贷款一般贷款前都是要提供明确的用途证明材料的,如买房买车装修等,提款后需要支付给特定对象,所以银行重点监控的是支付后的资金有没有转回借款人账户,如果转回资金,就证明贷款挪用,所以一般都是转到其他银行的账户去操作,贷款行是监控不了的,但是银监是可以的。
银行的贷款一般都是需要专款专用的,银行有权利对于自己发放出去的贷款做好一个监督的作用,尤其是计划经济,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银行本身,都是希望自己的贷款能够用于消费贷款,流入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健康的贷款模式。
但是有些贷款却违规的流入到房地产市场或者是流入到炒股市场,这是银行贷款的两大红线,一旦被银行监测到这类的贷款流入,是要承担严重的后果的,所以贷款人尽量要合法使用自己申请的贷款。
❹ 监管出手遏制消费贷“异化”流入楼市股市
“消费贷款资金严禁进入楼市、股市等违规领域。”北京白领王丽丽(化名)近日在支取自己的个人消费贷款时,发现手机银行APP上弹出这么一句“警告”,这让本打算给老家表姐凑上几万元购房首付款的她,心里咯噔一下。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其中尤以消费贷、信用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为主。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异化”,出现资金流入楼市、股市等违规现象,引起银监部门警觉。浙江、北京等地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文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防范风险。
严查资金流向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挖掘这一市场。但是,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进行。”
在肖远企看来,近期一些信用卡透支、违约的情况较多,实际上反映出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和信用卡消费风控不严格,银行应对此加强风控。
浙江银保监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重申了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北京银保监局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必要时要求客户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另外,此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其中检查内容和要点包括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领域等。
消费贷乱象
实际上,对银行消费贷资金用途,信用卡使用等,监管部门早有明确规定。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消费贷、信用贷业务出现不少乱象。
不过,上海购房者张强(化名)此前在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就差点因为消费贷资金去向不明被银行拒贷。
“监管部门对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等敏感领域,一查一个准,因为后台的数据都是联网的。比如,你从A银行申请消费贷并支取,再转账给身边的亲戚B,B再转账给朋友C。无论这笔资金有多少人经手,对这个‘资金闭环’,监管后台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最后资金用于购房等,哪怕不是你自己购房,而是借给他人购房,此类行为都属于违规,相关银行都会被从重处罚。”一家国有大行浙江地区支行负责人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因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银监部门对一些银行频开“罚单”。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可疑交易应立即查清,加大处罚力度,对所有放贷机构都一视同仁。
警惕业务风险
专家认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短期消费贷款依然是拉动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动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个人消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应坚决堵住各种漏洞。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消费贷资产质量恶化迹象亦需警惕。分析人士认为,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源于信用卡消费贷带动,这可能与银行为“抢客户”降低门槛相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浙江银保监局在《通知》中重申,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肖飒表示:“这才是有关部门最担心的问题。如果银行将核心业务外包,就等于架空了监管体系。”
肖飒建议,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放贷机构,都要对消费贷款严格审查,不轻易放贷,金额也不宜过大。做到只对“白名单”用户进行放贷,对“黑名单”或征信有问题的用户,绝不放贷。联网制度亟待建立,对同时申请多家放贷机构用户要做到预警处理。
❺ 个人信用贷款流入股市被查到有什么后果
没什么后果,别太担心,信用贷款如果申请贷款的时候没有明确说明和指定贷款用途,都没什么问题!但需要注意一点,不要承认自己的股市投资的资金是信用贷款的资金即可
❻ 用微粒贷里借的钱炒股,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是风险非常高。微粒贷中借来的资金只能用于个人日常消费,不得用于炒股、投资等非日常消费行为。用这笔贷款的钱投资股票,将被视_为违反贷款合同。提供小额贷款的微众银行有权根据合同条款提前解除合同,并允许用户立即还款。同时,还会收取罚息。个人微粒贷贷款也将面临被关闭的风险。
由于国家有相关监管规定,银行信用贷款不得违规流入证券市场。如果银行发现消费贷款用于炒股,银行将立即收回贷款。用户还需立即结清剩余的分期本金和分期手续费。甚至可能进入银行黑名单。如果您将来贷款,银行可能不会贷款给您。事实上,不仅小额贷款,各类贷款平台申请的资金都有规定,贷款资金不能用于炒股。
我们都知道炒股本身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在这里,假设你的贷款可以套现炒股,我们来分析一下收益率,你能否承受这个风险。
炒股本身的高风险,再加上贷款利息和还款期的风险,这两个风险是非常危险的。大多数人无法承受这种风险。以最危险的情况为例。如果股市崩盘恰逢小额贷款的还款期,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这个时候,需要小额贷款的人自然也无力偿还小额贷款。如果还款不及时,将涉及到对个人征信的影响。如果您在使用贷款时逾期,肯定会影响您的个人征信记录,日后您的贷款申请可能会被拒绝。
这里采用的微信微粒贷日利率为0.05%,对应的年利率为18.25%;事实上,实际利率比这个还要高,因为微粒贷是每个月都要还的。这样,资金成本非常高。如果你借钱,投资股票的回报率低于20%,你就亏本了。想想看。炒股能保证这么高的回报吗?同时还要承担双重风险。
综上所述,用微粒贷贷款借来的钱炒股是违法的,禁止操作。也不建议个人借钱炒股。
❼ 个人贷款怎么流入股市
目前银行对于个人贷款这一块,比较严格。往往贷款之后会派人定期跟踪你贷款资金的趋向及用途。再严格点就是贷款不直接打到个人账户,银行直接将钱打给对方。
不过这都是人为的。只要你能把银行负责人给搞定,别说炒股了,干什么都行。
❽ 小额消费贷取出转行存再进股市会被发现吗
不会的,除非你自己举报自己,一般这个款银行一般不会查,只要你不是直接从银行贷款的,或者套现信用卡的,一般银行不会来查你的,资金使用是你的自由,只要控制好风险就行,按时还款,虽然规则上是不允许的,但是目前不会查得,也没有消费贷进股市处罚的案例。
但是你有贷款,你可以自由使用,除非你投降,否则其他人无法检查你。
❾ 银行说我贷款进股市了怎么办
应该是你的钱确实进股市了,要么把贷款还了,要么能拖就拖吧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