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怎样防止消费贷款进入股市

怎样防止消费贷款进入股市

发布时间:2022-05-30 20:22:37

1. 个人信用贷款进入股市会被查到吗如何避免被查到!

摘要 您好,会被查到的,这是被重点监控的地方。

2. 个人消费贷款严禁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产品偏离消费属性、用途管控弱化、多头授信普遍等问题,尤其是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房市,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如何规范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当前,这一问题再度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记者获悉,接下来,个人消费贷款的资金流向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把控。
记者获悉,浙江银保监局已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确保用途与合同约定一致,严禁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其它投资性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资金流向管控”一直是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一大难点。“信用卡业务大多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即银行把钱直接打到借款人需要付款的商家那里,资金流向清晰。”某国有大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说,相比之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则大多采用“自主支付”模式,即银行将贷款资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再由借款人去支配这些资金。因此,资金究竟流向何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目前,各家银行都规定借款人获取个人消费贷款的账户不得绑定证券投资账户。但是,如果借款人将贷款在自己不同的账户中周转几次,最终进入股票市场,银行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上述负责人说。
针对以上问题,《通知》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的“四大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业务经营,《通知》还重申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六大合规底线”。一是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类贷款;二是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三是不得对无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消费贷款;四是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五是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六是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增信及变相增信。
此外,真对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预借现金”“大额分期”业务,《通知》也要求强化资金用途管控,具体规定有三:一是严格遵循消费定位,除服务“三农”的信用卡外,不得办理用于非消费领域的信用卡;二是严格预借现金业务管理,预借现金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非预借现金业务授信额度;三是严格专项分期用途管控和交易监测,规范与中介机构合作行为,切实防止套现行为。

3. 银行是如何发现个人消费贷款有没有进入股市的

个人消费贷款一般贷款前都是要提供明确的用途证明材料的,如买房买车装修等,提款后需要支付给特定对象,所以银行重点监控的是支付后的资金有没有转回借款人账户,如果转回资金,就证明贷款挪用,所以一般都是转到其他银行的账户去操作,贷款行是监控不了的,但是银监是可以的。

银行的贷款一般都是需要专款专用的,银行有权利对于自己发放出去的贷款做好一个监督的作用,尤其是计划经济,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银行本身,都是希望自己的贷款能够用于消费贷款,流入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健康的贷款模式。

但是有些贷款却违规的流入到房地产市场或者是流入到炒股市场,这是银行贷款的两大红线,一旦被银行监测到这类的贷款流入,是要承担严重的后果的,所以贷款人尽量要合法使用自己申请的贷款。

4. 个人信用贷款进入股市会被查到吗 如何避免被查到!有没有人这样做的来说说

这个是可能被查到的。
如果约定了贷款用途,你这样会被作为挪用贷款,银行有提前收回并要求你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的权利。
一般手法不外两种手段,一是跨行交易;二是现金存取。前者增加了查询难度,但仍然有账可查,是能查的,就看有没人关注你;后者无记录可查,但大额的现金存取可能会被被作为可疑洗钱交易被关注。
金额小大概就没人关注你。大金额是一定会被关注的。
BTW,建议不要借钱投资股市,这比你挪用贷款的风险更高。

5. 小额消费贷取出转行存再进股市会被发现吗

不会的,除非你自己举报自己,一般这个款银行一般不会查,只要你不是直接从银行贷款的,或者套现信用卡的,一般银行不会来查你的,资金使用是你的自由,只要控制好风险就行,按时还款,虽然规则上是不允许的,但是目前不会查得,也没有消费贷进股市处罚的案例。


但是你有贷款,你可以自由使用,除非你投降,否则其他人无法检查你。

6. 银行如何避免居民贷款炒股

银行的贷款一般都是需要专款专用的,银行有权利对于自己发放出去的贷款做好一个监督的作用,尤其是计划经济,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银行本身,都是希望自己的贷款能够用于消费贷款,流入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健康的贷款模式,但是有些贷款却违规的流入到房地产市场或者是流入到炒股市场,这是银行贷款的两大红线,一旦被银行监测到这类的贷款流入,是要承担严重的后果的,所以贷款人尽量要合法使用自己申请的贷款。

从贷款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应该做到诚信使用,银行既然相信了我们,放款给我们,我们应该做到专款专用。现在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如果被银行监测出来贷款的不良使用,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以后贷款的申请,影响到我们以后的信用生活。所以从贷款人的角度来讲,也应该做到专款专用。

7. 严防互联网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股市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有网民认为,新的暂行办法有助于补齐互联网贷款业务相关制度短板,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未来监管要更多运用金融科技力量,确保资金流向的正当性、精准性。
一些网民表示,针对近年互联网贷款野蛮生长过程中的乱象,有必要尽快补齐政策短板,防堵诸多漏洞。作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基本法”,这一暂行办法将正式确立互联网贷款的地位,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有助于互联网贷款业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单户用于消费的上限设定为20万元,反映了监管正努力在促进居民消费和控制贷款用途之间取得平衡。”网民“薛洪言”表示,这既能满足各方对消费贷款的诉求,又能有效降低消费贷款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居民杠杆率的增速,可谓一举多得。
有网民表示,对银行而言,信贷资金流向用途监控始终是个难题。建议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严格追踪贷款流向,将虚构贷款用途、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提高借款人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遏制互联网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8. 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已超过一年,虽然疫情在国内早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疫情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2021年能否持续、如何退出,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货币政策,最近决策层频频表态不会急转弯,将持续支持以民企为代表的小微企业。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称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可见,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依旧保持相当力度。从去年来看,支持效果颇为明显,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按照普惠口径,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09万亿,同比增长32%;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18年、2019年持续下降基础上,2020年又下降0.82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目前市场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之际,继续在信贷方面予以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十分必要。不过,在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资金通过企业贷、消费贷流向楼市、股市亦屡见不鲜,推升资产价格。在房地产市场表现为热点城市房价在已然高企的基础上再度上涨,摇号抢房、日光等现象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持续上演;股市则让公募基金去年新发规模爆棚,2020年全年新增超过3万亿元,这些资金在A股市场疯狂“抱团”,公募集中持仓股估值水涨船高,100倍以上PE(市盈率)成为常态。
虽然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和股市的局部泡沫不能完全归咎于信贷资金流入,但的确是一股不小的推动力。现实中,一张营业执照加房产证就可以贷出高达数百万的低息资金(年化3.8%左右),很多人乐此不疲,拿到钱要么买房要么投资理财;而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力的新基民,统计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如何套出数十万低息消费贷买基金,成为90后们的热门话题,2020年基金因抱团收益明显跑赢指数,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整治市场乱象,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对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借款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原因包括银行对借款人存在过度授信、放松贷款审查以及贷后管理不到位,也有个别借款人故意逃避银行监督,通过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进而投进股市楼市。此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银行很难全程监测资金的流向,难以判断借款人炒股资金到底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但毋庸置疑的是,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危害非常严重。一方面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极易催生资产泡沫,甚至会引发新一轮金融风险。
因此,对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警觉,严加防范。近期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政策严防信贷资金进入楼市,接下来各银行机构要按照监管层要求,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信贷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各自责任,加强贷款“三查”,尤其是要强化贷后检查,搞好资金流向的监测,特别要加强对综合消费贷款、网络循环贷款等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信贷资金绕道进入股市、楼市。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需持续,但也要严防流动性宽松下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推升资产价格泡沫,继而成为金融风险诱因。

9. 个人信用贷款进入股市会被查到吗如何避免被查到!

没法查到。
按照你贷款的用途转入指定账户,再由指定账户提现,再入股市。

10. 监管出手遏制消费贷“异化”流入楼市股市

“消费贷款资金严禁进入楼市、股市等违规领域。”北京白领王丽丽(化名)近日在支取自己的个人消费贷款时,发现手机银行APP上弹出这么一句“警告”,这让本打算给老家表姐凑上几万元购房首付款的她,心里咯噔一下。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其中尤以消费贷、信用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为主。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异化”,出现资金流入楼市、股市等违规现象,引起银监部门警觉。浙江、北京等地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文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防范风险。

严查资金流向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挖掘这一市场。但是,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进行。”

在肖远企看来,近期一些信用卡透支、违约的情况较多,实际上反映出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和信用卡消费风控不严格,银行应对此加强风控。

浙江银保监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重申了禁止性领域:一是严禁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二是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三是严禁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其它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四是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以及其它禁止性领域等。

北京银保监局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必要时要求客户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另外,此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其中检查内容和要点包括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领域等。

消费贷乱象

实际上,对银行消费贷资金用途,信用卡使用等,监管部门早有明确规定。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消费贷、信用贷业务出现不少乱象。

不过,上海购房者张强(化名)此前在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就差点因为消费贷资金去向不明被银行拒贷。

“监管部门对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等敏感领域,一查一个准,因为后台的数据都是联网的。比如,你从A银行申请消费贷并支取,再转账给身边的亲戚B,B再转账给朋友C。无论这笔资金有多少人经手,对这个‘资金闭环’,监管后台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最后资金用于购房等,哪怕不是你自己购房,而是借给他人购房,此类行为都属于违规,相关银行都会被从重处罚。”一家国有大行浙江地区支行负责人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因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银监部门对一些银行频开“罚单”。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可疑交易应立即查清,加大处罚力度,对所有放贷机构都一视同仁。

警惕业务风险

专家认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短期消费贷款依然是拉动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动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个人消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应坚决堵住各种漏洞。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消费贷资产质量恶化迹象亦需警惕。分析人士认为,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源于信用卡消费贷带动,这可能与银行为“抢客户”降低门槛相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浙江银保监局在《通知》中重申,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放贷或为其提供资金放贷。肖飒表示:“这才是有关部门最担心的问题。如果银行将核心业务外包,就等于架空了监管体系。”

肖飒建议,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放贷机构,都要对消费贷款严格审查,不轻易放贷,金额也不宜过大。做到只对“白名单”用户进行放贷,对“黑名单”或征信有问题的用户,绝不放贷。联网制度亟待建立,对同时申请多家放贷机构用户要做到预警处理。

阅读全文

与怎样防止消费贷款进入股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还不起手机贷款怎么办 浏览:478
2017福州房产抵押贷款 浏览:307
陕西信合农村户口贷款条件 浏览:238
刚办了公积金贷款利率怎么办 浏览:337
沈阳小额贷款公司咨询 浏览:787
有什么网上贷款和额度高期限长的 浏览:440
浦发银行会在手机上放贷款吗 浏览:625
2017农行住房贷款折扣 浏览:742
手机贷款审批通过确定会放款吗 浏览:439
网上的贷款任务可信吗 浏览:125
做办理贷款做流水 浏览:899
哪个网上贷款平台靠谱吗 浏览:457
银行工作人员发放贷款说明 浏览:756
国开行农村公路贷款 浏览:512
二手车可以办理无息贷款吗 浏览:947
广发银行可以网上公积金贷款 浏览:841
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贷给谁 浏览:307
偷老婆的存折抵押贷款 浏览:107
贷款公司间资料共享吗 浏览:422
花旗小额贷款利率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