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用途 > 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的自查报告

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的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06 16:37:53

『壹』 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相关部门是怎么做的

央行要求各地严禁个人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

中国央行会同银监会近期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指导银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防止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多地启动严查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联合发布的《通知》指出,2017年以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短期消费贷款、中长期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通知》要求,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以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

此外,《通知》规定,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者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自2017年10月起,广州地区各商业银行应于每月12日前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表》,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商业银行应向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银监分局报送数据。

『贰』 严查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

上海银保监局近日公布了辖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以及稽核调查的最新情况。截至目前,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已要求相关银行限时整改。
在上海银保监局组织下,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工作,发现的问题涵盖贷款用途违规、向主体结构未封顶房屋发放房贷、首付款资金核实不审慎、贷后资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自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除了部分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之外,同时还发现部分银行首套房认定不准确、数据填报不规范以及外部“助贷”机构违规问题突出等情况。
通过稽核调查,上海银保监局发现六类典型违规案例,包括:个人经营贷款违规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企业经营贷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消费贷违规用于本行住房贷款首付款;部分空壳公司集中作为受托支付交易对手,接收多笔个人经营贷款,部分贷款资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购房;房产企业违规向购房客户提供首付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用于购房认筹。
上海银保监局根据辖内商业银行自查和监管稽核调查情况,对银行就切实防控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对照有关监管要求,限时整改问题贷款;对于违规获取首付款资金、存在造假行为等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应拒绝其房贷申请,并作为失信行为信息报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于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应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加强银行员工管理,强化员工法制合规教育,在开展业务中正面引导借款人合法合规使用信贷资金;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银行员工,应予以内部问责或纪律处分等。同时,上海银保监局已将稽核调查中发现的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房地产公司及房产经纪公司违规问题线索移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房地产市场违规行为。
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持续加大对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已查实问题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导辖内商业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叁』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简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还会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作为银行来说,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情况,是可以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抽贷”对于炒房客打击较大。

上海当地银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各项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辖内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产融对接;继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各类创业人群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务。

《指引》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此外,还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违背了“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这是监管层绝对不允许的。严查经营贷,让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会形成楼市去杠杆的效应,有利于控制新房价格,形成监管合力。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上海地区外,杭州、海南、广州等楼市热点地区也明确严控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提前“抽贷”对投资客来说是有震慑作用的。杭州发文后,不少投资客开始观望,业主短时间内不愿意降价,二手楼盘成交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某国有银行个人贷款风控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都有较为精细的风控体系,经营贷、消费贷的流向是有严格的检测系统的。违规买房、炒股等行为,系统会有相应的提示。一旦严控,作为银行端可以短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张大伟表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原标题:多地严防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专家:银行有权“抽贷”,严厉打击炒房客)

『肆』 浙江加强房贷审慎管理:全面自查开发贷、按揭、经营贷等涉房贷款

房住不炒要求下,涉房贷款严监管仍在继续。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后,浙江省也发文严查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以及“冻资”等涉房贷款业务。

3月22日,记者独家获悉,人民银行杭州中支、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住建厅2月末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信贷审慎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浙江各金融机构对2020年以来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以及“冻资”等业务进行全面自查,并于3月15日前向当地人民银行、银保监部门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

目前,浙江已出台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法拍房也被纳入限购范围。3月15日,嘉兴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根据一份第三方统计,2月杭州楼市一改春节淡季常态,成交量突破万套且创历史新高。3月初,据媒体报道,住建部官员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调研,会商督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情况。此前1月下旬,住建部亦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

房贷占比提升异常将予以重点关注

《通知》称,将各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宏观审慎评估(简称MPA)、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监管评级的重要内容,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金融市场准入、国库现金管理等政策挂钩,对房地产贷款增速过快、占比过高的金融机构强化政策约束。对于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各级人民银行、银保监、房地产主管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予以公开通报。

各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各项要求。超出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应稳步有序落实调整方案,逐步向管理目标收敛。符合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对于占比提升异常的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将予以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要在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同时,优先满足居民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合理的信贷需求。严格执行审贷标准,强化借款人资格审查。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转按揭”“加按揭”业务。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金融管理部门将相关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列为现场检查重点,并加大处罚力度。

严防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

对于按揭贷款首付资金,《通知》要求,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各金融机构要强化首付款资金真实性审核,严格审查购房首付资金来源。严格执行收入认定标准和月供收入比要求,多渠道核实借款人真实收入水平,审慎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加强对借款人全口径偿债能力的审查及跟踪,防止通过假流水、假证明等造假行为虚增偿债能力。各金融机构应配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购房人“冻资”资格审查和账户对账,完善内控机制,审慎合规开展相关业务,确保“冻资”账户为购房家庭成员名下账户,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对提供不规范“冻资”业务、弄虚作假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业务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合规性,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要求,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杜绝超规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严禁向四证不全、资本金比例不到位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发现开发贷回流至借款企业或划转至股东等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审慎经营原则下,严格规范房企表外短期融资业务。

对于经营贷、消费贷,《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禁资金通过流动资金贷款、物业经营性贷款、项目贷款和影子银行业务等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加强客户资质和信用状况审核,关注客户获得经营性贷款借款人资格的时间,审慎发放仅以企业实际控制人身份申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关注第一还款来源,必要时要求借款人提供纳税信息,不得简单以抵押物估值代替借款人收入审查。审慎向近期申请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或购买住房的客户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审慎开展第三方合作贷款业务,如审核发现为借款人违规获得经营性贷款提供“过桥”资金、以“空壳公司”包装借款人资质等行为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应立即终止业务合作,并及时上报相关线索。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为购房人垫付首付款或采取首付分期等其他形式变相垫付首付款,不得通过任何平台和机构为购房人提供首付融资,不得以任何形式诱导购房人通过其他机构融资支付首付款,不得组织“众筹”购房,不得协助购房人弄虚作假。

今年以来,多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仅3月以来,上海市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标志着上海正式进入个人购房限售城市行列。无锡发布了《关于规范我市二手房交易秩序的通知》,提出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工作。

『伍』 北京辖内银行自查发现3.4亿经营贷流入楼市,违规行为为何难止

对于北京市房子价格不断增涨,贷款资产违反规定注入房地产市场网络舆情,北京市银保监局积极行动,会与有关部门立即采用部署全方位自纠自查、进行重点审查、颁布专业规章制度等系列产品强管控对策。依照管控规定,辖内金融机构对今年第三季度至今派发的本人经营贷款等业务流程合规进行自纠自查,自纠自查发觉因涉嫌违反规定注入北京市房地产业的本人经营贷款额度约3.4亿元,部分金融机构申请办理业务流程不审慎,部分贷款人有意避开核查。

明确首付来源于的管控体制。如贷款人家中需出示首付来源于近几个月水流,针对大半年之内的转到的资产,不管来自贷款人或是亲属,均必须跟踪资产传动链条,确立核查为合理收入个人所得并非借款、过河等方法。小结经典案例,严查内外融合的对冲套利。创建营销推广开展业务的新标准、治理金融机构微信号码、推动透过式资金托管等。

『陆』 信贷资金流入楼市 全面排查依法严惩

当前,监管重拳出击,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成为了重点排查、监测对象。
近期,深圳房价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有消息称,其主因是“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所致,甚至有个别机构和个人弄虚作假,将用于购房、炒股的贷款包装后骗取财政贴息。
此外,浙江银保监局日前也分别对余杭德商村镇银行、浙江富阳恒通村镇银行作出了行政处罚,理由是上述银行均未能有效管控贷款资金使用流向,导致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
“针对网传利用贴息政策炒房的问题,目前,市、区两级贷款贴息项目均未进入资金发放阶段,因此不存在这一情形。”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将会同银保监部门加大对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力度,严防不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项目混入,骗取财政资金。一旦发现并查实,将依法严惩。
针对“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传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商业银行截至4月20日14时30分报送的自查情况统计,目前未发现刚注册企业即申请经营贷的情况,也未发现支小再贷款信贷资金通过房产抵押经营贷形式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除了房产抵押经营贷,个人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现象也“暗流涌动”。记者调查北京市多家房地产中介后发现,为了帮助购房者增加贷款资金,部分银行与中介机构合作,为购房者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个人消费贷的期限较短,每月还款额较大,但仍有部分购房者会以此方式增加整体购房资金。”某房地产中介业务人员说。
为何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屡禁不止,防止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关键点在哪里?接下来,监管层将如何有效防控相关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现象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贷款资金流向较难监测。
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例,虽然各家银行均明确表示严禁借款人将资金用于购房、投资等,也对发放贷款的具体账户实施了监测,如要求该账户不能关联股票投资账户等,但如果借款人将拿到的贷款资金在不同账户间多次转账,再将这笔资金用于买房、炒股,商业银行很难对此行为有效控制。
针对以上难点,金融监管部门也开出了相应的“药方”,并对监管要求进行了重申与强调。
“贷款一定要按照申请贷款时的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够挪用,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包括经营和按揭贷款都必须真实遵循申请时的资金用途。”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说,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的标的上,对于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针对近期相关情况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开展深入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措施,严防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具体来看,一是要加强对借款主体资质的审查,不得向无实际经营以及经营流水、不真实的空壳企业发放贷款,对实际经营企业成立或受让时间较短的借款人,要进一步严格审查;二是要加强抵押物管理,重点审查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经营贷业务的融资需求合理性;三是要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加强对借款人贷后房产新增情况监测;四是要加强贷款中介与员工行为管理,严防内外勾结。

『柒』 多地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银行“抽贷”震慑投机者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查后,或已进入实质处罚阶段。近日,网上流传上海一违反贷款用途的个人贷款被提前收回。除了上海之外,在政策监管的压力下,在北京、广州等地,一旦查出消费贷、经营贷用于购房的情况,根据借款合同,也有被抽贷的可能。

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频频推出住房信贷管理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而“抽贷”举措也将对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接连被罚

近日,一份网传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显示,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这笔近300万元贷款提前到期,并通知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

一般来说,当贷款人违规使用贷款资金时,根据合同约定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即“抽贷”)。在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看来,上述告知函主要是涉及经营贷挪用至购房,银行收回贷款,这也说明此前房贷检查已经进入落实阶段。

据悉,早在今年1月29日,上海为了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将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为了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除了上海之外,多地银行在自查中若发现这种情况,也会按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

从惩戒力度来看,据潘浩介绍,以往的政策并没有涉及收回贷款。早在2016年,上海就发布调控政策要求首付资金为自有资金,当时的处罚方法是将违规者拉入失信名单。同年,深圳也同样发布相关要求,着力打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而2017年-2020年,各地在房贷方面的监管政策,主要落实在打击通过流水造假骗取贷款的行为。

此前,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购房者须慎用一些非正规的贷款手段,比如消费贷、经营贷筹集首付资金,因为现在查处力度非常大,甚至未来可能面临处罚。

除了银行抽贷之外,近期,各地银保监局也不断开出“罚单”,主要是针对违规放贷或对贷款用途监管不力的银行。比如3月8日,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等情况,被罚款89万元。而对于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南湖支行违规发放个人商品房贷款行为,则被给予警告处罚。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近期的地方动态来看,各地银监部门都在加强对经营贷贷后的资金流向检查。包括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受托支付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额提现,是否存在借款人及直系亲属在近半年内购房的情况等。

各地严控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楼市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明确限制了房贷总额比例。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房贷监管政策接连推出。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发现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问题,对银行机构从严顶格处罚。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 《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尽职落实贷后管理。

与此同时,今年2月,广东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提到强化大数据筛查,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形成市场震慑。

除一线城市外,二线城市也出现监管举措。3月3日,杭州市明确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对此,李宇嘉认为,去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主要在上海、深圳、广州,今年可能会扩展到二线城市。因此,必须从政策上堵住经营贷可能流入楼市的渠道。

李宇嘉表示,如果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话,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要比去年更大。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贷投放的压力比较重,另一方面,随着楼市调控强度加大,房贷利率会上升,经营贷和房贷利率之间的剪刀差也会扩大。

据3月10日央行发布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2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多增55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同比多增3742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2月楼市成交仍然保持热度,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加。

“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监管力度或将加大

“上海、深圳等地这一轮房价上涨和信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关系非常大。”此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的着力也是调控信贷,调控效果要看这一政策执行力度如何。

李宇嘉也认为,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不能稳定下来。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和2016年类似,也就是从深沪一线城市,蔓延到广州、北京以及热点二线城市。如果不控制经营贷的流向,将可能助推新一轮泡沫的攀升。

对于今年房地产金融环境,潘浩分析称,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到“房地产泡沫风险依旧很大”,可见今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控将持续加强,特别是落实在“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方面,将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过,李宇嘉表示,监管经营贷流入楼市实践中也有难度。在房贷额度和占比受到管控的情况下,银行更有动力去发放房产抵押变相进入楼市的经营贷,缓冲房贷下降造成的利润损失。

李宇嘉认为,未来,更多是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贷后检查。银保监会也会协调银行与银行之间资金追踪的合作,也就是如果资金从A银行贷出来,以后流向了B银行,那么也会要求B银行配合检查。

潘浩预计,后续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如果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就会有抽贷的可能性,近期各地已经对部分违规贷款做出了抽贷的举措。”李宇嘉如是称。

『捌』 监管升级!北京重点排查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继上海之后,北京也加入了严查个人信贷违规进入楼市的行列。北京银保监局今日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多部门将于近日赴银行机构开展专项核查。同时,监管部门还将对违规银行从严顶格处罚,对个人和中介的不当和违规行为启动联合惩戒机制。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一些热点地区的楼市价格居高不下,与经营性贷款等其他类别的信贷资金违规入市有关。不过由于北京前期楼市调控政策效果较为显著,较其他热点地区的房价上涨情况相对稳定,套利空间较小。因此相比上海银保监局昨日的通知,北京更加强突出调维护市场秩序。
重点排查经营贷等违规用于支付房款
北京银保监局称,此次银行自查,要重点排查是否存在由于授信审批不审慎、受托支付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尽职等情形导致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被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等问题,并要求银行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加强内部问责处理。
据悉,北京银保监局已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将于近日赴银行机构开展专项核查。对于银行因经营不审慎、内控管理不到位导致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下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相差较大,也造成了套利空间的存在。一些购房者用这样的方式购房,绕开了楼市调控等政策。
此前财联社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当下北京地区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利率普遍在4%左右,一般不超过5%。而北京地区个人房贷利率均高于这一水平。以工行北京分行为例,首套房贷为5年期LPR利率上浮55个基点,即5.2%;二套房为5年期LPR利率上浮105个基点,即5.7%。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直言,去年以来,经营性贷款的利率普遍较低,各地违规进入楼市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通过这一渠道,购房者可以套利,炒房者则可以获得更便宜的贷款价格,确实是推动上海、深圳等地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总体上看,由于前期调控政策力度加大,北京地区的楼市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更加平稳。炒房的投资客较少,而经营性贷款违规入市并不赚钱。“北京地区经营性贷款进入楼市,很可能用在购买学区房,但这多是刚需而非炒房。”
北京银保监局也表示,近年来北京地区保持房地产及相关领域信贷合理增速。严格按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原则规范开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2020年,北京辖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全年增速分别低于全国9.0、14.3和6.2个百分点。
高压态势之下将加大处罚力度
北京银保监局强调,对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问题保持监管高压态势。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出击,结合非现场监测数据,综合采取窗口指导、现场检查等多种措施督导信贷业务规范发展。
北京将持续开展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对违规银行机构依法从严顶格处罚,同时严格执行机构与人“双罚”制度,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和禁止一定期限从事银行业工作等行政处罚,加大监管震慑力度。
与此同时,北京银保监局还将结合银行自查及监管核查情况,指导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积极行动,对个人和中介的不当和违规行为启动联合惩戒机制。
“仅处罚银行是不够的。”董希淼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贷后管理上的确存在盲区,如个人和中介通过造假等流程使用资金、或直接取现,银行很难查出后续用途。
不过,针对违规个人和中介如何处罚,目前北京银保监局暂未有明确说明。而上海银保监局的做法业内人士认为值得效仿。上海规定:“对发现存在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联合“包装公司”协助伪造贷款资质和收入证明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报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过去几年,中介机构参与此类造假等行为,确实造成了楼市的泡沫现象。所以积极管控中介机构也成为关键。后续对于此类提供首付贷支持、通过包装来规避限购等行为将面临各种惩罚。
财联社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当下已经有银行提高了通过经营性贷款购房的门槛。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该行已经将申请经营性贷款的门槛有所提高,加大了申请人贷款用途的审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杜绝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将明确辖区内银行贷款集中度上限
北京银保监局还表示,将“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在综合考虑银行资本水平和业务发展能力,科学测算指标合理性基础上,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明确辖内中资地方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上限要求,督导相关银行在满足首都居民“刚需”的前提下,稳健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
实际上,进入1月份,全国多个地区银行房贷出现趋紧的态势。财联社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广州、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个人房贷收紧的现象。北京地区目前总体较为平稳,但也有银行信贷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房贷额度有趋紧势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成一些地区房贷额度紧张甚至“断贷”局面原因之一,或与去年底监管层下发房贷集中度新规有关。
董希淼认为,央行、银保监会分支机构在政策总体框架下,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在符合集中度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住房信贷的差别化措施还应更多由商业银行总体调整和实施。
此外,北京银保监局还表示,将指导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印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目前北京地区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43家银行均已签署公约承诺函。
据悉,《公约》将从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尽职调查、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合作机构监督、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等七个方面对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出自律要求,引导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竞争回归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上来,改变过去依靠“返点”、“返费”和放松政策执行尺度的市场竞争局面。

『玖』 全方位调控升级抑制楼市虚火,严查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

近段时间,调控再度成为楼市热词,国内各线城市密集加码政策,在广东,一度火爆的广州、深圳、东莞,也在采取不同方式为楼市降温。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此轮调控的背景是,去年疫情影响下政策边际放松和房地产市场迅速恢复,因此调控措施为弥补政策漏洞、抑制投机、供给端持续发力。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调控中,除常规调控外,金融监管等举措成为重点,“全方位”加码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严查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
去年12月底,央行与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度管理制度,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线分成五档管理。这项制度的建立,就此拉开了楼市金融监管的帷幕。
今年1月,监管部门对广州各家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进行严格限制。在这一新要求的影响下,房贷批贷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令市场交易有所放缓。不过,金融监管的重点,更在于对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严防死守。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通过“过桥融资——全款买房——套取经营贷——还掉过桥融资”可多次套利,房产增值就能把增值部分套出来,循环往复。这令“房住不炒”的顶层架构被变现削弱,也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形成“挤出效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由于经营贷适合投资购房且基本集中在改善和高端住房,所以这一轮楼市火热明显从中高端市场开始。
此前,国内多地监管层已经发文要求严查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对于会不会真下狠手,外界看法不一,但最终广东动了真格。
3月16日,广东银保监局披露,辖内(不含深圳)银行机构已完成个人经营性贷款自查的银行网点共4501个,排查个人经营性贷款567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165亿元,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共920户,其中广州地区为1.47亿元共305户。银行机构采取了终止额度、一次性全额结清、分期提前还款等整改措施。
张大伟认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证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非常有力,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调控措施更加全面
在采取金融监管,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外,在广东省内,深圳、东莞等地的限购类措施同样在加码。
为应对一、二手房价倒挂严重滋生的抢房、代持炒房等行为,深圳2月发布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贝壳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成交参考价出炉后,深圳日均新增房源挂牌量和均价保持了1月的水平,在成交不活跃、市场不明朗的前提下,买卖双方都持观望态度,改善型购房客户有所减少。
另外,深圳几天前还悄然发布一份文件,对1月23日严查购房资格和打击违规行为的新规进行政策解读,指出要对弄虚作假等情况将进行联合惩戒,违法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紧邻深圳的东莞在2月27日凌晨加码调控,要求新入户居民购买首套房需同时满足落户满半年和连续缴纳社保满半年,二套房社保由两年改为三年,且首套未结清时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另外,离婚两年内买房者将按照离婚前家庭房屋套数计算,以企业名义在东莞购房,也需要注册满两年。
如果说深圳、广州此前楼市过热态势较为明显,那么东莞的限购升级则让外界注意到此地楼市先前的一路上行。
易居研究院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月到今年1月,东莞二手房成交均价从15179元/平方米逐步上升至17308元/平方米,2月一度回调,但仍有16087元/平方米。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东莞对于企业端的限购有助于打击各类以企业名义炒房的现象,各类新规对于东莞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会有利好。
潜移默化影响楼市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纵观近三个月来的调控措施会发现,本轮楼市政策收紧,特别是在金融监管层面的举措,打击的目标正是炒房及衍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类调控政策也在围绕“房住不炒”落地。
除了金融监管和限购措施外,广州、深圳还被列入土地出让“两集中”的试点城市。目前两地尚未公开具体实施细则,严跃进认为,“两集中”让土地密集供应,实际上形成了土地市场的“博览会”,对各家房企来说拿地机会相对多,有助于控制低价。越秀地产董事长、执行董事林昭远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集中供地对公司整体有利。
“土地和金融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李宇嘉表示,尽管中间有波折,但政策决心很大,且讲求智慧,对楼市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预计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一定韧性,而信贷环境大概率收紧可能会导致住房需求更加理性释放,预计销售面积会小幅下降。
(原标题:全方位调控升级抑制楼市“虚火”)

『拾』 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2019年以来,北京银保监局深入组织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等专项工作,持续提升监管检查及行政处罚工作质效,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7件,对42家金融机构及32名责任人处以罚款合计3421万元。

其中,银行业领域行政处罚决定28起,共对25家银行业机构给予罚款合计2820万元,对5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合计39万元;保险业领域行政处罚决定19起,对17家保险业机构给予罚款合计383万元,对27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合计179万元,对1家机构给予停止接受新业务的处罚,对1名责任人给予撤销任职资格的处罚。监管执法对辖内银行保险业防风险、治乱象的助力效应日益增强。

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问题

北京银保监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整治和严厉查处房地产业务领域各类违法乱象。今年以来共查明辖内4家银行、2家信托公司存在的同业投资资金、理财资金被违规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个人商办用房贷款业务违反房地产调控政策,信托计划资金实际投向不具备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四证”不全的开发项目等多类违法违规问题,合计处以罚款910万元。

深入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等问题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还加大涉企收费规范整治力度,对小微企业信贷服务领域“存贷挂钩”、“借贷搭售”、“转嫁成本”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从严从快立案查处。依法查处保险业机构欺骗投保人、保险销售宣传不当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效查处社会关注的违规事件

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某汽车金融公司违法违规问题,北京银保监局第一时间采取暂停部分业务的监管措施,并给予行政处罚。对信托公司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就部分信托公司为银行规避监管违规提供通道服务、与保险机构合作违反监管规定等问题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将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坚持不懈治理金融市场乱象、进一步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部署,遵循“依法监管、严格监管、公平监管、为民监管”理念,充分发挥监管震慑作用,督导在京银行业保险业稳健发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阅读全文

与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的自查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房子贷款公务员签字 浏览:633
贷款余额与资本总额 浏览:538
手机贷款手机号码与身份证不一样 浏览:112
网上有人联系银行贷款是真的 浏览:876
驾驶证能网上申请贷款 浏览:170
吉林银行等额本金贷款利率 浏览:931
贷款软件手机号注册 浏览:481
银行贷款利率税前扣除 浏览:833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 浏览:755
二手房过户需要结清贷款吗 浏览:944
贷款流水打多少 浏览:36
上海东方财富贷款 浏览:708
上海和父母共有一套贷款首付 浏览:618
上海银行抵押贷款利息 浏览:905
天天打电话的工作贷款 浏览:534
担保贷款担保人代偿 浏览:10
再贷款工作进度 浏览:639
青岛邦信小额贷款公司 浏览:10
抵押车拍卖过户质押贷款怎么办 浏览:197
银行代扣公积金贷款余额不足 浏览:250